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替宋 > 第141章 择长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继明黜陟、抑侥幸两个举措之后,范仲俺等人觉得对吏治的整顿还不够。

    在十月份,也就是新政刚刚开始一个月之后。

    紧接着颁布了又一道政令一一择长官。

    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的主官不称职者十有八九的状况。

    范仲淹认为官员的升迁要严格依照政绩,建议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

    这个政策看似与前面两道政令差不多,实则是专门针对各州的知州、各县的知县、还有各路的最高行政长官。

    要说前面两条政令,保守派还可以看在赵祯的面子上忍一忍。

    择长官这一政令一出,朝堂之上就变成了菜市场。

    由于保守派高官相继被罢黜,他们只能找到丁原出面。

    三司使还有一个别称,“计相\"!

    对于保守派的请求,丁原一开始并没有给与明确的答复。

    丁原处处装聋作哑,无论谁问,都是左右而言他,直接表明自己只管财政方面的事情。

    至于官员的调动和任免,他不想干涉。

    对于丁原的这个表态,保守派和改革派都不是很满意。

    但既然他保持中立,两派也不好说什么。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两派还不敢轻易的得罪他,就怕他倒戈到了另外一派!

    不过令所有官员都没有想到的是,黎九首在接到第三道政令时,直接上奏表示非常的支持。

    甚至在奏本中列出了整个淮南路有不法行为或者前科的官员,从知府、知州、到知县和通判。

    这一举措不禁让范仲淹起了疑心,之前他利用时间差,调换了一些官员。

    这次又来这么一招,是何居心?

    保守派也有同样的疑问,弄得赵祯似乎也有些疑惑!

    在赵祯继续阅读黎九首的奏本时,发现这个奏本通篇没有提到官员的顶缺问题。

    并且还特意强调了,一定要由枢密院严格选拔之后才能调入淮南路。

    \"臣躬耕于淮南,日夜不敢深寐!近些年,淮南虽小有成就,可臣始终不敢放松!

    关于新政,臣思前想后,是极好的!这是大宋崛起的好时机,也是打掉不合格者的好时机!\"

    “所以臣不能也不会包庇这些偷奸耍滑、作奸犯科之徒,唯有将他们的乌纱帽脱去,方能安抚一路之百姓。\"

    \"臣甚至一年后将会调离淮南,也想通过这次的新政,让淮南官场的风气清一清,正一正!也好给继任者留下一个好摊子!”

    \"本次关于官员的任免,淮南路经略府决定不加以干涉!全部由枢密院审核相关人员后,连人与敕书一起发往淮南经略府。\"

    小小的几段话,狠狠地打了许多人的脸,其实也包括赵祯。

    赵祯是大宋帝国的皇帝,岂是一个小小的刘备可以比拟的,他听完之后,拍了拍手到:\"妙极了,妙极了!难得黎卿家如此体谅朝廷,来啊!枢密院宣旨,着加升淮南路经略使黎九首为开国男爵!\"

    “陛下,大宋自立国以来,从来没有对一个外放官进行授爵的,有些违反规定!”

    保守派的某位官员连忙说道。

    “呵呵!四位谏官,你们的意见呢?”

    欧阳修等四人虽然听见了,但也不敢轻易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他们齐刷刷的看向了范仲淹。

    “范相,你说说看吧!”

    范仲淹被点名了,只好硬着头皮说:“于公于私,黎大人的这番举动,是应该得到支持的,他奏本上的官员我也知道,确实不是什么好官,但为何这个时候撤换,臣不得而知!”

    赵祯将手里的奏本往桌上一扔,仔细的思考了起来。

    随后说道:“对于黎九首,想必大家应该十分了解了!他两次拒绝了朕的直接提拔,而是选择了去底下历练,就冲着这样的胸怀,我觉得他能有什么坏心眼?\"

    “虽然一个月之前他撤换相关官员时,没有经过你们的审核,但那个时候新政确实没有开始,不能怪他!”

    \"你们不是迫切希望得到其他官员的支持么?怎么?这么好的盟友你们都不要?”

    赵祯觉得范仲淹他们有些想多了。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我只能说你们一定是想多了!任何人都可能对我不忠,但他绝对不会的!”

    “既然陛下如此坚定,那我们委派官员的时候可就任凭我们操作了!\"

    赵祯很是痛快的答应了范仲淹的这个要求,目前朝堂之上最难受的就是保守派。

    廷议结束之后,一群保守派把丁原围了个水泄不通。

    \"丁相,你怎么能任由新党扰乱朝纲,甚至扰乱整个大宋的选官体系呢?\"

    “挨!可别喊我丁相!我就是个管钱的,你们这些烂事情我根本不懂!\"

    \"丁大人!您这么说就没意思了,莫非你现在一门心思只知道去捞钱了?”

    “庞大人!有些话可不能乱说,被圣上听去了,我还怎么干?\"

    保守派的官员对着丁原就是喋喋不休的劝说,希望他能站出来反对新政。

    “哎呀!各位大人,你说你们这是干嘛?我凭什么要反对?谁当知州、谁做通判跟我有一文钱关系么?\"

    “再者说了,如果那些官员真的能给当地带来发展,我大宋国库能多收些钱粮,有何不可?\"

    已经被罢了相的王举正,走了出来,来到了丁原的眼前。

    “丁大人!我知道你是在装糊涂,你也在暗中选择!\"

    “嗯?啊?哈?你说的什么,我听不太懂!”

    \"呵呵!这新政也就才开始一个月而已,你觉得过早站队不好对吧?\"

    丁原的心思确实被说中了,可要让他这么一个老狐狸露出破绽,那是有些困难的。

    “王相!你这话说的就有点真没意思了!我从来也没有参与过任何官员的调动与任免啊!\"

    \"呵呵!你说的也没错!不过以我之见!新党烧完了这三把火之后,就要把火烧到你这边了!”

    丁原此刻并不想过多的与保守派进行接触,他对着王举正拱了拱手,精致的走开了“王相!丁原这人竟然把您的好意当做耳边风!”

    “呵呵!无妨!等范仲淹把火烧到了他的家里,他就知道着急了!\"

    “那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王举正冷笑了好几声,说道:“哼哼!隔岸观火,落井下石,赶尽杀绝!\"

    周围的保守派纷纷的复议着。

    “这三司使也该换换人了!不能总是他们丁家的!\"

    “确实!但这个位置太抢手了,搞不好新党的人也觊觎呢!\"

    “怕什么!到时候跟他们抢就是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