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晋第一奸臣 > 第12章 石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韩殿臣在东门等后许久后,郑氏的管家方才回到他的面前。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管家对韩殿臣汇报道:“韩少爷,郑氏留在这儿的家仆拢共有六千三百人,男丁五千人,女眷一千三百人,其中三十岁以上的老者两千,三十五岁以上的老者五百,余者皆是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

    三十岁以上的,老者。

    韩殿臣对这个形容很是陌生,在穿越前的世界里,男人得到六十岁才退休,退了休才正经算是个老人。

    有的地方还给六十岁的老人过寿,甚至于有的地方直到七十二才给老人过寿。

    三十岁这个年龄段,在韩殿臣的脑子里无论如何也跟“老人”挂不上钩。

    他迈步走向人群,细细地观察着人群中的男男女女,这些人身上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的,好一点的能遮羞,有邋遢一些的男丁连裆都开着。

    不论男女,一个个都是蓬头垢面的,身上混杂着脑油和汗酸的刺鼻臭味,偶尔还能看到跳蚤在一个又一个人身上玩儿极限运动。

    再细看每个人,都是脸颊消瘦,眼窝凹陷,露出来的皮肤上有虱子叮咬过的痕迹。

    二十啷当岁的年纪,千疮百孔,能活到三十岁已经很极限了。

    这就是旧社会底层百姓的模样,所谓的汉唐盛世,就是他们饿不死的光景。

    韩殿臣朝着管家问道:“乐安先生送我的物资存放在哪里?”

    管家看着韩殿臣眼中的悲悯,颇为不解,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回少爷,都在郑氏正平坊的宅子里,家主吩咐过,少爷可以自由进出正平坊在郑氏的宅子,一应物资任由少爷取用,平日里如有需要,也可以直接住在宅子里。”

    韩殿臣说道:“你组织好咱们的人,大家都去平康坊宅子里,我去买一些东西来,到时候我去平康坊找你。”

    管家应了声“是”,便组织人呜呜泱泱地往平康坊赶,临走的时候韩殿臣担心他路上被刁难,便把郑乐安送的玉佩交到管家手里,叮嘱若有人为难,便拿出此物来,说是郑乐安的贴身信物。

    交代好管家,韩殿臣便骑着毛驴,独身一人前往洛阳西市,这里买卖繁多,基本卖什么的都有,而且都是大批量有货,交易起来很是方便。

    韩殿臣找到一家卖药的铺子,进去以后问道:“老板,你这儿有石灰没有?”

    生石灰这个东西华夏很早就有,不过没有用于建筑,而是多用于中药,有杀菌止血和治痢疾的作用。

    药铺里有个穿得仙风道骨的先生,看着韩殿臣问道:“你要石灰作甚?要行散吗?我这儿还有上品的石英和丹砂你要不要?”

    行散,就是吃五石散,五石散成分并不固定,只要吃了能致幻就行,魏晋士子在这一点上非常硬气,根本不怕死。

    韩殿臣说道:“呃,不,我不好此道,要石灰是为了救人。”

    先生问道:“救人?拿石灰?你有方子吗?”

    韩殿臣语气焦躁地说道:“没有。”

    先生说道:“我看你就是想行散,太多人要行散之前都是你这幅猴儿急的德行,不卖。想行散自己挖石头去。”

    韩殿臣恳求道:“先生你别闹了,我真为了救人,洛阳东门的难民进城了,他们身上带着虫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万一在洛阳窜开了大疫,你我都担待不起啊。”

    洛阳城里的百姓虽然也干净不到哪去,但绝对不至于是收拢的这些家奴这么脏。

    先生说道:“你要多少石灰?”

    韩殿臣说道:“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这先生哈哈一乐:“你当真?”

    韩殿臣有点不耐烦地说道:“我骗你作甚?”

    先生让出柜台,朝韩殿臣招呼了一下说道:“你跟我来。”

    他引着韩殿臣走到后院,打开一个单独的库房,生石灰粉那已经不太熟悉的味道传入韩殿臣的鼻腔,激得他一阵咳嗽。

    “咳咳咳!你这是屯了多少石灰粉?炖着吃也吃不完啊!”

    先生说道:“这倒不是我屯的,是家父屯的,他就爱五石散,尤爱石灰。”

    韩殿臣说道:“令尊人呢?”

    先生道:“早死了,屯这一屋石灰也没吃几口——你见过有几个人吃石灰还能活下来的?”

    韩殿臣拱拱手,虚情假意地安慰道:“节哀节哀,五石散害人不浅呐。”

    “这么多,我一个人也带不过去,不如这样吧先生,你找些挑夫,把这些石灰给我挑到郑氏大宅里去,这锭银子应该够所有的费用了。”

    他掏出一枚二十两的银元宝,交到先生的手中。

    先生微微色变,这年头儿用得起银元宝的,那能是一般家庭么,他再次确认了一遍:“你当真不是要行散吧?”

    韩殿臣没好气地说道:“你待会儿跟着我一起去,看我是不是行散!包括我那些家仆,你也挨个儿给诊治一下。”

    先生爽快地说道:“好,诊金也在这银元宝里面了。”

    他转身回前堂交代了一下,便跟着韩殿臣来到平康坊的郑氏大院。

    韩殿臣和先生跟随管家一路往后院去,路上,韩殿臣寒暄到:“一路匆匆赶来,还未曾请教先生高姓大名?”

    那先生一路赶来,也确定了韩殿臣购置石灰的确是用在正途,语气便和善了许多:“鄙人姓葛,单名一个温字。”

    韩殿臣打听道:“葛?莫不是葛仙师之后?”

    葛仙师,就是葛洪老祖,著有《抱朴子》,是医药大家,也是个得道高人。

    他有两个比较著名的小发明,一个是五石散,另一个就是火药。

    还有个不太著名的中医学生的必背书籍《肘后备急方》,属于中医的临床急救类书籍,其中对寄生虫的防治卓有建树。

    这葛温要真是葛洪的传人,请他来那还真是请对了。

    葛温微微欠身,说道:“正是家祖,可惜儿孙不肖,葛家沦落得如今只能从事贱业,做些草药生意,勉强糊口。”

    韩殿臣道:“医药救人性命,如何能说是贱业?先生不要妄自菲薄了。”

    古代士农工商体系下,尤其是在早期巫医不分家的时候,大夫也是被视为贱业的。一个农民、士子掌握点儿医药技能,这属于贤人范畴,如果有人专心去研究医药、巫卜,那就会被视为不务正业了。

    所以就连汉代著名的医学老祖宗张仲景,也是在当太守的时候写下来的《伤寒杂病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专门儿行医而没有士大夫身份,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葛温四十多岁的年纪,保养得很好,皮肤白皙细腻,被韩殿臣一说竟然还脸红了,看起来应该是个情商不太高的技术宅:“不知小兄弟你怎么称呼?”

    韩殿臣爽朗一笑:“在下姓韩,字殿臣,没有名。”

    古代名与字分开,不过大晋天下初定,多年战争早就把一些文明给摧残了,对名字也不作渴求,韩殿臣穿越之后一直是实名冲浪,并没有给自己单独再取个名。

    听到这个名字,葛温表情微怔,没有说话。

    韩殿臣知道,这是听过自己的“好”名声了,便大方地说道:“没错,就是外面传扬的那个佞臣。”

    葛温尴尬地笑了笑:“你倒是坦诚。”

    韩殿臣无所谓地说道:“不坦诚又能怎样,还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么?我以诗词幸进,被戳脊梁骨也没什么,问心无愧就好。”

    葛温赞叹:“好,好一个问心无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