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晋第一奸臣 > 第67章 科举制改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婚后三天,皇帝降下谕旨。

    韩殿臣以平叛有功,擢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开府仪同三司。

    这升官的速度简直就是坐在了火箭上,一下子从正五品飞到从一品,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位列三台。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皇帝司马景平抱恙不朝,命太子监国,司徒、太尉、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四人辅政。

    太子本人纵酒行散,没有办事能力,皇帝此举其实就是把权力外托了出来,让这几人自己在朝堂里撕。

    正经议论的话,四人中还是韩殿臣实力最弱,但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皇家的利益。

    于是,韩殿臣第一次在权力中枢里,露出了他的爪牙。

    “诸位大人,自永嘉之乱后,民间隐逸之风盛行,士人多隐居山林,不愿出仕。”

    “今天下已定,朝廷百废待兴,我于基层操持农庄之事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贤才辅佐。如此小事尚且缺少人手,更遑论,如今三公之位的御史大夫与三孤之位的太子少傅也都悬而未决,所以,依我看,应当广开贤路,招纳有志之士为国效力。”

    韩殿臣站在百官之首,款款说道。

    作为一个裁判,韩殿臣第一刀就指向了利益分配的核心点——官员选拔上。

    司徒王符出列问道:“殿臣,你是举秀才入的朝廷,不知你对人才选拔有何高见?难道说,你认为当今有奸佞当朝,阻塞贤路了不成吗?”

    王符不得不出来询问,因为直面这一刀的,就是他王符。

    选拔官员,这是作为司徒的核心工作,天底下不论是孝廉还是秀才,想要入朝为官,哪怕是一方郡守,也得是先过司徒王符这一关。

    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那就是久居司徒之位的王氏对基层权力的掌控力,比皇帝要强得多。

    譬如说三国时期的袁绍,他们袁氏就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所以诸侯反董之时,袁绍袁术能够一呼百应,群起争雄。

    直到袁氏末期,依然能够让曹操感叹“河北义士何其之多也”。

    而同样作为四世三公的杨修家族,由于做的是东汉末年的太尉(与谢弘一样司掌军权),就是个光杆儿司令,所以就只能陪着曹植喝酒撒癫,到最后被曹操当鸡杀。

    如今南北争雄,若是王氏失去了对人才的选拔权,将陷入极大的被动。

    而这一条,王符又不敢在明面上反对,因为这触及的虽然是王氏的利益,解放的却是所有大小世家的利益。

    韩殿臣打趣道:“司徒此言有些刁难我啦。”

    “朝廷若是奸佞当道,又怎么能一统华夏呢?只是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何其之多也,仅凭司徒一人之力,未免显得我等过于怠政了,万一累坏了司徒大人,岂不是自毁长城吗?”

    王符有些失态:“为国效力,理所应当,本官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怪王符破防,韩殿臣这么说,多少有点儿指着王符的鼻子骂他怠政了,三公之位空着一个,三孤之位要花钱买才能进,太子又是个行散分子,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崔白出列说道:“既然如此,韩少保不妨说一说,你准备怎么为国选材?”

    在韩殿臣大婚之后,崔白就对韩殿臣渐渐疏远,就连白酒的分红也是遣人送去,少与韩殿臣见面。

    今日帮腔,倒不是为了二人的友谊,而是为了确认韩殿臣的分配方式是偏向哪一边的。

    韩殿臣答道:“考试。朝廷需要的各项人才不同,高谈阔论之士对时局看法、经义理解也大不相同,只以举秀才或者孝廉入仕,有时候难免也会落人口舌,所以咱们考试。”

    “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咱们就考什么。”

    “按我初步的设想,先分为礼科与醮科,这两科之中,再向下细分。”

    礼科,自然就是儒门学派,而醮科自然就是道教学派,这也是南北分立的原因之一,北尊孔孟,南尊老庄,磕儿唠不到一块儿去。

    王符作为琅琊王氏的领军人,道教世家中的极端保守派,自然也不会对儒门弟子有什么好感。

    既然这样,干脆就把礼科和醮科分开考,划下点子来各自拉人,拉来了人再到朝堂里面去分配,到时候谁是废物谁是人才自然也就一清二楚。

    百官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至少听上去感觉...除了动王氏的蛋糕,其他人都是受益者。

    太尉谢弘出列说道:“各家家传绝学自有不同,如何能够仅凭礼科与醮科分立?我瞧你这不妥。”

    韩殿臣笑道:“太尉莫急,容我细说。由于今年是第一次开科取士,咱们礼科儒家五经中各划定范围,能通其中三经者便可取。而醮科则在老、庄,《黄帝内经》、《六韬》、《易经》之中取。本次开科取士都在各自县中举行,若有贤才愿意为家乡出力,便由当地县衙招聘为书吏,明年开春进行州考,后年开春进行殿试,何如?”

    谢弘点点头,陈郡谢氏虽好玄谈,却是儒门世家,五经通其三,简直就是给他谢家往朝廷里塞人开后门,他并不持反对意见。

    而且,并不是所有世家都能有五经传世,有的可能只有一经或者两经。

    “如此...也妥当,并无甚难度,取县令足用。”

    见谢弘点头答应,韩殿臣便说道:“下官还有一个私心,请各位听一听,再作公断。”

    谢弘乐呵呵地说道:“少保请讲。”

    韩殿臣道:“如今百废待兴,各地田亩、丁口、粮食产量、林地、铁器甚至于瓷器、丝绸产量都需要进行统计,各地市场税收也需要海量的税吏来维持,故而在下想在礼、礁两科中都额外增设一门‘明算’,取通其中一经,并通晓算术之人为朝廷干吏,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这也是给底层小地主世家提供了一个上升的通道,往后的五经科考必然会内卷化,而增设一门招收办事员的科目,可以有效拓宽社会上升的渠道,吸收底层地主的拥戴。

    一通讲解之后,王符终于忍不住问道:“招揽人才的事情交给科举考试,那老夫这司徒还做什么?”

    韩殿臣笑道:“既然司徒这么说,咱们不妨把官制也改一改?”

    王符脸色一黑——你说我问着一嘴干什么?

    只有琅琊王氏受伤的世界初步达成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