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极品傻皇子 > 第297章 盐泉宝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氯化钠。

    作为百味之祖的存在以及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最基本的电解质而言,人体若是长期不摄入盐份,即会导致没有体虚乏力、身体浮肿乃至心率异常等相应生理病况。

    根据盐的纯度和杂质情况,可划分为‘食盐’、‘原盐’两种。

    其次,再根据其出处划分为:

    取海卤煎炼而成——海盐

    去井卤煎炼而成——井盐

    刮取碱土煎炼而成——碱盐

    池卤风干而结——池盐

    生于土崖之间——崖盐

    其中海盐、井盐、碱盐三者皆出于人,池盐、崖盐二者出于天。

    ‘盐’自龙国的源起,是于黄帝时期。

    据传,当时有一名为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炼而成盐,从而开煮海为盐之先河,后世将其尊崇为‘盐宗’,其所制出传承后世的便是海盐。

    此后,中原各地便主要于沿海地区为制盐区,满足天下半数百姓食盐所需。

    而其它半数的食盐由来,即是通过上述四类盐的填补空缺。

    由于古法制盐主要的方式为煮卤,其中需耗费大量工时、燃料、人力才可制造出那完全入口无害的‘精盐’,所以‘精盐’的盐价高昂。

    而类如之前牧禅所制作的那些‘青盐’,十之八九便是出自于古法制盐那粗糙的初期制造工艺所诞生的产物,主要也是用于起始交易为主。

    可这类产物由于煎煮卤水之时未能有足够的蒸馏提纯和消毒,导致其结晶体带有无法去除的怪味之外,仍然残留着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若未在食用之前进行煎煮或草木灰消毒过滤等方式处理,食用过量则可能导致中毒毙命。

    但因其售价相对低廉,那分发于沙场士兵随身携带应急所用的,或是民间百姓因囊中羞涩所购置的,便是这类乌青色或者干脆就是杂色的有毒盐块,通称为‘青盐’

    在自古王室便对此有立盐法,实行专人管制流通之举,由‘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事务。

    但在民间私制私营的盐商,随着历史更朝迭代,也是一直存在着,市井流通的盐亦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蜀地物产富饶,于荣州·公井县多处盐井开采挖掘出的井盐,更是盛产食之无毒的精致白盐,素有‘盐都’之称!”

    窦唯介绍至此,话题一转问道:“牧大人,你可知我们绵州·盐泉县之名源于何意?”

    “难道说我们绵州的盐泉县...也是这蜀地里的井盐产地之一?!可是...”

    牧禅当即会意道,可当即又否定了道:“不对!若盐泉县若是有大量井盐贩卖的话,税钱又怎会如此不堪,民生不济?!”

    他上任之际,便早已将绵州八县的数年来的税收财政情况有过一定了解,类如盐泉县便是那入不敷出的地方贫穷县之一!

    而在其主要地方财政来源一栏中...

    并没有‘盐税’一项!!

    不仅如此,绵州八县内也没有任何一县的主要收入来自‘盐税’

    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便是绵州的食盐买卖十分不成器,哪怕盐价本就高昂,且盐税的收税比例高达售价八成也罢,也不如地租、粮米、公家田、蚕麻、铁器等物件的总收入高。

    要么...

    便是地方存有着大量食盐买卖交易,却从未缴纳过足额税款!!

    “不!不对!”

    牧禅再次否定这个想法,依靠着对敌人的了解说道:“若真是于绵州内‘食盐’一事有利可图的话,那陈商甲又怎会放着这么大块肥肉不啃?!”

    “以地有盐泉之井,民得采漉,为四方贾售之地。取此为名——盐泉县!”

    窦唯点了点头,长叹唏嘘后允诺道:“牧大人所言极是,我绵州·盐泉县的井盐...早已就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其原由为何?”

    牧禅皱起眉头追问道。

    他对此事极为上心的很大原由,除了自己对地方情况所知遗漏的疏忽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卢素素对羌族保证的通商筹码,那大量食盐的供应从何而来!!

    卢素素行商至今,从未依靠过半分范阳卢氏的关系,因此这些食盐的来源定然不是通过卢氏的渠道,而是另从它处得来。

    现在的禅坊·绵州分号初设,商事也主要集中于绵州境内,于此发展之际也没朝其它州县顺利扩张,所以,卢素素所着眼看中,欲要掌控的底牌便是出自于绵州这片土地上!!

    绵州八县·盐泉县——井盐!!

    “若真是提及那种种原由的话...应是该从那绵州水患谈起了...”

    经过窦唯的一番解释后,牧禅这才了解到曾经作为地方财政收入顶梁柱的盐泉县,为何会颓败至此。

    战国时期,得益于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建设传世水利都江堰后,为蜀地百姓开凿水井之际,偶然开凿出的一口卤水井,见其内附有白霜,识得其为盐。

    此后,便将汲取井卤水和开采而出的盐命名为‘井盐’,产盐卤的井矿即为‘盐井’

    自此,不靠山,不靠海的蜀地便开始了自己独特的制盐业发展——凿井汲卤煎制开采而得的井盐。

    绵州·盐泉县亦是受益于此,因其地境成功开采而出的盐井,盐卤丰富而闻名蜀地。

    可是,随着受到绵州水患侵扰,以及那盐井的寻龙点穴者技艺失传。

    除开那原先盐泉县内的盐井被开采殆尽之外,期间地方内也有多次费力开采新井穴无果而终,最后更是被人认定此地也许早已无盐卤可采。

    而今,地方县城内也唯有那几个受益于祖辈的‘子孙井’被传承下来,盐泉县·井盐却早是淡于世人眼线,其‘盐泉’美誉亦是名存实亡。

    “原来如此...关键便在于如何寻龙点穴啊...”

    牧禅眉头紧皱的摸着下巴自语道。

    他不晓得卢素素之前寻访绵州多地筹备绵州分号时,是从何得知这盐泉县内依然存有着大量盐卤可用。

    但他能肯定的是,卢素素定然是断定那什么‘寻龙点穴’一事对于自己而言并非难事,所以便以此为底牌,允诺羌族日后能长期供应食盐。

    可是这‘井盐’啊...

    牧禅不得不承认,在听了窦唯的一番介绍后,他自己的脑瓜子现在还有些懵懵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