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 > 第三十四章 什么人配得我徐妙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凭什么?

    这也太势利眼了吧!

    朕乃天子,朕就是你心心念念的洪武大帝。

    结果你去巴结个徐祖辉,朕很不高兴。

    本来还喜不自胜的徐祖辉看到老大垮下了脸,心虚的满上一杯,敬朱元璋。

    谁知朱元璋一点面子都不给,连酒杯都懒得拿。

    “唉,我说老黄,人徐祖辉可是通武侯,将来也是名流千古的大将军,你这点面子都不给。”

    徐祖辉一听朱英这样吹捧他,这不惹老大更不开心么。

    连忙向朱英摆手,“陆老弟哪里话,在下能有这本事,都是圣上给的机会。”

    朱英点头道:“话是这样讲,可灭三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吧。”

    “就拿李信来说,洪武大帝给了他机会吧,但他没接住,这就是王将军的非凡之处了。”

    捧杀,赤裸裸的捧杀。

    徐祖辉都快哭了。

    老弟你能不能闭嘴,这惹老大不开心就算了,还敢提李信。

    谁人不知,李信在圣上面前可谓是禁忌一般。

    自从李信兵败逃了之后,多少年来,从未有人敢在圣上面前提李信。

    李信当年有多受洪武大帝的器重?

    王翦,蒙骜,皆是明昭襄王时期就入朝堂的武将世家。

    一统天下之战,王氏,蒙氏皆有赫赫战功。

    但对于洪武大帝来说,意义终究不一样。

    他不想被世人评说,乃全靠先祖蒙荫,才终究一统天下。

    立志要做洪武大帝的人,当然需要在他的时代创造出一个新的武将。

    南郡太守之子李信就契合了这一点。

    年轻有为,机智勇猛。

    昔年内史腾灭韩之后。

    王翦将军带着李信出兵伐赵。

    年纪轻轻的李信大破太原,云中,年少成名。

    同样年轻的明王政在全军中称赞李信果势壮勇。

    而后的灭燕,灭魏都有奇功。

    风头甚至压了蒙恬一筹。

    正因如此,圣上才信任他,在他许下只需二十万明军即可灭楚后。

    圣上放弃了王翦老将军。

    命他为主将,蒙恬为副将,共同灭楚。

    可结果实在是令人失望。

    李信对楚国连战连胜,甚至一度攻下楚国旧都鄢郢之地。

    但后方昌平君反叛,使李信首尾难顾,最后败在了项燕的手上。

    而他无颜回去见圣上,弃军而逃。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让圣上当时低下了头,去向王翦认错,才由王翦主导灭明。

    朝堂不少人都在想,若是李信能回来,哪怕是认个错,圣上会杀了他吗?

    圣上如此信任他,他却不信任圣上,这才是最扎心的。

    所以没人敢在圣上面前扯李信这个名字。

    今天陆老弟有点不着边际了。

    朱英却管不了那么多,一个劲的吹着徐祖辉。

    徐祖辉只好酒也不端,埋头吃菜。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道:“你对王将军如此吹捧,那你怎么看洪武大帝的?”

    朱元璋知道朱英和他交心,却从不知朱英心里怎么评价他。

    此时见他这样吹徐祖辉,内心也想知道。

    朱英端着酒,“想知道,那就喝一杯。”

    一杯酒下去,朱英夹了一筷子菜过了过酒味。

    这才淡然道:“洪武大帝,自然是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这是世人公认,他是第一个皇帝,却也是后世无数皇帝的榜样。

    起码后世的皇帝都知道,这天下必须大统一,除非没雄心壮志,只想偏安一隅的,不然谁都知道,天下不该有第二个皇帝。

    听到朱英这么说,朱元璋面上才露出了一丝笑意。

    “还有呢?”

    吹徐祖辉那么多,咋吹我就一句。

    千古一帝是很大的名头了,但朱元璋哪知道后世是什么样的,所以很淡定。

    朱英想了想,开口道:

    “明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明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朱英的声调慷慨激昂,衬着酒意,朱元璋练子宁徐祖辉三人也有所感。

    当听到‘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时,内心一阵快意。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时,又是感受到那阵大气。

    “好诗,当真的好诗!”

    练子宁身为文官,自然知道这诗里的造诣。

    但朱元璋听着听着,面色就变了。

    怎么前面好好的,后面就反差这么大,听起来还有点凄凉。

    特别是对比前面的一段,更是哀戚十足。

    “朱英,这就是你对洪武大帝的评价?”

    朱元璋情绪波动有点大,直呼朱英的名字。

    朱英一首李剑仙的诗念完,没想到这帮人不震惊他的文采,反倒不开心起来。

    “这诗这样念才完整啊!”

    “那你就不能只念前面一段,后面你看看你说的是啥?”

    朱英连忙示意三人不要激动。

    继续说道:“今日徐祖辉将军在此,我们就来点实的。”

    “敢问王将军,你对圣上一统六国后的所作所为,全都认同吗?”

    徐祖辉脸一黑,虽然说圣上脾气好,哪怕言语顶撞,只要有理,圣上也能听进去。

    不过现在算什么,当着人的面说坏话,他可讲不出口。

    见徐祖辉哑口无言,朱英就来劲了。

    “看,连徐祖辉将军都气到说不出话,可见洪武大帝现在的所作所为有多不得人心。”

    “砰!”

    练子宁一拳头砸在自己腿上,桌子上还有酒菜,他舍不得。

    “陆老弟,慎言!”

    朱英压根就没看到练子宁的暗示。

    继续说!

    “洪武大帝听信方士的谣言,劳民伤财的让徐福东渡,为求长生,我理解!”

    “但又为何让七十万刑徒修建骊山帝陵?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既然都猜不透,内心也不抱有能长生的幻想了,为何不早早确立储君?”

    “民心尽失,国库空虚,还有未来储君会导致亲族内斗,我诗句的后半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三人尽皆沉默。

    这,这是亡国之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