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 > 第三十八章 明军需要变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是上好的宣纸。

    不要觉得奇怪。

    朱英穿越过来三年了,从构树皮造纸,到现在的打浆工艺,手法已经很娴熟了。

    没办法,自从时隔多年后再度用树叶子上厕所时,朱英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纸。

    构树皮做的纸,太硬,又粗糙,连树叶子都不如。

    只有用青檀树皮,蒸煮,浸泡,晒干后捣碎。

    再配合土埋,洗净蒸煮后的稻草一起做浆。

    才有了现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的宣纸。

    当朱元璋抄起一张纸,因为用力过度而裂开后,脸上是一阵心疼。

    这可是陆老弟新拿出来的宝贝,就这样毁了一份。

    练子宁摸在宣纸上。

    大明时期也有纸,只不过表面粗糙,写的字很快又糊了,所以还是沿用竹简。

    竹简还需干制,精编,防潮,防火,防虫。

    关键竹简太重了,携带极其不便。

    所以公族这一阶层,还是喜欢用丝帛记录东西。

    可地方官员完全没有这种条件。

    所以朱元璋每天处理一百二十斤的政务,除去丝帛,只能每天端着竹简。

    有时候手都端酸了,但事情没处理完,还得忍着难受继续。

    而且竹简为了方便卷起来,宽度是有尺寸的,写的字体也不会太大。

    夜里看竹简,对眼睛的伤害很大。

    这一切作为秘书官的练子宁是看在眼里,即是心疼也有欣慰。

    心疼朱元璋如此关心政务,却被天下人误解。

    欣慰朱元璋如此勤政,有此明君,大明必将越来越好。

    出门在外,练子宁就负责帮忙起记录些朱元璋想记住的东西。

    不想让朱元璋太累。

    可此时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放到了他的面前。

    朱英笑着说:“在这上面写写试试时,练子宁没有迟疑。”

    毛笔带着碳汁接触到纸张上,没有丝毫阻滞。

    一笔一划生动又优美。

    等把豆腐和制盐的工艺一气呵成的写完。

    练子宁看着纸张上的字迹。

    眼中有泪。

    朱元璋也不淡定了。

    这东西,拿在手中毫无重量。

    关键书写起来,字体优美清晰。

    而且看朱英给的这一沓纸,若是修订成册,重量也不足一斤。

    若是用竹简记录相同的内容,恐怕不下百斤。

    这么轻巧又方便阅读的纸张,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其重要性堪比见到土豆。

    要知道,一统天下后,大明律法的传播速度总是停滞不前。

    哪怕增设十里必有一个亭长的职务,大明对帝国的掌控也谈不上合格。

    因为一部明律,一份竹简是装不下的。

    这就需要一队队人马将装满数车的竹简运抵各地县衙,再有县令下发给里正,再到亭长,这样每一层的下去宣扬明法。

    大明那么大的疆土,还得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这面向大明所有人的普法工作。

    南京宫里,无数御使大夫没日没夜的抄录六国典籍与历史。

    竹简更是积压成山。

    若是有了这纸张,对于天下,对于大明何其重要。

    “陆老弟,你这纸,是你做出来的?”

    又不说土豆红薯,种土里就会生出来。

    那只能是朱英做的。

    看到朱英点头,朱元璋拿着练子宁记录好的东西。

    此时练子宁正在奋笔疾书,想将这几日的见闻都细致的记录下来。

    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写字居然如此幸福。

    朱元璋开口道:“如此精致的纸张,想必肯定费时费力,在下谢过陆老弟了!”

    “你谢我作甚,你可别打这注意哦,这造纸方法得留着交给洪武大帝。”

    朱元璋欣慰一笑,他就喜欢朱英不藏私的样子。

    只不过现在心痒难耐。

    “都是自己人,你就不能现在先跟我们说说吗?”

    朱英摆手道:“这就宣纸而已,对你我的用处不大,缺点一堆。”

    “这还不够好?”

    “这纸解手后用起来还不太方便,不够柔软。”

    “噗!”

    正在喝豆腐脑压惊的徐祖辉将豆腐脑都给喷了出来,将练子宁身前的宣纸全给毁了。

    “老王,你,你干的好事,出来单挑!”

    “唉,别别别!”

    朱英连忙拉着。

    徐祖辉则是一脸愧疚,“我的错,我毁了那么多宝贝,该打!”

    眼瞅着两人就要打起来。

    朱英去把柜子都打开,“还有那么多呢,就这么几张纸,这么大人还打打闹闹的。”

    柜子一开,三人眼睛都瞪圆了。

    练子宁冲了过来,手抚摸过一层层的宣纸,仿佛这是世上最好的珍宝一般。

    朱元璋也是呆滞了片刻,才呼吸急促道:“竟有如此之多。”

    看老黄也一副傻了的样子,朱英一脸无奈。

    这三人一天比一天夸张。

    起先还觉得有意思,看得多了,也就腻味了。

    “行了行了,喜欢就自己拿一叠去,免得你们出恭还得找我要纸。”

    “如此宝物,你造出来只为了出恭?”

    看得练子宁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这货不去做演员可惜了。

    “你想说什么?”

    “你……”

    练子宁气的快吐血,要不是这纸是朱英造的,他真想全带走,一张都不给朱英留。

    朱英早看出练子宁眼中带着贪婪的意味。

    “看你的样子,我今天是动不了这纸了?”

    当初在猪圈,这货也是拦着不给喂玉米,犟得很。

    不过一物降一物,朱英转向朱元璋,“老黄,你不管管?”

    朱元璋也是一脸的迷惘神色,听到朱英喊他,才开口。

    “陆老弟,这东西的确是宝贝,不能这样造作。”

    朱英无奈道:“我知道你们想些什么,这纸的确是好东西。”

    “若是洪武大帝有了纸,明律传播的速度可以更快,百姓能更多的读书识字。”

    “天下的读书人也不再由那几个百家学派给掌控。”

    “只要有书读,有字认,作为大明的子民就多了条出路。”

    “而这出路,若没有纸张就完全实现不了!”

    朱元璋目露精光,“你懂?”

    朱英笑道:“我当然懂。”

    “明律根据商君变法而来,大明由此从偏居西部的弱国强势崛起。”

    “靠得是什么?自然靠军功爵制。”

    “大明给了无数百姓一个靠着军功进阶的通道,明军悍不畏死,只要战场立功,就有上升渠道。”

    “百姓活着有了奔头,自然齐心为明奋战。”

    朱元璋听到这里,已经明白朱英想说什么了,眼里都有泪水涌现。

    朱英继续道:“可现在,天下一统,战事已无,军功爵制失去了魅力。”

    “而六国的百姓,更是没享受到军功爵制带来的好处。”

    “天下安定,久而久之,上升的渠道就会被亦有的贵族给垄断,百姓们也只能一辈子做市井小民。”

    “这样的情况久了,贵族阶层就想着夺权,内斗,一个帝国没有新鲜血液注入,逐渐走向腐朽。”

    “而有了纸,天下人就多了个选择,读书,入仕,帮皇帝治理天下,百姓们多了个上升渠道!”

    朱英说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激动的走上前来,一把握住朱英的手。

    “你,你竟然如此的懂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