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殷小地主 > 第429章两个项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历八年九月十二,上城。

    王氏的威胁已经消除,现在,王启明得到了王斗的大量财产,成了王氏最有话语权的人物。当然,也有人不服气,但是一想到王启明即将成为镇国候林牧云的岳父,不服的人可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看看王斗的下场,哪里是犯了事啊,分明是太嚣张招惹了镇国候和陛下,被制裁了。

    没了王氏的威胁,林牧云的变法计划自然是要开始了,第一步,当然是集合法部的工作人员了。

    法部成立之初,没有什么大的庆祝仪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宣言,就像是一个新的地方多了几个人走动,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林牧云被晋升为法部尚书,统领法部所有的工作。

    法部内部被林牧云分为立法部门、修订部门、实践部门,三个部门的运作方式为:实践部门将会分配出去,先于京城各部的商业活动中心进行实践工程,比如之前林牧云和宁若雪在筹划的商城项目,然后整理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交给立法部门,立法部门会根据得到的资料进行商业法则的制定,最后提交给修订部分做最后的整理,最后的最后自然就是交给林牧云拿到朝会上由陛下和众大臣商议通过了。

    其实大部分的新法框架林牧云脑子里都有,前世可是在一个几乎完备的法制社会下生活了四十个年头,早就被各种人道的法律潜移默化了。

    当然啦,伟人说过,不能形而上学,需要实践出真知,大殷的社会形态与前世不一样,需要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而细化新法的内容,若是随随便便的来,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出现巨大的混乱。

    立法部门是由从六部来的十二个官员和林牧云精心挑选出来的几个云隐山学院的学生组成,这批人的工作很重要,最终新法可以成型就得看他们的能力,林牧云也会在旁指导。

    修订部门的人是陛下选的,宁相也在其中,他们就像是一群老道的审核人员,新法到底会是什么模样,还得看他们的脸色。

    实践部门的可就多了,以宁若雪为首的商业实践者,以三皇子顾幽书为首的新农业实践者,除此之外,还有工程实践者,工业实践者等等。实践部门的工作需要为立法部门提供重要的依据。

    现在开始,就是要一步一步来,争取年底就出台一套新法大纲,毕竟这种事是造福社会的。

    经过林牧云和宁若雪的商量,大殷第一个新商城命名为朱雀大街购物商城。名字由来超级简单,商城选址最终选择在朱雀大街,这条北通皇宫,南达摘星阁的繁华大街,在这条街拿下这么一大块地再改造成一个八层高的巨大建筑,可花了不少钱,这钱的六成还是林牧云自个儿掏的。其余四成来自皇室。

    说实话,宁若雪觉得这个名字过于简单粗暴了,但是如果还要继续纠结的话以后都别想开了,也就只好同意了。其实,只是初成时觉得不好,等叫久了,大家说得顺口,就没什么不好了。

    另外,还有一个项目是和朱雀大街购物商城一起开展的,那就是很早以前就提到的新书坊计划。

    这个计划一拖再拖,顾幽兰显然是等不及了,几次催促林牧云,可是林牧云终究是拖延了,一直等到现在才同意开展。

    面对顾幽兰的不解,他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如果只是一味的开设书坊,那就只是卖书的,书本可以一直印,小说也可以一直写,但是这样子不行,成本太高了,林牧云需要一个成本更低的运作模式。

    于是,把书坊的计划纳入了文化传播方面,即成立文化社。

    一说出文化社这个概念,不仅是顾幽兰,就连满朝文武都没明白。

    林牧云就得给他们好好解释解释了。首先,书籍的成本在大殷是很高的,林牧云需要让工程科的人想方设法改进造纸术,提高纸张的质量的同时又得提高制造速度,这样才可以降低书籍的印刷成本,这个当然是可以解决的,并且在林牧云的指导下,工程科的一部分一部分学生已经在实践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降低成本的目的是让书籍一类的载体变成普通市井小民亦或者农民都可以购买的普通商品,目前来看,农民应该是很难接触到了,因为就算他们买得起也看不懂,所以这些东西对他们没用,至少未来几年是这样子,当然啦,林牧云已经和鲁老商量过了,把京城大学堂的教学模式拓展出去,不限于贵族子弟内招生,如果执行得好,未来可以有效减少大殷的文盲数量。如果鲁老和京城大学堂办不好,经济发展到已经程度也会迫使农民阶级向这方面发展,前提是大家有钱。

    扯远了,回到正题。文化社的作用除了印刷人们喜闻乐见的小说等娱乐书籍,还会印刷新闻。

    新闻这个概念大家可以理解,但是新闻如何变成钱呢?面对大家的疑问,林牧云还要做出解释,首先,新闻嘛,大家都感兴趣,今天哪个贵族和哪个贵族吵起来了,闹到了郭沐大人那里,起因经过结果如何,都是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成为餐前饭后的消遣。其优势在于,简短、多样,看起来不费劲也不需要什么思考,就当是看着好玩,最重要的一点,新闻每天都有,不怕灵感枯竭。

    以上是新闻的商业价值,发展这个,不仅是要赚钱,还要发挥其政治价值。朝廷每天对新法的决定会刊登在文化社的新闻板块,或者最新的商业走向等等,一般人可能不会关心这些,但是商贾大户会啊,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信息,如果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就会派人到处打探。

    与其让他们去打探,还不如直接卖给他们,他们坐享其成,文化社赚得盆满钵满,大家都开心,这不是很好吗?

    听完林牧云的解释,大家恍然大悟,如此看来,文化社的成立的确非常重要。

    以前朝廷有什么重要决定都是官府一级一级传下去,一般一个全国性的决定传到低都要一整年的时间,太费事,还不如直接让林牧云所说的新闻报刊来说,由各地文化社分部快速印刷出售,京城发布的消息最快一个月就可以传到全国各地,明显比以前快多了。

    于是,最终敲定,大殷文化社成立,文化社内部分娱乐部和新闻部,娱乐部由五公主顾幽兰负责,新闻部由户部尚书负责。

    新闻部是绝对的国家机关,什么是可以当成新闻卖的什么是不许说的机密,都由朝廷决定。

    尽管限制很多,却还是可以满足林牧云的基本设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