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弊病显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乐公主心乱如麻,本来已经尘封的往事再一次浮现在心头,那些少年时代的情义,永远都弥足珍贵。至于说长乐公主到底爱不爱房遗直,这其实是一个模棱两可的事情。

    长乐公主长与深宫,见过很多的宫妇为了争宠可以不择手段。但是她被长孙皇后教育的极好,从来没有觉得取悦一个男人应该是可以不择手段的事情,也不觉得一个女人一生唯一的事情就是取悦一个男人。几十年前她这辈子最大的价值不是她的才华,而是她这个身份本身带来的政治价值。

    如果这世上没有殷怀素这个人,长乐公主以后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的活着,大概没有什么太多的乐趣,也算是过了一生。就算是往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也不会有太多的奢望。

    可是现在的长乐公主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婚嫁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那以后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要和自己的身份无关。仅仅因为她是一个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的人,所以才去做一些事情,实现一激动价值。

    长乐公主因为房遗直的事情心里郁闷了很久,可是一想到以后的事情,她依然充满了想象和一样。于是拿起那殷元送自己的东西,却是一个大概两斤左右的包。这包是用丝绸做的,很是精巧漂亮。

    长乐公主打开这个包裹,里面躺着的是一堆小纸包。殷府惯于用纸包包裹点心之类的东西,这一点长乐公主是知道的。

    回到公主府,长乐公主就手将点心送给了府里的贴身婢女。点心这东西自己不缺,倒是府里的人,有的是馋嘴的。

    送了人之后,她就在府里静坐了一会。心情渐渐平复,站起来,饶有兴趣的去摆弄两个琉璃瓶子。她在琉璃瓶子里面装了清水,在里面养了两条小鱼,她觉得透明的瓶子里观赏小鱼的游动,实在是很有趣。

    过了不久,婢女走了进来道:“公主可要进膳?”

    长乐公主没什么食欲,看了看那婢女道:“都有些什么吃的,家里可有什么点心?”

    长乐公主待人并不刻薄,送出去的东西自然不可能收回来,但是她想吃点心,大概是因为她在食舍的时候虽然没有吃饭,但也吃了一些点心。

    那婢女道:“点心是有的,这就给公主拿来。”

    长乐公主听她说话含混不清,嘴里像是含着什么东西一样。于是道:“你等等,嘴怎么像是肿了一样?”

    那婢女摇头道:“没有,公主,是吃的。”

    长乐公主有些不悦道:“平时我跟你们说什么来着,要懂礼数。你们都是我从宫里带出来的,到时候要是被人说成不不懂礼数,我的脸上也不好看。”

    那婢女一着急,咕噜一下子,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呛了一口,咳嗽几声道:“奴婢该死,是奴婢贪吃。”

    长乐公主道:“你下次,吃完咽下去再进来不迟。说来也怪,你含在嘴里图个什么滋味?”

    那婢女道:“可是您刚刚赏给我们的点心硬的很,根本咬不动,而且甜得很。我含了很久,也没化掉。”

    长乐公主一愣道:“我刚才赏你们的不是殷府的点心呢,怎么这么怪?”

    那婢女道:“就是这么怪,您看。”

    那婢女从身上拿出一块糖来,撕开纸包递到了长乐公主面前。

    长乐公主看着眼前这个形似琥珀、蜜色的东西道:“这个应该是糖,说是点心也可以。这殷怀素,怎么还送起糖来了,可是这个样子的糖,还真是不多见呀!”

    说完,将糖带纸拿了过来,看了看之后拖在掌心舔了一口,然后道:“好甜,而且好像有一股果香。”

    那婢女点头道:“大家都说,味道是不一样的。您看那纸上面,还写着水果的名字。”

    长乐公主看了一眼,纸上居然真的写着一个“桃”字,这糖带有的果香就是桃子的味道。

    长乐公主将糖果放里嘴里,用舌头在嘴里翻转了一会道:“好香的糖果,看来这又是殷怀素的手笔。”

    送出去的东西再收回来就太不对了,长乐公主不会这么干,但是她心里却又觉得无比的可惜。因为她是不好意思开口再去找殷元要的,而殷元的糖果店好像还没有开张。

    那婢女看出了长乐公主的心事,于是道:“公主,那一包糖还有很多,要不要奴婢去要回来?”

    长乐公主摇头道:“不要了,送出去就是送出去了,本宫不能要回来。况且,总有一天这种糖会到处都是,那时候本宫自然就可以随便买一些回来了。”

    长乐公主接下来的几天陷入了对糖果的深深思念之中,但是她刚去过食舍,不好意思立刻再去一次,再者就算是自己去了,也不见得殷元还会送自己,难道要豁出去脸要么!

    长乐公主府的人每天都会去东西两市看看殷元的店铺什么时候开张,但是殷元好像根本就没有着急的意思。

    殷元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他需要提前备下一些货物,以免刚一开始就没有了货源。届时如果粗糖的价格被自己弄得飞涨起来,不仅仅是自己的利润会被人抢,而且于国于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糖果店的事,殷元几乎没有参与,因为他现在面临的事情好像才是最大的麻烦。要说李大亮,还真是一片热诚,偏偏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在他失去主意之后,立刻去请殷元来,弄得殷元立刻把工作的重心由将作监移动到了工部。

    李大亮知道殷元给工部带来了很大的一笔钱,因为是殷元收拾了大明宫的残局,还顺势挣了很多工程款。现在很多筹集而来的工程款还没有用掉,而且还有另外一笔封起来的钱,不让任何人动,除了殷元。

    可是经过李大亮以工代赈这件事,工部已经到了要挪用殷元筹集来的善款的地步。李大亮很清楚民心不可辜负,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去做,民心才能更加可用。

    以工代赈的代价从一开始就超过了李大亮的想象,雇佣那些需要被赈济的人,代价不仅仅是付出工钱那么简单,因为往往他们需要赈济的是一家人,甚至包括老弱病残,没有劳动力的人。

    殷元之前主张用壮劳力,重金雇佣,赏罚有度,在工程的地方往往都是热火朝天,争前恐后。可是现在,那些被赈济的人,很多都是混一天的日子领一天的粮,恨不得工程永远都修不完。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殷元所说并不是危言耸听,以工代赈的代价,工部无力负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