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四百九十七章 混饭吃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殷元很真真的对李治道:“大到,它的嘴里能够让你我在它的嘴里授课却一点也不觉得挤。”

    李治长大嘴巴道:“那岂不是,一张嘴就把咱们俩吃了?”

    殷元被他逗笑了,看着李治道:“是,你我只够给它塞牙缝。但是,你我是人,是天底下最具有智慧的东西,所以自然比它要强,因为你的智慧可以让你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它一生,却只有活着,死去这一件事。人,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可以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李治道:“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那就是为了大唐而活着吗?”

    殷元道:“人可以为很多人活着,小到你的家人,大到整个天下。大唐天下,依然有很多人为了吃饭而发愁,一生的努力,只不过是活着二字。而你我,却无论如何都饿不死。既然饿不死,就该想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当你衣食无忧的时候,就该去想办法让别人也衣食无忧。如果你想让整个天下的人都衣食无忧,那你就是一个心怀最大的壮志的人。”

    李治道:“让整个天下的人衣食无忧,这不就是父皇的想法吗?”

    殷元道:“他是皇帝,自然要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明君。你虽然不是皇帝,但是这并不妨碍你有这样的理想。就算你不是皇子,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你又这样的理想,也一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治道:“这,就算是心怀天下么?”

    殷元道:“心怀天下,本质上并不复杂。只是因为,这世间的地力所产,天地所生的一切都是有限的,给了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可能就没了或者是少了,所以才会有矛盾。有人认为,真正心怀天下的人应该去解决这种矛盾,所以就会有一群人试图用自己的学术、言论去开导世人,这就有了教化。可是教化只是一方面,就像你去分一块饼,如果你不能把饼做的大一些,只想着怎么分公平一点,那到最后,大家还是吃不饱,所以,教化并不能根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李治皱眉道:“把饼做大,自然需要更多的粮食,那就要种更多的地。所以,种最多的地,产最多的粮食的人,比侃侃而谈的人要伟大,对吗?”

    殷元笑道:“你以后要是这么认为的话,说不定会有很多书生在千百年后掘了我的坟。其实,侃侃而谈的人并不是毫无用处,书生这种东西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最辉煌的地方。侃侃而谈的争论,也是人在进步的象征。可是,空谈却不可取。比如,书生去为了一个问题去争执,很可能产生最先进的思想,思想进步,人就会进步。可是,如果争论的那个问题只是无病呻吟,那就不可取了。”

    李治点头道:“我明白了,这就像老师刚才说的,读了书要懂得实践,要和眼前的事情联系起来,而不是就着书本上的某一句话,毫无意义的争论上三天三夜。”

    殷元道:“不错,我看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这读书,不是钻进书本里面去,得读有用的书才行。”

    李治道:“所以,蒋文睿比蒋文清有用,对吗?”

    殷元皱眉道:“好小子,你找我的茬呀!”

    李治笑道:“我也得给老师提点有难度的问题。”

    殷元笑道:“但是这个问题难不倒我,因为人总是群居在一起的,不是单独的。所以,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很片面,但是几个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这世上,人和人是应该有分工的。就像你父皇,他需要统摄群臣,做好大大小小事情的决策。而李靖呢,他就需要打好仗。书生不能没有,有人可以钻进去,但必须有人能够钻出来,如果都钻进去,那可就有点麻烦了。”

    李治道:“所以,老师您所说的书生,也绝不只是某一个人?”

    殷元道:“晋王,你真的很聪明啊!”

    李治笑道:“还是老师你教的好。”

    殷元道:“这拍马屁的本事,可不是我教的。”

    李治道:“那,我今晚去问父皇,明天就跟你去城外看看,怎么样,这算是实践吗?”

    殷元笑道:“当然算,经常出去走走,对你有好处的。”

    李治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开始默默盘算自己该怎么跟李世民说了。

    第二天殷元没有早朝,也没有去宫里,却也没敢动身。等了很久之后,李治没有出宫来,估计是出不来了,所以殷元才晃悠悠的出城去了。

    到了城外,殷元召集工匠,又给他们一些建议,然后就让他们各自去忙了。殷元并没有盖很高的楼,因为他怕太高了越矩,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铁能够让他盖高楼。就着,还基本上是偷偷摸摸弄来的,生怕谁说他殷元谋反。

    最早建好的是一排砖瓦构造的二层楼,里面还是毛坯,但是殷元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粉刷好,让大唐人见识见识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殷元刚要去吃饭,就看见临时的食堂外面,一个身穿锦衣的少年在那里,仰着脖子,看他们一个个那些一张纸条进去,领用一堆饭食。而且,他们的饭食很丰富,主食有米饭和馒头、大饼。素菜有好几种,荤菜有红烧肉,还有排骨汤。

    殷元走了过去,吓了一跳道:“你怎么来了,我早上等你那么长时间,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李治回头看了看殷元道:“老师,刚才我想进去领一份饭吃,那厨子居然说我是来混饭吃的,不给我。而且,他们好多人都说我,我都不敢进去了。”

    殷元笑道:“正常,因为我这里前段时间确实来了不少混饭吃的人。所以,我没办法,只能给他们每人一个凭证,吃饭的时候只要有这个凭证,那就可以在这里吃饭了。”

    李治道:“那,老师你一定有很多凭证咯?”

    殷元摇了摇头道:“不用,他们用凭证换吃的,我用脸的。”

    说完,带着李治走了进去,周围很多人站起来向殷元问好,殷元一一回应了。

    等殷元走到打饭的地方,那打饭的老妈子看了看李治道:“哎哟,这是国公的熟人,怎么不早说呢,早说我就不赶小郎君了嘛!”

    李治冷笑,他感觉这个老妈子话说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饭是用一种很奇怪的东西装的,这东西李治没见过。主体很像是个木头的盘子,里面有很多格子,格子里面可以很巧妙的把碗放进去,特别的稳当。

    这件东西的诞生,是因为殷元觉得大唐没那么多铁供他挥霍,所以退而求其次了。再说了,国人就应该瓷器,这是老祖宗给的骄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