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守为攻的唐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若是让孙伏伽此刻评价一下这个案件的性质就是,比一比新晋贵族和高门大阀谁更不讲道理罢了。

    此刻,殷元的反应不正好说明,这位当朝新贵根本就没有准备讲道理么?

    长辈揍了晚辈一顿,你说长辈犯法了,这种事情在这个讲究孝道的朝代里,何其可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同样,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个道理,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封住了人心里的反叛,也是统治阶级喜闻乐见的。在任何一个年代里,在制度之下的既得利益者,才是最忠实的拥趸。

    所以,对于重重的惩罚崔氏,殷元从来就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殷元知道孙伏伽不见得会帮着自己一起胡来,但是孙伏伽的确是个比较公正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告完状知道孙伏伽又要和自己打交道的时候,先躲起来,表示自己其实并不是很关心。

    关于崔博良,外人都看得出来,殷元对他谈不上很友善,不过有崔氏的一层关系在,这也很容易理解殷元为什么告状。至于能不能讨回公道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了,这就已经照顾到崔氏了。

    殷元和士族交恶,如今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了,所以不管殷元此刻对崔氏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攻击,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殷元的仕途当中,还没有过吃了亏哑口不言的经历。

    整件事里面最吃亏的就是孙伏伽了,他不好不给崔阀一个面子,却也不敢对殷元这个新贵有什么不敬。

    崔阀号称天下第一种姓,在民间的威望不是一部氏族志能够扭转的,而且崔阀自己,也从来都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殷元和崔阀,从被人家欺负那么多年开始反击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往来,但是有些事情势必会产生矛盾,避无可避,殷元也不准备躲避。

    殷元是见过王阀的,因为在人家的地盘上做事,所以出于无奈还坑了人家一把。但是,王阀那几个人给他的感觉就是,虽然宗族发展至此已不能一力掌控,但是还算是为人处世不错。这,可能得益于良好的教育。

    而此时的长安郊外,一辆马车从远方带来了一个人,崔氏门阀,清河大房崔世济。

    崔世济和崔虔、崔载是兄弟,他们的父亲名字叫崔??,却比他们兄弟都有名,而且才华也不错。崔世济做过太子洗马,崔虔和崔载,显得比较默默无闻。

    清河崔氏大房,乃是崔休的后代,可是去隋唐年间看起来没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小房那么的显赫了,直到后代,才出现了崔龟从,做过大唐的宰相。

    崔??是隋朝杨素的亲家,可见即使在皇亲国戚眼里,他也是很被人看得起的。

    崔世济是正经的门阀公子出身,半生的尊荣,自然很少有事情能够惊动他从清河来京。此次进京的缘由,是因为他听说京城出了个“雄人”。之所以说是个“雄人”,是因为此人不论勇气、智谋都已经是凤毛麟角,但他不是君王,是人臣,所以是个“雄人”。

    雄人,自然是才能超群。能够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如果殷元自己知道的话,说不定还会感激对方呢!但是这年头既然当了对手,互相尊重也是为了更好的为敌,自然没必要亲近。

    崔世济从车窗的缝隙里望着长安,就像他半生的经历,始终与门阀之中,透过门第的缝隙,观望着世间的荣辱兴衰。也许,这是管中窥豹,但是门阀高墙之中,他自然看到了一方不一样的世界。他的世界是门阀,看天下也是门阀。

    所以,尽管总是有人说,这是一场寒门士子和门阀之间的斗争,可崔世济眼里这仍然是一场门阀之间的斗争。

    李氏拥有天下,可李氏同样也是门阀。就算李氏不是天下之主,为了自己也会参与门阀之间的竞争,何况是拥有天下,还要排除异己,打压门阀来巩固自己的位置。一个靠门阀起家的皇帝,看待门阀的问题上更加谨慎,绝对是不允许有下一个李阀的出现的。

    马车里随行的女子大约有三十岁,看起来衣着干净利落,一张鹅蛋脸,既写着风情又写着百折千回的故事。一个伴随崔阀主人出现的女人,势必不是个简单的女人。

    女人胆子比崔世济大,打开马车少年道的帘子,看着极速向自己奔来的长安城。

    崔世济不喜欢,于是道:“放下吧,并不好看。”

    女人笑道:“可是我却喜欢看,并不因为这是长安。”

    崔世济手里摸着一块玉佩,一声不吭的看着对方。

    女人中午还是放开了帘子,有点歉意的笑道:“看来,长安真的是让你很不喜欢?”

    崔世济道:“并不是因为这是长安。”

    女人默不作声,等到马车即将到达长安城门的时候突然道:“你和他什么时候会见面?”

    崔世济道:“最好不见,他的锋芒已经足够锐利了。”

    殷元自然不知道这些,而他此时此刻,要面对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能让崔博良这个苦主能真的对自己的同宗出手呢!崔博良的思想里面,家族虽然有错,可却还成不了自己的敌人。

    告状告到苦主都未必和自己一条心,这也算是天大的笑话了。任由殷元舌绽金莲,要是崔博良放了水,到时候就算是脸皮再厚,都不太好收场。

    大理寺这年头也是够横的,尤其是孙伏伽在自己面前没好意思说点狠话,转身就甩棍给了唐临。

    唐临这个人,审案、查案都是很有一套的,要糊弄他基本上也等同于侮辱自己的智商。所以,大家头疼的是,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案子,是一场政治上的斗争,自然就不用讲那么多事实依据。

    唐临对付殷元,他准备采取守势。因为他认为,殷元自贞观八年以来从未经历挫折,不仅其人才华高绝,而且圣眷之隆,几乎无人可比。

    所以说,要对付殷元这样的人,唐临只觉得他不找别人的麻烦就是天大的好事,哪里来的别人找他麻烦的份。

    所以,唐临冒着自己的顶头上司暴怒的风险,将殷元晒了两天。两天之中,孙伏伽数次表示了自己的着急,可是唐临就是坚决不去找殷元。

    事实上唐临真的赌对了,殷元根本就没有耐性在这件事上面耗着。因为,他现在身上还有好几件大事呢!李世民已经按捺不住对火器的向往了,而印出来的书堆积如山,至今还没有流入市场。

    殷元耗不住,唐临就会有主动权,最起码面对无比犀利的殷元,他还是能够按自己的一套来的,不至于被殷元牵着鼻子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