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八百零四章 粥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这几年里,魏征从来没有停下过自己的进谏之路,而且还颇有建树。之所以殷元会疏忽他老人家,是因为魏征已经不和殷元过不去了,而且魏征越来越觉得,殷元这样的人,虽然有一身的臭毛病,但总归是一个优点比缺点多的人,没必要耽误殷元干大事。

    贞观十四年,魏征上书劝谏李世民要善始善终,但是这时候,恰好李世民整天玩牌,这基本上是给他老人家眼里灌沙子了,怎么可能放过。

    魏征从李世民开始,上上下下弹劾了一堆人,残忍的揭露了纸牌游戏实为赌博的本质。可以说他的措辞入木三分,说得大家哑口无言,只能说魏郑公说的太对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马上做出了姿态,纸牌很快与其他的赌博游戏划归到了一起,成为了一件不被提倡的事情。并且他还以身作则,在宫里没收了一波纸牌并且进行了焚烧。并且,他还很快发现了宫里这么多纸牌的来源,那就是没有参与赌博的晋王李治。

    李治在这次赌博的活动中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给宫里提供了无数的纸牌,而且特别多精致。为了迎合这帮贵人,他选择了最好的纸张,用了书画水平最好的工匠,甚至每一副纸牌,都是用名贵的木盒。

    纸牌并不值钱,但是那盒子一看就很值钱,所以他并没有叫卖,只是免费提供罢了。每次有人上门去,他都一副很为难的样子,显得极为肉疼。所以,这时候你要是不给他点钱,那就不太好意思了。但是李治不收钱,他只收东西,用东西换就行,美其名曰礼尚往来。然后,他很快把东西拿出去卖了,而且还逼迫太监大肆宣扬这是宫里流出来的东西,贵不可言。所以,一帮想沾一沾贵气的贵妇什么的,就很愿意掏钱了。

    李治到底挣了多少钱,这是个很难说的问题,毕竟别人跟他换的时候用的东西有贵有便宜并不相同,而且他到底买了什么价钱,也是因货物和人而不同。

    李世民估摸着,李治应该是挣了很大一笔钱,到底有多大,估计应该比上次自己罚他的三千贯能够翻倍吧!

    李世民觉得这儿子长大了,确实到了成人的时候了,虽然娶妻生子可能还早,但是完全已经可以试着离开自己的翼护了,所以李治去自己的王府,离开皇宫的事情,应该已经快到了。

    建设晋王府的钱是有的,而且李世民自己现在也不缺钱,这个小儿子,李世民对他很疼爱,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会亏待就是了。

    但是这都是以后考虑的事情,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就是,能够让李治把钱吐出来,毕竟他一个小孩子,要那么多钱干嘛,难道皇宫里还能够缺他的吃喝不成?

    虽然李世民要钱都不需要什么借口,但是经常这么干的话,好像显得自己很无能,总是找不到什么很好的借口,无理取闹就有点无趣了。

    李世民下定决心要用计谋取胜,让李治心服口服,以后别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胡来。而且,他都不用细想就知道,这件事情和殷元脱不了干系,要不然李治那点本事,怎么可能找得到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卖。这坑自己的儿子的事情可以随意,但是连带着殷元,这就很不好办了。

    只能说李世民是一个真的很忙碌的人,而且贞观十四年可以说是个多事之秋了,他很难沉下心来找茬。可是时间不久,他就发现自己发现了李治的小尾巴。

    李治总是觉得自己在李世民的翼护之下,所以很多事情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总想着脱离李世民的翼护。但是,他去找殷元也不好使,因为殷元实在是不愿意帮助一个偶尔叛逆的家伙。所以,李治只好单独行动了。

    李治在长安买了很多粮食,而且是那种陈年的粮食,没别的好处,就是便宜一些罢了。然后,他找殷元借了几个厨子,好像殷元从来就不缺厨子。

    李世民觉得李治鬼鬼祟祟的,有一天又听说李治带着很多人走了,而且还没有去殷家,去了城外,虽然改了装扮,但是声势浩大。

    李世民心里很好奇,于是带了几个人就追了出去。

    李治离开长安城之后,带着很多人摆了一个粥厂,开始给人施粥,然后,还可以给人免费的送一些粮食。

    毕竟生产力低下,每年难免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就算是在长安,这样的现象也很难避免。

    这种现象之所以李治到现在才发现,是因为他总是以为天底下的农民,可能都像是殷家庄户上的人一样,或者是作坊里的人一样。这样的人,在他看来是很穷的,穷的总是吃不上肉,孩子到了年纪也上不了学。

    但是最近他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那就是居然有人吃糠咽菜都吃不饱,一块蒸饼能够黑成什么样子,他也算是见识了。

    他和殷元去春游,偶遇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居然掏了一窝鸟蛋,一个不留的生吃了,而且还很享受。

    这让善良的李治很不好受,立刻上前喝止,但是殷元不仅仅没有帮他,而且还给那孩子扔下了自己的干粮和一只从山上抓住的野鸡。

    李治很郁闷,于是问殷元为什么,明明那个孩子那么的残忍,他还要给他吃的。殷元就告诉他,没有几个人人能够饿着肚子,挣扎在生死的边缘上还讲什么道德。所以,饱食终日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去说穷人良心不好,因为换了他们,可能会更加的丑恶。

    李治认为在大唐的清平盛世之下,应该没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吧。可是殷元告诉他,天底下这样的人很多,甚至有很多人食不果腹。为了证明这一点,殷元带着李治去看了很多户穷困的人家,并且告诉他,每年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是百姓最难受的时候,就算是卖儿鬻女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李治顿时觉得,喊在嘴边的为国为民,实在是廉价而且卑鄙。因为,天底下实在是有很多的富人,富得好像个这些穷人不是一个世界。当然了,这些人里头,很明显还包括他和殷元。

    殷元还带他去了一趟以工坊名义而建的粥厂,有灾情的时候固然要施粥,每年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的救济一些百姓。但是,一家的力量,终究是会差一些,遗憾的是天底下并没有很多人愿意这么做。

    于是,李治马上就要去买粮食准备施粥,但是第一天就被京城的粮商给坑了,花高价买了一堆的旧粮食。

    殷元听说之后勃然大怒,派人去找了粮商,粮商这才知道自己坑了的少年是谁,马上送上了上好的粮食过来,结果殷元不要,就要旧的,但是量必须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