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八百六十一章 辽东战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裹儿觉得平静如水的殷元一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现在这种想法更加坚定了。其实,殷元根本就对于灭了他们这种事,没有任何兴趣。

    成亲之后,高鉴没敢马上离开,一直等过了一个月,带着小裹儿联袂来殷家道别,然后才离开了长安,去往不知道的前方。

    这时候,殷元终于发现,改变别人,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算是付出了努力,有时候也很难取得什么很大的效果。最后,也就只能徒呼奈何了。

    辽东对于大唐来说,并不是一场容易的仗,因为辽东不好打,那种山地本来就易守难攻,属于明显的客场作战。而且,逝去不久的隋朝,野心家杨广用血泪的教训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辽东那地方,是一个可以轰轰烈烈的去,灰溜溜的回来,甚至把人折磨的一蹶不振的地方。

    为了这一场不容易的战斗,殷元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将神机营扩充为一万人,其中有三千人属于非作战人员,而且里面还有了专业的炮兵,这是天下第一支专业的炮兵了。而且,这一万人动作起来,很显然可能需要更多的人服务,才能够保证帝国的最强獠牙万无一失。

    不仅仅是扩军的问题,而且还挑选了精锐部队,在神机营之外步兵也开始装配重炮。在打薛延陀的时候,李?蘧陀门诒??瞬恍〉墓?停?庖淮危?诒?比灰?⒒铀?淖饔谩

    殷元向李世民提了一句话,那就是在近乎断层的装备差距之下,敌人的一切阴谋都可能会被粉碎,除非他们龟缩在深山老林里面别出来,不然照样得趴下。

    但是,神机营显然是李世民的宝贝疙瘩,谁都别想让神机营出现任何的闪失。以前的时候,殷元用神机营去搞突袭,李世民已经很心疼了。而且在见识到神机营的厉害之后,如今他是更不能同意殷元任何的冒险举动了。

    所以,神机营的大将军一直都是殷元,谁都没办法染指。李世民没有把神机营调过来守在自己的宫门口天天盯着,已经说明殷元很受宠信了。

    殷元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让神机营去冒险这种事情,过一过脑子就算了,提出来就属于找死了。有时候,你自己建立的东西,未必你自己说了能算。

    这年头的生产力是不可能有多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想象神机营扩充,到底是一件怎样大手笔的事情了。而且,神机营从殷元到薛仁贵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喜欢不惜代价的搞训练,靶场倒是变成了一个销金窟了。

    不过殷元毕竟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所以他还是顺利的推动了战争的局势,他在贞观十八年的深秋,到达了辽东,并且军队驻扎了下来。

    李世民还是给了他一千的传统骑兵,因为李世民害怕他的神机营有意外,所以让骑兵应对不测。而且他知道,殷元和薛仁贵这个组合,素来是所向披靡的。以前面对突厥叛乱,他们的野战能力就很可怕。

    一路上,殷元在军营里走了很多次,发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那是一些曾经跟着他卖过命的人,渐渐的,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少,有的人战死沙场,有的人建功立业,有的人成了伤残,有的人却已经老了。

    殷元跟薛仁贵说,很可能自己的军事生涯很快就要结束了,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神机营,以后就要交给薛仁贵了。

    薛仁贵认为,殷元一定是想多了,因为天底下能够真正意义上指挥火器战争的人现在只有殷元,到现在为止他认为自己只能算是半个会的人。所以,如果朝廷还想用神机营,那么殷元就一定会活跃在大唐的军坛。

    殷元笑话薛仁贵太天真了,这天底下的事情不全看是不是能够离得开你,有时候恰恰要看,你会不会。有时候你会就行了,如果做的太好,就有点问题了。

    殷元很清楚,自己一个人挡住了很多人的路,所以有时候就应该给别人让让路了。天底下的好事都让一个人占了的时候,那就不再是一件好事了。

    殷元在司农卿的任上,选贤任能,甚至在农事上诸多改革,力主轻徭薄赋,推广了大量先进的农业技术。而且将优良的粮种,大量推广。很多地方种植了经济作物,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地广人稀的地方去,殷元甚至和民部一起,搞了几次人口迁移。为了让迁移的人口能够更加安定,殷元广泛调动了各方的力量,而且出现了招商引资的情况。那时候,大家才觉得,有时候工商并不会影响农业生产。这几年,司农寺的工作做到了让天下人佩服,殷元作为司农卿,被很多平民百姓挂在了嘴边。

    尽管殷元这种人总是有点害怕这种情况发生,如果一个人在百姓中威望比较高,那就等于是站在李世民的对立面去了。但是,面对成绩,李世民似乎并不在乎那些细节。

    可是殷元自己的心里不行,李世民为他开的先河已经够多了,该知足了,要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李世民会改变一种对待殷元的方式的。所以说,殷元认为这可能是自己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战,不仅是为了韬光养晦,而且是为了让李世民松懈。不管是李世民和朝堂上的其他人,殷元并没想过一个个的给得罪了。

    以前得罪人比较多,那是因为他有针对性,为了对付那么一群人,所以出了下策。现在不一样了,得罪的人超出了以前的那个范围,撑腰的李世民还会不会继续给自己撑腰,那就是个未知数了。

    薛仁贵觉得如果殷元离开了战场,大唐的战争也就没太多的新意了。他从一开始就追随殷元,多年过来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很难改变,他认为自己并不具备离开殷元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能力。

    其实,薛仁贵这么说不无道理,因为他很多时候就是搞突袭这些,至于统筹一切,他确实没接触过这项任务。

    听了薛仁贵的说法,殷元也觉得这的确是个问题。看来自己真的不是个好老师,当年的李靖培养自己的时候是把一个偌大的摊子直接扔给自己,重压之下直接就事半功倍了。但是轮到自己,有时候却事事谨慎,不太敢让薛仁贵亲自下手干。

    这当然不能说是殷元不肯教,只是比起打了一辈子仗的李靖,他还在心肠上差点。李靖那个人的心理,真的是非一般的厉害,他的胆气,殷元至今觉得自己可能比不上他。

    薛仁贵开始接触打仗之外的事情了,虽然兵书读了不少,也在军营里面理论讲了不少。但是把,这个事情实际上手的时候,总是有点和想象不一样。尤其是一万多大军,这个任务可不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