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八百九十三章 开花结果的时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很显然,李治一眼什么也没看到,于是向殷元道:“先生,你不是说能够看到月亮么,难道是因为雪亮还没出来?”

    殷元道:“月亮只有亮不亮,没有在不在,它永远都在。之所以你现在看不到,是因为没有瞄准月亮,你想想看,它不亮,你怎么知道它在什么位置。所以,你绝对是来早了。”

    李治道:“那我今晚就住这里吧!”

    武后倒是很贴心,立刻就要安排下去。结果李治道:“不要兴师动众了,这里我熟得很。这里的饭菜,也很好吃,多年不来了,朕可真是想念啊!”

    殷元拿过望远镜去,瞄准了太阳,然后道:“你在看之前,最好做好准备,因为你可能会看到很多你无法想象的东西。宇宙洪荒的神奇之处,也许在人的认知里面,这才刚刚展开。而且,会颠覆一些从古至今以来人们确信无疑的事情。”

    李治点了点头,迫不及待的去看,结果,他看到了一个神奇的太阳,和他这辈子看到的和能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架望远镜已经很厉害了,能够看到太阳黑子,能够看到月球表面,比伽利略望远镜,还要厉害一些。不是因为蒋文清比伽利略厉害,是因为殷元,见过比伽利略望远镜厉害很多倍的望远镜。人家做的是发明,他是仿造。

    李治惊呼一声道:“啊,先生,这就是太阳么?”

    殷元点头道:“如果我们没有瞄准错误,看到的不是海市蜃楼,那就应该是太阳无疑了。”

    李治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不明白,先生,你可以教给学生吗?”

    殷元愣了一下道:“记得,我当年交给你的比例尺么?”

    李治想了想道:“记得,先生教过我很多东西,大唐再也没有人能够教给我。比例尺,给大唐带来了更加精准的地图,可以说是应用很广泛了。”

    殷元点头道:“那么你想想,太阳在你的眼中就像一个圆盘大小,它到底有多大,能够推测么?”

    李治摇了摇头道:“不能,因为我不知道它到底离我多远。”

    殷元点了点头笑道:“陛下,当年跟我学的,你可是一点也没忘啊!”

    李治是挺明白的,但是武后完全是一脸的懵,根本不知道,这两位说的是什么,又是为什么。

    殷元道:“那,陛下知道这个望远镜,就是我们叫了好多年的千里眼,是怎么把远处的东西摄过来的吗?”

    李治道:“先生说过,应该是放大和折射。”

    殷元再一次证明,李治这家伙当年跟自己听过见过的东西,都还没忘。

    殷元道:“所以,同样通过光影,可以大致推算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太阳有多大。早在周髀算经之中,古人就推测太阳离我们十万里,径一千二百五十里。但是,随着我们人越来越多的认识我们生活的大地,所处的宇宙,我们可以更加精确的测量。但是,这需要时间,需要专门有人去做这些事。”

    李治点了点头,然后好奇道:“那些黑点,到底是什么东西,好生可怕。”

    殷元笑道:“大概是因为我们一直觉得太阳很亮,所以不应该有黑点的缘故吧!所以我们会感到害怕,但是这是未必要的事情,对于洪荒宇宙来说,人生连弹指一瞬都算不上,几千年也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所以,陛下不用害怕。”

    李治点了点头道:“看来,人生真是遗憾,竟然有这么多奇妙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

    殷元道:“也许有一天我们今天的疑惑不会再是疑惑,那时候人可能会有心得疑惑。夜里能够看到的星汉,也许是足够人研究上几百年的了。”

    武后完全插不上话,这些事情以前的时候,恐怕只有殷元的门生才知道了,所以对她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些事情,隐隐约约听着,已经颠覆了一个人对天地的认知。

    最后,殷元告诉李治,李恪的海洋行动十分顺利,并且彭籍这个狠人,已经远洋到了从来没有人去过的地方了,如果不在海上死掉,说不定能够带回来天大的好消息。但是,这个消息到底能带来什么,却不太好控制。

    尽管李治很愿意将殷元这里的学说拿到外面去,但是却很理智的没有这么做,因为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大唐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李治更是一个开明的君王,尽管天底下还有那么多神神鬼鬼的事情,而且李治也相信道教和佛教的一些学说。但是,他无疑能够接受新的东西,因为他从小就是殷元培养出来的。但是,有些人能不能接受,那还真不好说。

    李治住了一晚上,观察了一宿的星辰,第二天就算是还想留下来,殷元好像都不想让他继续待下去了,毕竟他可是有正事的人。

    李治在此之后,深深的思念起来,天天无精打采,晚上拿着个普通的单筒望远镜聊以自慰。殷元见了之后,只能赶紧催促蒋文清,在几天之后,终于给李治安装上了一架望远镜,他这才喜笑颜开。

    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对于李治来说是一种调剂,但是这得看公务忙不忙了。要是公务太忙的话,那恐怕有时候要熬夜,然后第二天继续没精神了。

    在公务上,很多时候了李治也继承了殷元的作风,有时候一些官员刚开始长篇累牍,李治就骂他,让他讲重点。有时候,他甚至让给自己别给奏折,有什么事情,挑重点给自己列个表格出来。所以,大唐的办事效率还算是很高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办事效率高了,但是有些人不愿意了,因为文采没地方飞扬了。

    如果李世民当年就这个样子,马周可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一个权臣和皇帝的关系处成这个样子,算的上是天底下独一无二了,天底下的人心目中,殷元更像是一座大山了。李治也知道殷元阻碍了很多人,但是他依然这么做,因为他正好可以压住天下有些人的野心。毕竟,好像他根本找不到,殷元有造反的理由和造反的野心。

    这对殷元来说无疑是轻松了很多,他和李治共同研究了很多的政令,逐条实施。而这时候,大唐好像已经没什么敌人了,因为薛仁贵拿着火器,已经震慑了天下所有的敌人。大唐,又多了几个附属国,灭不灭的,并不重要,反正都是臣服的地方。如果高兴,就可以纳入版图了。

    李世民要是活着,恐怕会拍手称快,因为他眼力还是可以的,重用殷元,绝对是对大唐和李家最好的事情了。这么强大的国度,以后也不用抹黑隋朝了,大唐就是比他们强。

    这是一个全面开花的时代,但是殷元也不得不感谢一些太宗,当年要不是他鼎力支持,殷元哪有今天这个荣幸,看到大唐的另一番景象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