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 第233章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七牛挑了挑眉。

    吕宋国啊,我在梦中书房的亚洲古地图里见过这个名字,好像是一个位于西南海边的小国,他们真来投诚了?

    话说自从建文三年琉球三王率国来投,至今已有六七年了,皇帝年年带着那些藩属国使臣参见各种晚宴,展露肌肉,可好像还真就没有一个国家的国王愿意真的效仿琉球三王,怎么忽然就又有个吕宋国愿意带头了?

    相较于高官厚禄和富裕的生活,果然还是自立为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杀予夺决于一身比较爽吧?

    “这一节车厢里搭乘的人都非富即贵,这几个人又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怕不是朝廷里的官员吧,请他们过来问问情况。”朱七牛沉吟了片刻,最终没能按捺住得知疆域有可能增加后激动的心情,对张冰洋说道。

    张冰洋应了一声,打开包间门走了出去,不一会儿就引进来了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

    朱七牛虽然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却认识朱七牛,一见面,立刻抱拳躬身行礼。

    “下官等见过斌国公。”

    “几位免礼吧。”

    “谢斌国公。”

    “你们方才说的吕宋国来投一事可是真的?”朱七牛迫不及待的问道。

    为首的老头儿答道:“约莫像是真的,官场上多有流传,听说最早传出消息的乃是负责接待外宾的礼部。”

    朱七牛点了点头:“那应该假不了,好啊,好得很。几位大人,我大明又要有新的疆域了。”

    “是极是极,此真乃天佑大明。”

    “这都是陛下施行任政的结果,才会使得四海归心。”

    “能做大明的臣子,真好。”

    “……。”

    一通表忠心后,几个老头儿又开始拉着朱七牛拍马屁了。

    一会儿说他百战百胜,文武双全。

    一会儿说他打赢了鞑子,让藩属国看到了大明的战斗力,这才有了吕宋国来投的喜讯。

    一会儿说他允文允武,这次回京后肯定会引得万人空巷,皇帝亲自迎接。

    巴拉巴拉。

    可当朱七牛一问他们的名字,结果却得知他们都给皇帝上过奏折弹劾自己不该办只收女子的羊毛衫厂。

    之所以朱七牛会知道都有谁弹劾过自己,自然是太子朱雄英帮的忙。

    他这里甚至有一份确切名单。

    朱七牛顿时错愕了。

    好家伙,背后捅刀子,当面笑嘻嘻,跟没事儿人一样。

    你们几个是真高啊!

    要是不问名字,我险些被你们憨厚的外表给骗了。

    于是朱七牛选择了报仇不过夜,给他们几人各倒了一杯茶,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往茶里加了一粒促进排便的药丸。

    “几位都尝尝我这茶吧,对身体特好。”朱七牛有样学样,直接口蜜腹剑。

    几个官儿并不知道自己暴露了,当即想起朱七牛还有神医的美名,只当这药丸真是好东西,接过去就把茶水一饮而尽了,连茶叶都给一起嚼着吃了。

    然后他们回去就开始拉稀。

    连拉三天。

    ……

    卫青号缓缓驶入了京城火车站。

    朱七牛三人神清气爽的下了火车。

    在他们身后,跟着那几个拉的面色发白、瘦脱了相的官儿。

    都这样了,他们几个当然是没力气走路的,只能由火车上的人将其扶下去。

    两波人即将分开时,朱七牛回头看了他们一眼,冷酷一笑。

    几个老头儿顿时吓得脸更白了,‘噗通’‘噗通’跪了一地。

    朱七牛:o(* ̄︶ ̄*)o

    估计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当长舌妇了吧?

    唉,我朱某人为了净化大明官场,真是又劳心又劳力呢。

    好在最终的成果还是好的。

    ……

    出了火车站,朱七牛三人一边观赏周遭的风物,一边骑着马往京城内城而去。

    所谓内城,即是原先的京城。

    有内城自然就有外城。

    有外城自然有外城墙。

    外城墙即是朱七牛当应天府尹时设计的将整个应天府围住的城墙。

    黄育才自建文四年重新当上应天府尹后,这几年就没挪过窝。在他的接力下,外城墙已于去年年末彻底竣工。

    从那之后,京城就正式分为三层了,第一层为皇宫宫墙,也是整个应天府的中心,第二层为京城城墙,第三层为外城城墙。

    有这高约五丈的外城墙在,京城的安全可想而知是很有保障的。

    为此,皇帝特派了十万军队在外城墙上驻防,专职护卫京城。

    当时朱七牛收到外城墙彻底竣工的消息后,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有了这东西在,皇帝的安全毋庸置疑,就算大明以后再发生土木堡之变类似的变故,靠着这城墙,‘于谦’也能轻松许多。

    朱七牛却不知道,内城正有个大惊喜在等着他呢!

    他们三人说说笑笑往内城而去,全然没注意到来来回回的行人少了许多。

    等他们来到北门外时,某一个不经意间,这才发现北门外站满了人,怕不是……几万人都有了。

    这些人以城门为中心站的是满满当当,只留了一条刚好够两匹马并肩走过的狭窄过道。

    最外层的是普通百姓。

    虽然只是普通百姓,但他们穿的衣服还算齐整,没有多少补丁,脸色也蛮正常,没有菜色,没有消瘦之感,可见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

    朱七牛拿眼一扫,还看见了不少熟人,其中有城北百姓,也有曾经去永乐殿求诊的病人。

    朱七牛三人一路走过,一路被这些百姓无声的行着注目礼,搞得三人还挺不习惯的。

    尤其是铁憨憨朱四牛,被人看着看着,他竟有点脸红了,头也不自觉的低了下去。

    走过一段路后,围观的人换了,不再是普通百姓,而是一帮穿着不凡的人,个个白白胖胖,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

    再往里,是盔甲齐整的士兵,估计是某卫被调来守卫秩序、防止踩踏等事件的吧。

    再往里,朱七牛的熟人就更多了。

    其中有工部的工匠,有应天府下辖的元水宁农场的种工,有一些官衙的文书。

    到了这里,两旁的人站的地方虽然更多了,但实则人更少了,围观的人不必再人挤人,周边多有空隙。

    人少了,看向他们时自然就更集中更容易专注,不会被分散注意力。

    朱七牛隐隐有了些猜测,于是给张冰洋和朱四牛使了个眼色,三人一起从马上下来了,开始牵着马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