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 第81章 功高盖主主不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简而言之,皇帝的圣旨有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历数朱七牛过往功劳,并隐晦点了一下朝鲜归化一事中他的功劳,因此加了他一个王号,是为保国王。

    因王爷还有另一个叫法是千岁,朱七牛一个人领两个王号,自然就是两千岁了。

    除此之外,朱雄英还赐了朱七牛另外几项殊荣,分别是九锡,假节钺,准见圣不跪,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九锡:九件礼器,春秋战国时一般由共主赐给诸侯国的自治王侯。

    假节钺:节钺指的是符节与斧钺,加一个假字是因为百姓看见节钺及相关出行排场、音乐之后会以为是皇帝出行,假节钺也可以理解为假皇帝。假节钺之人,可代表皇帝行事,杀三公可能还不够格,但直接杀九卿问题不大。

    见圣不跪:见到皇帝也可以不必行跪拜礼。

    入朝不趋:入宫见皇帝可以慢悠悠的走,不用小碎快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

    赞拜不名:拜见皇帝的时候,唱名的官员或太监不得直接报名字,只需要报爵位或官名即可。

    剑履上殿:觐见皇帝时可以挎着剑穿着鞋,不需要卸掉佩剑,脱掉鞋子。

    这些殊荣在古代其实并不是太让人匪夷所思的荣誉,许多人都曾获得过,比如萧何、曹真、吕不韦等。

    但是这些殊荣又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场景了,更容易滋生一些人的野心,渐渐地,许多臣子都会刻意讨要这类东西,并实打实的利用其所赋予的特权小说

    比如董卓。

    比如曹操。

    比如司马昭。

    比如杨坚。

    比如李渊。

    比如王世充。

    比如侯景。

    等等等等。

    而这些人嘛,不是造反称帝了,就是造反失败被杀了。

    为君王者,对这类荣誉也就非常敏感了,生怕重蹈覆辙。

    因此,这类荣誉虽然本身不是坏东西,可因为太多所谓的坏人拿它们当过光环,它们也就一步步变成君王和臣子都谈之色变的东西了,人人避之不及。

    皇帝却赐了这些给朱七牛,可以说是相当的冒天下雨,以至于衬托的他父皇李渊都没啥存在感,最终靠着手底下的猛男们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当时的太子,逼得父皇李渊退位小说

    自他之后,显然就不会再有皇帝这么放心让臣子开府建牙了,权利更是收了又收,生怕臣子发展出超乎掌握的力量。

    而所谓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就好理解多了,简单来说就是天底下的兵马都可以管理、分派甚至掌控,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

    朱雄英更在圣旨里特意言明朱七牛不仅总览天下兵马,而且凡朝中及诸藩王麾下、藩属国中士卒都悉数需要听从朱七牛的宣调,这就更空前加大了他的权力。

    毕竟太上皇当年之所以搞出一个藩王守边制度,就是怕朝中出了权臣。

    他希望一旦权臣犯上作乱,这些手中有兵权的藩王随时都可以打进京城,保住朱家江山。

    现在可好,连藩王手底下的兵马和藩属国的兵马都要听从调派,一旦朱七牛真起了歹心,谁还能阻止得了他?

    这不比建牙来的还要让人敬畏?

    而若是将这一整个旨意里的两处大的封赏合在一起的话,就只有五个字可以总结了——常务副皇帝。

    据朱七牛所知,历史上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出现过,其中比较为人所知的乃是大清雍正一朝的常务副皇帝老十三。

    那位雍正皇帝对他的十三弟好到什么程度呢?封了铁帽子王不说,还完全拿十三弟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看,以至于有人戏言称在雍正一朝惹了皇帝还好说,可以请十三爷帮忙求情,可如果惹了十三爷,那就只能等死了。

    虽然朱七牛在大明本就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那只是一个不能说的公开的秘密,经过这道圣旨后,可算是被官方公开并证实了。

    要是换了别人,哪怕是心如死灰,怕也要因此而高兴的很。

    可朱七牛……却只觉得悲伤。

    已经永乐七年了,后宫无数的雄英还是没有孩子。

    如今他又顺势封了我这么多权势,是已经在准备安排后事了吗?

    可怜的雄英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