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 第19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值景泰六年末,景泰元年殿试时分别考中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第四名)的朱仁忠、朱仁孝、朱仁节、朱仁义四兄弟到了第二次考核轮换的时候,皇帝看完都察院、吏部及地方上对四兄弟的考核评价,十分欣慰,御笔朱批,将他们由正四品知州分别提为了兵部、农部、水部、铁道部的正三品右侍郎。

    四兄弟述职完毕,来见朱瞻基时,正赶上西南捷报送来。

    朱瞻基看完后,迫不及待的与四兄弟分享起了喜悦,又和他们一起讨论起了给张辅等将领的赏赐以及未来的五省治理方式、省份名称等。

    此情此景,若是朱七牛在这儿,定会想起当年与雄英相处时的画面。

    彼时彼日,正如此时此日!

    ……

    有了打下德里苏丹国的光荣瞻基,朱瞻基这个皇帝啊,算是彻底坐稳了。

    他在位六七年间,处理朝政也算适宜,百姓多有夸赞,民间财富、人口、资产等虽不至于井喷,但比起正统年间还是增长了许多的。

    这份答卷也足以让他有颜面带着德里苏丹国的地图去当年高宗武皇帝朱雄英让人修建的明象亭内祭拜天地祖宗,呈上战果为供品。

    消息传到草原上,二代秦王、二代晋王、二代代王和朱高煦、朱高燧又惊又喜。

    五王中,又尤以朱高煦和朱高燧心情最是复杂。

    大明拿下偌大的疆土,他们高兴,可下旨攻打的是朱瞻基这个他们不曾看得上的侄子,他们又觉得憋屈,眼见造反彻底无望,他们更感到沮丧和无力。

    就……。

    朱七牛则颇为高兴,一来大明再添疆域,可见自己当年的谋划没有错,二来也无需再守在草原上了。

    虽然草原上的风景不错,可看多了,也腻啊!

    朱七牛当即上书皇帝,请回京城阖家欢乐,皇帝欣然应允。

    朱七牛于是再次回到了京城,享受天伦之乐。

    这一年的朱七牛,五十八岁。

    而雄英那与朱七牛素未谋面的儿子,也二十八了!

    听徐皇后和常太后写信来说,这孩子能文能武,天资英奇,胸怀天下,富有谋略,饱读兵书,有乃父之风。

    ……

    很不幸的,随着朱七牛越来越老,比他大上一些的余钱、孔十七、孟毓崇等更是越来越老。

    在景泰七年时,他们一个个就跟约好了似得,一个月去世一个,有时候甚至一个月就去世两三个。

    朱七牛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祭拜老友,满眼都是白色。

    皇帝朱瞻基也因此体会到了当年万三重、周光等重臣接连去世时皇爷爷和父皇的心情。

    在亲临葬礼拜祭的同时,朱瞻基依次为他们追封了爵位或官职,又赏了死者家属田亩、钱财等。

    最要紧的,他分别赏了他们‘文’字辈儿的谥号,并赐配享太宗文皇帝与高宗武皇帝之祀,全了他们的君臣情谊。

    偌大的钟山之上,再添许多新坟。

    许是看多了离别,太过伤感,景泰七年往后,景泰皇帝朱瞻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动辄咳嗽、吐血、昏倒,十天倒有三四天躺在床上,朝政只能交托给列位臣工,朱七牛曾前去请过脉,结果……一无所获。

    偏偏他生儿子的节奏并不能跟自幼一起长大的朱七牛的四个儿子相比,其长子朱祁镇一直到其二十九岁才降生。

    当时大臣甚至一度怀疑大明皇室进入了一个怪圈,当今皇帝会像当年的高宗武皇帝一样绝嗣,朝中甚至有人提出立皇太弟的建议

    好在终究还是给朱瞻基生出儿子了。

    除长子朱祁镇外,他甚至还多生了一个孩子。

    即朱祁钰。

    皇帝、皇后、太后乃至群臣这才大大松了口气。

    景泰十年春,自感时日无多的朱瞻基将一干重臣喊到了一起,又让人请来了母亲张太后和皇后孙氏。

    看着白发横生的母亲,朱瞻基的眼泪跟断了线一样的流:“娘,我怕是要不行了。”

    张太后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又是寡居于皇宫中不能随意动弹的一国太后,人世间的苦楚她几乎尝了个遍,数年来眼见儿子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暗中不知抹过多少眼泪。

    此时听儿子亲口说出这样的话,她的心就跟针扎了一样的疼。

    也顾不上什么太后仪态了,张太后上前紧紧搂住儿子哭诉道:“不,你还年轻,大明需要你这个皇帝,母后也需要你这个儿子,你不能死,你不能死啊!”

    “娘,许是天命有定数吧,莫要难过,儿死之后,你要保重身体啊。”

    “说什么天命,你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归,哪有天命注定要你英年早逝的?”

    “呵,当年我太宗文皇帝和高宗武皇帝何等意气勃发,睥睨天下,不也都英年早逝吗?若他们能活到现在,我大明真不知是何等光鲜风景!想想就让人着迷啊!”

    “这……。”

    “好了,娘,或许是老天爷刻意在考验我们朱家人吧,所以让除了太爷爷和爷爷之外的皇帝都英年早逝,这样其实也好,正因天不假年,我等才该更加努力啊,若不如此,大明亡国不远!”

    张太后彻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便只抱着儿子哭,哭的是肝肠寸断,闻者伤心。

    朱瞻基叹了口气,给孙氏使了个眼色,孙氏连忙过去把婆婆劝到了一边。

    朱瞻基强提一口气,依次看过朱家四兄弟、三杨、张辅、练子宁、丁显、蔡徐、伍超风……于谦等等大臣,忽然笑了起来。

    “我儿虽年幼,有尔等辅佐,定能承继大统。诸位爱卿,拜托了!”

    “我等敢不效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