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 第81章 明王扫东瀛,虎视何雄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百个热气球,每个上面放着二十颗炸弹,合计六千颗。

    它们当然不能彻底摧毁整个倭奴北朝京都。

    但足以摧毁相当一部分了。

    再加上其引发的火灾、倒塌、地陷、浓烟等二次伤害,总的来说,杀伤力相当可以。

    对于盛庸等人来说,这个炮仗放的硬是要的,超过以往过年时见过的所有炮仗烟花的绽放。

    顾不上欣赏太多,盛庸等人就被东风给送走了。

    临近天要亮的时候,东风终于微弱了许多,恰好此时盛庸他们来到了一处深山老林上方,于是他们利用高超的技术,就近降落在了一个山谷中。

    就这样,鬼魅一般的他们,鬼魅的消失掉了。

    从头到尾,北朝都不清楚他们来过,更不清楚那些从天而降的炸弹是怎么来的。

    用虎蹲炮射的?

    可是虎蹲炮射不了那么远。

    难道是虎蹲炮被运到了京都附近?

    这就更不可能了。

    要是大明真能做到这点,北朝还是乖乖投降的好。

    可也正因为怎么都想不明白,北朝这边仅存的一些官员和贵族还是起了投降之心。

    至于他们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

    很不幸的,一枚炸弹正好炸塌了他睡觉的那间屋子的屋顶。

    然后他就无了。

    ……

    出了这么大的事,北朝就是想捂住也捂不住了。

    且不说大明疯狂对北朝进行着渗透。

    单是他们原本那些立场坚定的贵族和官员,这会儿都已经觉得大势已去,开始转投大明阵营了。

    有他们的疯狂泄密,北朝仅剩的少部分作战派根本无力回天。

    仅仅数日,北朝京都被炸的满目疮痍的消息便传到了大明西路大军主帅冯胜这里。

    而早在此之前,朱七牛的小男孩计划便已然跟他通过气了。

    冯胜心知是该出兵了,于是率领大军开始朝着北朝腹地进发。

    在此过程中,北朝军队方面大部分都是望风而降。

    仅有少部分坚定的不投降派选择了反击,用虎蹲炮及其它作战方式带走了大明数千士兵的性命。

    然后他们就还是被消灭了。

    冯胜率兵进军的第六天,他们在山林中找到了盛庸及其属下,双方正式会师。

    第十天,冯胜的大军拿下了北朝相当一部分区域。

    第十五天,北朝全境基本纳入明军掌控之中。

    又过了半月,北朝境内的叛军被剿灭一空,并与东瀛布政使司那边的汤和、耿炳文大军合兵一处。

    至此,倭奴国算是彻底被从地图上抹去了,这片疆域也在时隔将近百年之后,终于在大明手中结束了分裂。

    历代天皇可以瞑目了呢!

    至于少许流窜出去的倭兵和贵族、官员嘛,相当一部分都被蹲守在海上的明兵绞杀了,脱逃者并不多。

    东路军和西路军汇合一处之日,太上皇朱元璋也带着朱七牛等人前来会合了。

    帅帐之中,还是原先那些人,再次齐聚一堂,喜笑颜开。

    唯独少了李景隆。

    “说起这个李景隆咱就生气,虽然因为小男孩计划,北朝还是不出所料的被拿下了,但光是后面的接收北朝疆域,便有数千士兵因为虎蹲炮而死,他们原本可以避免牺牲的!”庆祝宴开到一半时,喝的半醉的常茂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一不注意提了下李景隆的名字,太上皇当即气的把酒杯拍在了桌子上。

    众人吓了一跳,连忙放下酒杯,站起来弯腰行礼:“太上皇息怒。”

    朱元璋‘哼’了一声:“息怒?息怒那些大明好儿郎就能活过来吗?不行,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传令下去,把李景隆给咱打入罪籍,让他给咱去北疆上放羊割草去。”

    弯腰低头的常茂:o(* ̄︶ ̄*)o

    喝的半醉的朱七牛用余光眯了常茂一眼,若有所思。

    ……

    一个地方打下来了,接下来当然就是治理。

    太上皇朱元璋可太明白这点了,庆功宴后,第一时间将北朝疆域也并入了东瀛布政使司,并未跟任何人商议,直接将建文二年时已经就藩荆州的湘王朱柏改封为瀛王,并将被改名为‘东安’的肥前国定为其封地。

    朱柏乃是太上皇的第十二子,今年方十六岁,虽然年少,但能为能武,有勇有谋,臂力惊人,还精通道家,待人接物皆有长兄朱标之风,为诸子中颇得太上皇喜欢的皇子之一。

    太上皇把爱子放在东瀛,可想而知是想借助他皇子的身份来安邦定国,外抗敌国进犯,内安官员百姓。

    这都是太上皇的老手段了,像秦王朱?尽⒀嗤踔扉Φ龋?际侨绱恕

    另一边,太上皇又令人将战报送去朝廷,急令皇帝和百官任命布政使及新一批知府知县等官员。

    在布政使的任命上,太上皇特意言明由皇帝指派,其用意嘛,当然是怕自己指派的话,会让皇帝多想。

    毕竟东瀛是太上皇带人打下来的,南边的那些官儿又都是他任命的,若是就连主管这片的布政使都由他指派,难免会让皇帝多想。

    而瀛王朱柏的封地,可就在这位很关键的布政使治下啊!

    只有这位布政使是皇帝的人,皇帝才能安心,朱柏也才能安全。

    再者,太上皇还命令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同从大明各卫之中挑选兵马十万,与东瀛布政使司现有的兵马进行调换,除部分由太上皇亲自训练的水兵外,其余参与对倭战争的兵马统统将被置换回大陆,包括盛庸及其麾下的三百热气球兵。

    自然地,汤和、冯胜、耿精忠等将帅也会一同回去,避免其拥兵自重,裂土分疆。

    太上皇做这些的时候,朱七牛基本都在一旁陪着,全程目睹。

    对于太上皇的这几手,朱七牛都快看呆了。

    什么叫行云流水,这就是行云流水啊!

    什么叫无招胜有招?这就是啊!

    轻描淡写间,基本就把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都给避免了。

    还把东瀛布政使司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格局给定下了!

    不愧是让宋濂先生都觉得厉害的太上皇啊!

    ……

    太上皇的这些安排当然需要时间来一一进行,好在只要把冯胜、汤和等调走,太上皇倒也放心。

    所以,无论是给湘王的改封还是其它命令,都无需等到执行完了才能回航。

    甚至于许多命令,都是太上皇在回航的路上下达的。

    而二十来万三路大军嘛,自然是暂时留在了东瀛,按兵不动,等候换防。

    朱七牛也跟着一起回航了。

    跟他们同船的还有冯胜、汤和等将帅。

    独独少了李景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