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 第220章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

    单是三府给各地士子的赶考时间便足足有一个月。

    这要是放在内地,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毕竟县试就是在县里考,一个月都够把整个县跑一遍了。

    可在草原上,这可太正常不过了。

    一来草原上地广人稀,距离遥远。

    二来许多够资格考试的孩子或大人都在帮着家里放牛放羊呢,想在茫茫草原通知到他们可不简单。

    ……

    时值建文八年八月十七日,太宁府、太安府下辖的各县城才终于开始县试了。

    而此时的草原气候嘛,已经开始转冷了。

    太安城中,齐泰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彻底服气了。

    “幸亏听了七牛的,不然真要按照我的法子去搞,别说三连考了,今年能把县试考完都是老天爷保佑了,这草原上冷的是真早真快啊!”

    而太平府下辖的县城的县试嘛,则要早上几天。因为诸葛明无需赶路去治所,省了几天工夫。

    随后,八月二十三日(八月十七日),县试第一场考试成绩放榜。

    九月初一日(八月二十五日),县试第二场考试成绩放榜。

    九月初八日(九月初一日),县试第三场考试成绩放榜。

    在各县考官的有意放水下,各县最终录取的考生数量倒也不算少,跟关内录取人数最少的县的县试有的一拼。

    只是这答卷嘛,多少是有点惨不忍睹的,仅有小部分还算过得去。

    九月初十日,各县考生开始赶奔府城参加府试。

    九月二十日,三府府试紧锣密鼓的开始。

    九月二十六日,府试第一场成绩放榜。

    九月三十日,府试第二场成绩放榜。

    十月初五日,天空开始飘雪,寒风刺骨,府试第三场成绩也放榜了。

    到了这一步还能榜上有名的,便是童生功名了。尽管童生其实根本算不上是功名,只是民间的说法,官方认定的起步功名乃是秀才。

    府试之后是院试,院试过了便是秀才。

    和朱七牛他们当初的院试不同,三府的院试虽然依旧是在各府的考场举行,考官却不再是各府知府了,而是承宣布政使司里边主管科举、教育并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学政。

    当初的黄育才乃是天下独一份的京城府尹,品级上比一般知府可高多了,应天府治下的百姓上头除了府尹就是皇上,黄育才自然可以继续支持院试。而不像蒙古三府百姓这样、知府头上还有布政使。

    虽然考官的身份略有区别,流程却还是一样的,但因为学政只有一个,所以三府的考生注定不能同时考试,必须等着学政一个一个考场监考、阅卷。

    为了赶时间,皇帝任命的学政在朱七牛的委托下、直接在十月初六日就在太平考场主持了太平府的院试,中间根本没给考上的学子任何消化喜悦的时间。

    好在放榜之前有几天空余时间,所以学子们倒也不至于真就考的很累或没时间温习功课。若是有人拿时间当借口,指定是自己学艺不精或贪图享乐。

    饶是如此,太平府的一众秀才被选出来时,也是十月十八日的事了。

    此时的草原之上已是一片素裹,滴水成冰。

    经过十二天趟风冒雪的艰难赶路,学政来到了太安城,主持太安府院试。

    十一月十二日,太安府院试圆满落幕。

    十二月初三日,太宁府院试开始。

    十二月十六日,太宁府院试结束,榜单被贴了出来。

    而等到三府之地的秀才名单被送到朱七牛这里时,已是十二月三十日,转过天就是建文九年。

    “这一年过得可更快,一晃眼又到了除夕。”一边翻看着秀才名单,朱七牛一边感叹道。

    诸葛明喝了口酒:“是啊,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当然快。”

    “好在今年有你在这儿,咱们可以说说话,今晚咱们不醉不归?”将看完的名单放在一旁,朱七牛也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好啊,不醉不归。”

    ……

    应天府。

    京城。

    大明第一歌剧院。

    依旧是那个包间,依旧是那些人,依旧是在参加朝廷举办的一年一度的除夕晚宴。

    朱元璋端起酒杯跟一旁的汤和、耿炳文、蓝玉、徐达等人碰了碰,一饮而尽。

    “上位,马上就建文九年了,斌国公那边还没忙完吗?”徐达浅浅喝了口酒,身心愉悦,一边看节目一边随口问道。

    朱元璋摇头:“听说长城东边已经彻底修建好了,到头了,但西边还差得远呢,最后一座大城太和城估计得明年下半年才能完工。”

    “这几年朝堂上没有斌国公的身影,看着还真有点冷清呢。”汤和道。

    朱元璋感同身受的附和道:“谁说不是呢,没有这小子时不时搞点事情出来,整个京城都有点死气沉沉的。

    那辣椒都推广好几年了,现在满大明都栽的有,可那些厨子都没有太好的头脑,弄来弄去就是那么几样玩意儿。

    要是七牛在,指定一早就搞出各种口味的一眼望不到头的美食了。”

    朱标插话道:“说起辣椒类的美食啊,从草原那边传过来的麻辣火锅是真好吃,尤其是用来烫牛肉,听说这东西就是七牛无意中搞出来的。”

    一边说着,朱标一边还烫了片牛肉塞进嘴里,嚼的喷喷香。

    “火锅好像一早就有了吧,但像斌国公发明的麻辣火锅这样重麻重辣的以前还真就没有,估计他能想到这种吃食,是因为草原上太冷了吧,这辣椒别的不说,驱寒是真厉害。”常茂笑道。

    阔别草原两年多的蓝玉不着痕迹的看了看太上皇的脸色,也起哄般的问道:“又过去一年了,建文八年这一年,斌国公又没少派人去草原上犁地吧?”

    说起这个朱元璋可更乐了:“是啊,从四月开始,到十月份结束,犁地就犁了七次,平均一个月就有一次,一次犁地就是二三十天,我估计朱棣这些小兔崽子早就都玩疯了。”

    闻言,在场的军中宿将们无不是面露向往,羡慕不已。

    包括朱元璋本人。

    “那想来俘获也不错吧?”朱雄英虽然早就看过战报了,但还是故意问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