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凉王 > 第655章 有的官员为民,有的官员只为自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萧宁在太原府待了三四日,查清徐公明没有问题,并看他公正的处理了麾下将领的问题后,才离开太原府。

    临走时给他写的信,也算是一个敲打,让他不要存侥幸心理。萧宁能让他做河东节度使,也能一道旨意,就罢免他的官职。

    相信这一次过后,徐公明会长记性的。

    而后,萧宁一行人继续北上,来到了幽州。甘兴在此地任节度使,幽州刺史名叫马星海。经过调查,甘兴就比徐公明要严厉,严格治理麾下将领,但凡有违抗军规者严惩。

    而幽州刺史马星海和郑州刺史郭涛一样,也是一名有能力的官员,他按照朝廷的吩咐,大力发展经济,并和招商司合作,把幽州打造成物品集散地。

    反观幽州临近的几个州,比如易州、莫州、沧州、瀛州,都是被幽州带动着,推着发展经济。

    这一个多月来,萧宁也途经了十几个州,也发现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像郭涛和马星海这样主动且积极发展经济,并且有思路有计划的官员还是太少了,有些州的刺史也想发展经济,想提高州内各县的收入,但是他们比较懵,不知道如何去做。

    如果本州地区又没有什么优势,更加不知道如何发展。

    所以萧宁不要奢望天下州的刺史都像郭涛和马星河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他身为大秦皇帝,要做的就是给各地官员提供直观的帮助。

    萧宁在幽州呆了几日,也没有现身见甘兴,随后不再北上,而是往南,离开了河北道,重回河南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萧宁看了济州、兖州、徐州等州,对各州的情况进行了大致的观察,这些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知道朝廷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但响应的效果比较差。

    并且,萧宁还发现了制约发展的原因,那就是缺少更大的市场,市场不活跃。

    想要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市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需求大数量的香皂,并且价格不菲,那么百姓自然愿意生产。一旦市场饱和,那么价格肯定跳水,甚至出现挤兑情况。

    百姓手中可用的资金太少了,他们试错的机会太少,甚至只有这一次,就算招商司提供了贷款,甚至是免息,但是不还利息,本金还是要还的。

    所以百姓不敢赌,宁愿种地赚钱,老老实实过日子。

    所以接下来,萧宁需要制造更大的市场,大秦疆域辽阔,又灭掉了突厥、天鹰、高句丽、东瀛等国,其实有足够大的市场,只是没有把市场盘活而已。

    …

    离开河南道后,萧宁一行人到了淮南道,途经濠州、滁州等地,最后来到了扬州。

    一进扬州,萧宁看到了不逊色于京都的热闹,当真是人流攒动,熙熙攘攘,沿街叫卖的商品,两侧林立的店铺,州城内坊市也是人挤人。

    果然啊,交通越是发达的地方,越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天然优势。

    不过嘛,扬州能有如此繁茂之景,不仅仅是地利优势,还因为有个好官,扬州刺史周知民,周钰的族弟,本来也是下州刺史,萧宁继位后,听说他有才能,便调到了扬州。

    没想到啊,这几年的治理,竟让扬州如此繁华,恐怕有赶超苏州的架势了。

    而经过流沙组织搜集的情报,这两年内,周知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建设上,能力之强,还在郭涛和马星海之上。

    萧宁得知情况后,对周知民称赞不已。这么优秀的人才,若是一直放在地方,那就太屈才了。

    扬州虽好,但毕竟只是一州之地,把他调去长安城,专门负责经济,培养经济师,那造福的不仅仅是扬州,还是无数州。

    萧宁一共在扬州逗留五六日,若是大秦多几个像扬州这么发达的州城,那该多大啊?还能辐射周边州,从而达到共赢。

    接下来,萧宁乘船渡过长江,来到了苏州。

    上次来苏州,还是六七年前,时间真是转瞬即逝啊。

    以前的苏州就是江南中最繁华的地方,如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肯定更加繁盛。

    但是当萧宁进入苏州城后,溜达了一圈后,却突然有些失望。

    苏州依然很繁华,但是这个繁华和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进步,甚至于,扬州城已经超越了苏州。

    这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

    萧宁立即让柳白、安秀儿调查原因,很快,原因调查出来了,和萧宁猜测的差不多,根源处在苏州刺史身上。

    苏州刺史田雨自诩苏州繁华,所以对于朝廷下达的一些系列政策,根本不在乎,认为苏州早就提前完成了任务。

    “他好大的自信啊!谁给他的自信?”萧宁得知原因后,冷冷问道。

    柳白回道:“回禀陛下,田雨是淮南道光州人士,曾是苏州学院的弟子,也是赵仙林最早的一批弟子,此人文采了得。”

    “文采好,不代表懂得治理州府。他四十多岁,从政二十多年了吧,时间不短,但他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地方父母官,该为地方发展做贡献,他只觉得自己是人上人!”萧宁气愤道。

    安秀儿则问道:“陛下,现在该怎么做?”

    “江南东道观察处置使孙茂川在何处?”萧宁立即问道。

    安秀儿回道:“孙茂川正在明州视察。”

    “给他送密信,让他和监察御史一同,火速赶往苏州调查这个田雨,对了,不要透露朕在苏州的消息。”萧宁说道。

    安秀儿立即起草密信,然后加盖萧宁的私印,并派流沙组织前去明州。

    …

    次日,密信便送达明州,交到了孙茂川的手中。

    “陛下给我的密信?”孙茂川拿到密信后有些惊讶,不是说陛下去了天鹰国了吗?怎么给自己送信。

    孙茂川不解之下,打开了书信,只见上面的笔迹清秀,写道:

    “朕途经青海道,听说苏州刺史田雨不遵朝廷纲令,可有此事?你处置江南东道,可知此事?遂领监察御史调查清楚。”

    安秀儿按照萧宁的意思,写得比较婉转,不能让孙茂川看出陛下在江南东道。

    而孙茂川看完书信后,眉头紧皱,也不敢耽搁,立即找到监察江南东道的各位监察御史,一同赶往了苏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