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秦痕 > 第2章 2.咸阳廷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咸阳宫富丽堂皇,从外到内散射着帝王居所应有的威严。嬴政层命令秦国工匠采六国各地建筑之长加补咸阳宫。现在的咸阳宫大气磅礴。秦人从西北一个小诸侯,到一统八荒,他们有着自己自豪的资本。咸阳宫,咸阳,秦国。从上到下有着一种骨血,也是一种志向,是秦人九迁国都的愿望所在。安定天下,舍我秦人复其谁?

    五日后,辰时三刻,咸阳大殿之上。

    “众文武,今天我首先要讲明一件事情。我大秦统一了天下,建了一个新的国家,以后不要再称王,要称陛下。我是第一个皇帝,称始皇。这是朕的丰功伟绩,也会使你们名垂青史。既然一切步入正轨,那就要有一些规矩。所以今天,我们要制定一些条条框框。李斯。”

    “微臣在。”

    “现在由你为众文武阐明我大秦新制新法。”

    “微臣遵命。”

    李斯开始宣读昨日他和嬴政的主要谈话内容,向文武大臣们解读秦国的“规矩”,想从根本上让秦人入乡随俗,同时也想借此机会一展自己的才能。

    “我秦国自建国西垂以来,经历了无数国难,才能有今天的宏伟基业。一统九州,与历代秦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国无德不立,国无制不成。陛下如今身在宫殿之中,已不似当年。宫殿中当多些规矩,少些绿林意气。我李斯虽师承儒派,但并不认为显学所谓仁义礼智恩慈爱俭能治理这世间的一切。秦国强,自商君始。秦国立,当从法先。今天就要推行一套制度和法令,希望诸位能够以身作则,为我秦国之强大尽心尽力。”

    “首先,陛下的称呼即如陛下所说。我等臣下当称陛下,陛下为第一位皇帝二世三世传之无穷陛下的印称玺,陛下自号朕,陛下的命和令分别是制和诏。”

    “关于一切礼节的相关事宜,诸如登基大典,陵墓修筑,宫殿府邸规模,服饰等都一一写在竹简上,过些时日当张告于咸阳宫正门,诸位同僚当仔细过目。”

    “眼下讲最重要的两件事。我国的新制新法。简言之四句话,德泽我民,刑摄穷寇,帝王之下,法度为先。”

    德泽我民,刑摄穷寇,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至于帝王之下,法度为先。众人可就犯了嘀咕喽。李斯的说法无疑要进行一次秦国的改革。风波无亚于商鞅变法。

    大殿之人无不惊愕。仿佛眼前的这个人是当年白衣的商鞅,秦之强大,商鞅功不可没。李斯终究是有才能的,但是文武大臣的心里总有这么一个想法,李斯,你当年阴谋害死了韩非。毒辣卑鄙,谁知道下一个会是谁被下狱。秦人本是西垂戍边的民族,来到秦国的人大多也适应了那种生活。生得好心性,快人快语豪放不羁。商鞅当年弄了一套规矩弄得他们好不自在。天下统一了,这李斯也不让他们安生。本以为建国之后又能回到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但现在别说回到秦国本来的风俗面貌,看李斯的意思是要更进一步的深化商鞅改革。

    现在开始已经有人骚动了,要不是咸阳宫廷在商议大事还有起码的克制,我相信现在一部分的文臣想对李斯口诛笔伐。剩下的武将干脆将李斯拦腰斩断,劈杀。

    商鞅虽然行使法度,但贵族在秦国还是没有彻彻底底的根除,还是有一些世家大族存在的。

    王翦之所以孤身离开就是为了让嬴政放心。大家都期待着新王能恢复周时的分封天下。让自己也成为一方诸侯。李斯这可倒好,除了嬴政都要受法令制裁。这还了得?

    此时的嬴政面无表情,抬头目视前方。李斯的手心出汗了。但他依旧是那样神色若定。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感觉。

    “法令条文诸多,三日后公布于咸阳宫正门外。诸位同僚仔细查看。”

    “今日大殿最后一件事,确定我大秦的制度。”

    此时此刻是抬头的也好,低头的也罢,还是目视前方的人全都把眼睛盯在了李斯身上。李斯的心跳在加快,他知道无论是嬴政还是殿下贵族他都得罪不起。此时的李斯老谋深算,他袖筒中有两份方案,一份左袖,一份右袖。李斯低着头,略显迟疑。

    当李斯低头那一刹那,不自觉的握了双拳手心那汗珠被嬴政看到了。嬴政马上就明白了李斯所想。

    李斯看上去大义凛然,实际上早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后路,真是个见风使舵的好手。李斯左手的袖筒里装的是恢复周代的封邦建国。而右袖筒里装的是符合嬴政心意的郡县制度。李斯该何去何从?

    就在此时嬴政一个眼神怒视李斯。李斯的眼角看到了,心中猛然一震。随即右袖一抖,一团竹简打开放在了手中。

    “诸位这目光让李斯胆寒那。但是我李斯还是要把我该说的话说完。我秦国当与三代不同。我秦国国制主要简述起来有八条。”

    “第一条,书同文车同轨。”

    “第二条,货币统一度量一致。”

    “第三条,各地主要官员由陛下任命。”

    “第四条,各地财政税赋大部都应上缴咸阳。”

    “第五条,执行三公九卿制。”

    “第六条,焚烧六国书籍,收六国兵器,寓兵于民,实行连坐制度。”

    “第七条,凡一切民事刑罚兵事国政都将以孝公时代的法令为准。”

    “第八条,我大秦设四十一郡,郡下设县。万户以上设县长,万户以下设县令。兵事钱粮各郡守需年年呈报,我秦国不再有封王。”

    “李斯你是何居心!”

    “李斯当年你就应该滚出秦国!”

    “李斯你蒙蔽陛下视听,该当何罪!”

    “李斯,你敢走出咸阳宫正门么?”

    这次,八条制度的最后一条终于让群臣爆发了,除了几个人没有参与,余下所有人都对李斯进行了围攻。精明的李斯却上演了一出舌战群儒的好戏。

    公子扶苏首先发难。

    “左丞相可知当今天下的形势?”

    “扶苏殿下直言。”

    “当今天下,百废待兴。天下百姓都希望能过上太平的日子,不说东方六国,就是我西戎老秦人都不希望再有严刑苛法。商鞅的举措虽然让我国强大,那只是一时强国的举动,严刑酷法立国万万不可。治理天下当让百姓有耻且格。左丞相身为荀子门徒难道不知身为儒生该知道的?六七两条不敢恭维。”

    “殿下的意思是怀柔四海,恩泽天下?李斯认为不可以。我虽然师承儒学,但我并非儒生。人与人之间最不可信的就是感情。靠感情来感化别人么?秦人尚且未必全都一条心,何况其余六国民众。唯有钢铁一般的法纪,磐石一样的制度,才是最可靠的。儒学可治一片太平盛世,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帮不上什么忙。”

    “天下已经为我大秦所统一。”扶苏显得有些激动。

    “土地统一了,人心可就难说了。恩威并济是必要的。但这过程中是感情多一些还是法令多一些。李斯觉得后者多一些为妙。”

    扶苏没有说话。

    右丞相冯去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

    “左丞相的想法有左丞相的道理。但这第四条有些欠妥吧。地方的钱粮大部分上缴,那地方靠什么来进行发展?富咸阳一地而穷了天下百姓,谁又敢保证没人中饱私囊。如果地方突然发生灾害或者暴乱,没有钱粮难道让老百姓饿死街头?让士兵拿木棒上战场?钱粮多少应该地方留下四成。”

    “其实,右丞相已经赞同了我的想法。就是咸阳拿多地方拿少。至于比例七分咸阳,三分地方。会在河流和修筑的驰道直道附近建设一些粮仓。以供不时之需。咸阳自当在地方困难的时候播发钱粮。”

    冯去疾默然。

    酷吏蔡微,日后的治粟内史。族谱上有一人叫蔡泽,是有名的纵横家。与王贲交情深厚,也站出来对李斯进行攻击。

    “左丞相听没听过一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不效仿三代推行封邦建国是想说明我等众臣不忠?若是想说我等不忠,那倒也罢了。左丞相可能是急于推行新法。可是你心里是不是认为陛下没有能力统御我等?你这是亵渎陛下。死罪!”

    “蔡微。你不要血口喷人!陛下十年统一六国,德高才厚。岂是我等臣子能猜度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让陛下大权在握,防止权力落到某些居心不良的小人手中!”

    嬴政指责蔡微言辞过于激烈,蔡微便退下了。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王贲,此时的王贲统领咸阳卫戍部队,仕途平步青云。

    “李斯丞相,我不论阁下师承儒学或者学习别的学问,我只想问阁下一句,你是为了秦国为了陛下还是为了你自己能够在这咸阳安插羽翼?通过地方大量上缴钱粮从中渔利?你究竟是何居心?”

    “王贲将军带领军队随令父征战南北,为我秦国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至于这治国,王贲将军显得逊色了,而且你也并不了解我李斯的为人。”

    “我李斯不说一心为国,忠心绝对不比你们在场各位任何一个人少,我知道今天我成了众矢之的。你们谁都没提最后一条,心里又都是怎么想的?我知道你们不少人都想着分蛋糕,想着光宗耀祖,你们几个人真正想过江山社稷?今天我说效仿三代,给你们土地钱粮兵戈,让你们永世为官,你们会大声说我李斯如何如何的好,但我不会这么做。我也许会成为你们口中的奸佞,但我却实实在在是江山的功臣。改革没有不流血的,你们要么是手握重兵的将领,要么是才智过人的士人,我李斯一颗脑袋,不怕砍,要取只管来,我就一句话,没有封王赐地这一说!”

    大殿又一次沉寂了下来,蒙氏兄弟没有发言。李斯很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他把嬴政想说的话都说了。嬴政也很清楚,有一部分人是必须要留在咸阳了。有郡无侯的结果显然不是这一班文武所愿意看到的。包括王贲,嬴政没有想到的是王贲居然带头反对李斯新制新法。王翦离开之前明确告诉过王贲不得接受封侯。

    “众文武,左丞相的新法没有任何异议,但看来新制有人要反对啊。”

    蒙毅想上前言语,被蒙恬挡在了身后。蒙氏兄弟没有做声。

    “我大秦何以有今天?左丞相说的很明白。我认为左丞相的八条新制没有什么问题。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我大秦江山永保万世,严刑峻法虽然有些苛刻,诸位没有封地,但可以在中央做官,一样光宗耀祖,享荣华富贵。我看不需要什么讨论了,新制新法将在咸阳宫正门公布,为了大秦江山希望诸位摒弃前嫌,齐心协力。”

    “另外,我在此宣布三项重要的任命。”

    “王离。”

    “微臣在。”

    “你现在整备行装,三天之后前往马邑赴任,统领长城军团。抵御北方胡人。”

    “微臣遵命。”

    “叔孙载。”

    “左丞相所说的三公九卿你可听道?”

    “卑职一字不落都听到了。”

    “你来任御史大夫一职,监察百官。继续发扬你刚直不阿的性格。”

    “卑职明白。”

    “另外,南越之地,须有一人镇守,我看就让统领巴蜀的赵佗来做。纯武,你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巴蜀,告诉赵佗现在让他兼任巴蜀楚西南三地郡守,待南方安定后,每年需回咸阳来述职。”

    “今天议事到此结束。散了吧。”

    咸阳的雪花又飘起来了,李斯站在那一动不动。冯去疾朝他走了过来。

    “我知道你很难。其实我们也不比你好过。这世间的事,恐怕没人能说得准。”

    “处处与商鞅相比,他有那个能力么?”

    “看到这漫天雪花,我就想起了那年冬天牢狱里的韩非。”

    “算了,父亲,李斯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没有封地我们一样带兵,一样可以过得很好,知足常乐。爷爷的话还是希望父亲时刻牢记,不要再提分封了。陛下雄心壮志,断然不会让我们裂土封侯的,在他看来那是一种威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