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白山黑水 > 第54章 三路联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935年1月18日,,就在省委做出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定的半个月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在珠河县三股流正式宣告成立。赵尚志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冯仲云(后张敬山)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师(独立师)第一二三团,共500余人。第3军成立后,珠河游击区不断扩大。在哈东地区几十个县的范围内,敌人的军事据点不断被摧毁,“讨伐”不断被冲破,对敌伪在北满的统治中心哈尔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这样,珠河根据地也就遭来了敌伪一次接一次的“讨伐”。

    敌人的“讨伐”给珠河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珠河中心县委在1935年8月11日给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中说:“敌人的这次对我路南游击区所采取的焚烧政策的规模是很大的(笔者注:指1935年夏委的那次以日军为主的‘讨伐’),敌人的铁蹄所到之处,一片烟云火海。我路南游击区除距铁道线南10余里地方未被焚烧外,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已成一片焦土。”

    在这种情况下,第3军根据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决定,由军长赵尚志带主力部队向延寿、方正、依兰、勃利、通河、汤原一带转移,到松花江下游地区去开辟新的游击区域。1935年秋,第3主力部队撤走之后,其第2团和第3团被留在了珠河根据地继续坚持活动,以牵制敌人,配合主力部队转移。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这两个团的干部战士们与前来进攻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但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极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巾帼英雄赵一曼,就是在这段时间内殉国的。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东北抗日联军在南满的第一军、二军前面已提到。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在北满,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军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由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后叛变)任军长。下辖3个师。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编成。张寿?(即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红军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宣言高度赞扬了浴血东北的抗日英雄:\"我东北数十万武装反日战士在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李延禄、周保中等民族英雄领导之下,前仆后继地英勇作战,在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证明我民族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宣言同时以最急迫的声音号召:\"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奋战在日寇刀尖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和许多抗日义勇军,最知\"联合\"的珍贵,他们最先实践了这一号召,积极行动起来,着手组织抗日联军。这年9月,活跃在延吉、敦化、安图、抚松一带的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派出一支队伍,穿过长白山密林,从东满来到南满,同杨靖宇的一军会师。在那尔轰的欢迎大会上,两千军民,为一二军联手、东南满游击区连成一片,欢欣鼓舞,群众送面杀牛,犒劳义军。杨靖宇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

    \"我人民革命军一向以抗日救国为天职,四年来与日匪血战,屡获胜利,今日得与东满二军接头,更为光荣,因我两军战士,均奋勇冲锋,才有今日两军会晤。此后我东满南满游击区打成一片,一、二、三、四、五、六军与各抗日军,共同组织东北抗日联军,更能集中力量统一领导,顺利地打击日匪。\"

    1936年1月28日,东北各路抗日武装和民众团体的代表近二百人,在黑龙江的汤原县开会,决定把抗日联军各军合并为一、二、三路军。日军探得开会的消息,曾调兵两万,出动飞机,沿松花江搜剿。抗联派出骑兵五千,诱敌于松花江两岸,转移日军攻击目标,使会议圆满成功。2月20日,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的名义,发表的《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以下简称《建制宣言》),正式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备军和反日游击队,\"一律组建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以及抗日联军游击队\"。为落实汤原会议精神和《建制宣言》,6月,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魏拯民带着一支队伍,从抚松二军密营来到河里,同杨靖宇会面,共同主持了东南满的党和一、二军主要领导的联席会议,由一、二军合编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正式组成,杨靖宇任一路军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抗联一路军下辖的一军二军领导人不变。会议确定了一路军的总体作战方向,在坚持现有地区游击战的同时,将重点向辽西、辽南和热河一带挺进,打通同关内的联系,因为这时完成了长征的红军又渡河东征,已抵热河前线作战。如能这样,将从战略上改变抗日联军长期受敌包围的态势。

    这是一次很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联合起来的队伍,彼此将以信赖共铸胜利。两支铜号齐鸣,会发出更强音。

    然而,抗日英雄们面临的现实,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严酷。当抗日联军的力量在集结在行动的时候,日本鬼子的行动和集结也在加紧。一个叫佐佐木到一的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哀叹说:\"满洲国治安形势的现状虽然有一时的或局部的好转,但是马上希望达到全面的持久化是困难的,原因是在于匪团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加强;特别是其深刻的质的变化即其匪化。\"

    于是,狗急跳墙了。为了扼制这个变化,他们抛出了\"1936年4月至1939年3月满洲国治安肃正计划\"。这个计划,妄图以\"治标、治本、思想工作三位一体\"的攻势,在三年的时间里,达到\"彻底肃清、镇压在满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的目的。\"肃正计划\"的实施,把游击区变成了恐怖绝伦的密封式的人间大屠场,二十年后,一位亲历者是这样回忆日寇的所谓\"治本\"即建立集团部落的:

    \"我们村子在柳河县孤山镇以南,叫南圈子村。从1936年旧历七月起,日本鬼子下命令实行归大屯,制造无人区,建立集团部落。把在山沟里龙岗山脉附近的双立沟、板石河子、大泉眼等村的居民,全部强迫搬家,将房子扒掉。不按期搬的,连房子带家里的东西便被全部烧光,碰上日本守备队,连命都难保。.……有个15岁的小孩,因在大甸子钓鱼,没有赶快走,就让日本守备队中山大尉用枪刺死了。不到一个月工夫,南围子由原来十几户突然增加到128户。因为期限短,搬来的人家根本就无房住,只得住在仓房、牲口圈、猪圈和临时用两根木头架起的小草棚子里。七八月的天,连日下着大雨,上边漏,下边湿,全村大部分的人都染上伤寒和疟疾,大人和小孩死了二十多人。曲魁君、蓝长青两家就死了六口,未死的也脱了一层皮,到冬天才好。还有孙海楼老两口,无力盖房,在村子外边活活被冻死了。日本鬼子把沟里划成无人区,我们村的农民不忍扔掉一年辛勤劳累眼瞅到手的粮食,得到警察允许带着证明去收割。.……这年旧历八月,日本宪兵队到我村把农民李建有、李芳林、赵海龄以及旁村的许吉玉哥俩抓去,借口说他们给红军办事,带到样子哨枪杀了。十一月初七这天,日本守备队长中山大尉带队到沟里搜查,我们村的安文章、阎胜、刘风财等六人被中山大尉碰上,用火烧、枪打、木榔头砸等残酷手段杀害了。别村的老百姓被杀害的不计其数。归屯以后,日本鬼子指使伪警察强令我们全村所有能干活的男人,在村子周围挖一条长达一华里半的壕沟……上宽一丈、下宽八尺、深一丈二尺多。在村的四周同时修起四个炮台;南北修起两个大门,门边各盖一座卡子房;在壕上垛有五尺多高的刺戟子(带刺的树),连个小鸡也钻不进,出不来。.……在归屯后的三年里,每家轮班站岗,每人站一炷香(约一个多钟头)的时间。村里18岁到45岁的男人都得被迫当自卫团,受军事训练。.……在村里设村公所,归孤山子警察署南门派出所管,把老百姓编成排,实行十家连坐制度,一家犯事,十家遭害。规定来人、出门都得报告;如到沟里干活,一定得当日天晚回村,不许在外过夜;携带粮食只能吃一顿,谁带多了就加以通匪罪名。伪满警察经常搜查居民,检查户口、居民证等.……\"

    1936年夏,日寇开始了所谓\"治标\"的活动,调集大批日伪军,加紧秋冬大讨伐的准备。敌人将东北抗日游击区分成五个作战区,实行分割包围。对重点讨伐的东边道北部地区,派出了两万七千人的机动部队,由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佐佐木到一中将指挥。此次讨伐,全由伪满军进行,日伪当局称其为\"东边道独立大讨伐\"。从4月到7月,参与讨伐的各部伪军相继到位,形成了对一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的重兵包围。

    南满抗日游击区面临着最严酷的形势。

    较之敌人以往任何一次攻击更严峻的攻击,就要来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