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 第165章 秦牧的提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罗莎来说,没有什么比坚持这项伟大的事业更重要了。

    可如今帝国主义战争的战火已经烧遍了整个欧洲,唯有远在东方的这个国家仍然是一片净土。

    她别无选择,第二国际同样别无选择。

    在会见结束后,秦牧派人带着罗莎在帝都及直隶省的各个城镇、乡村参观了帝国现如今的工农商业的发展情况。

    在帝国的工厂里,没有压迫的存在,工人们得到了应得的权利。

    不仅是国有企业,甚至是私营企业中,只要有压迫的存在,各地法院就会出动,按照帝国法律公正处理。

    对于阳奉阴违者,巡捕营就会出动,该蹲监狱的丢进监狱,该吊路灯的吊路灯。

    至于极少数抵抗激烈者,就会在国防军的铁蹄下烟消云散。

    因此,无论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还是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所有人都在努力且认真的工作。

    在各地的农村,已经没有的地主的存在,所有土地在名义上被收归国有,但使用权已经在综合考虑了土地的肥沃程度、适宜播种的作物等条件合理且公正地分配给了每一户农民。

    如今虽然是冬天,但是与几年前不同的是,每家每户都有了足够的粮食过冬,再也不用忍饥挨饿。

    随行的官员还向罗莎介绍了关于前不久的几次灾害导致的饥荒情况。

    在秦牧提前部署的帝国储备粮仓的全力支援与国防军的监管之下,饥荒刚刚露头就被迅速涌入的救济粮压了下去,几乎没有造成什么损失。

    参观考察完农村情况之后,罗莎来到了津门,在大沽口,她见到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货轮。

    如今的大沽口已经今非昔比了。

    完备的岸防工事,大量的岸防重炮已经将大沽口打造成得固若金汤。

    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驻扎更是完全保障了大沽口的安全。

    每天来来往往的商船与货轮不可计数。

    \"那些悬挂了帝国旗帜的船几乎都是帝国的进口采购的船只,其他的船上搭载的基本上都是帝国出口的各种商品。\"随行官员介绍道。

    大沽口的吞吐量已经是沪城港的数倍,俨然成为了帝国最为重要的海港。

    \"这么多进口货物的船只……\"罗莎感叹道。

    她能想到,这些船上的货物都是用来建设和发展帝国的各个方面的,包括公路、铁路,工厂等等。

    这种发展势头,即使是在工业革命的全盛时期都不曾拥有过。

    这让她更加认可了帝国的发展模式并更加坚定了对于理想的坚持。

    参观完这些后,在罗莎的请求下,国防部部长邓世昌抽出时间,亲自陪同罗莎参观国防军的陆海空三军。

    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且训练有素的陆军最先震惊了罗莎。

    一直用笔杆子与帝国主义斗争的他们,从来没想过能够建设出这样一支队伍。

    随后,从空中掠过的航空兵编队让罗莎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曾经那个垂垂老矣,日暮西山的衰弱帝国吗?

    如此先进且强大的军事力量,试问还有哪个列强敢像五十多年前那样悍然入侵?

    最后,秦牧特许罗莎登上了帝国的第一艘\"冀州\"级航空母舰,并在航母上进行了导弹试射,让她一览帝国的最高战力。

    七万吨级的巨舰,能够自动追寻敌人的导弹,无不让她对帝国的认知一再刷新。

    民生与军事的双重发展,仅凭这一点,帝国就超过那些热衷于这场世界大战的列强们太多了。

    \"真应该让同志们都来看看,一个真正的先进国家是什么样的。\"罗莎暗暗感慨道。

    参观完帝国的发展现状后,罗莎也完成了她此次前来的使命:达成了第二国际与帝国的合作。

    不过由于帝国没有相应的政治派系,一切行政机构全部由秦牧一人维系,因而最终双方决定,仅授予秦牧第二国际名誉委员的称号,而不在帝国大量吸纳相应的成员。

    对于这样的名誉称号,秦牧表示无所谓。

    他又不是勋章帝,对于这些虚名没有什么追求。

    重回帝都之后,罗莎前来会见秦牧,对于行程安排与盛情的招待向他表示了感激。

    临别前,秦牧叫住了罗莎,向他交代了一件事情:\"我建议在第二国际主要人员和机构迁到帝都之前,第二国际的活动要暂时停一下。

    否则,以现在列强对于你们的态度,恐怕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牺牲。\"

    罗莎没想到,秦牧居然会劝他们暂时停下来。

    \"元首阁下,这件事情我不能答应你。帝国主义的战争已经让我们的人民流了太多无谓的鲜血,我们的斗争不能停下。\"罗莎说道。

    \"罗沙同志,我提醒你,有人才有一切,为了一时的斗争牺牲掉大部分人与为了未来的长期斗争而暂避锋芒,该怎么选,这不用我多说。

    你们现在通过罢工发起的斗争不仅实现不了什么理想,更会使得自身难保。

    你以为,我在执政初期没有尝试过用和平方式改革吗?然而事实是,不用绝对的武力推到重来,是不可能成事的!

    与其在笔杆子上与列强斗争,不如暂避锋芒,保存实力,到帝国来。

    我给你们枪杆子,用枪杆子去和他们斗才是最好的选择。\"秦牧语重心长地说道。

    历史是呈螺旋形向上发展的,发展过程中难免绕弯路。

    但秦牧作为穿越者,必然要通过他的未卜先知避免这些弯路的出现。

    对帝国和平改革尝试的失败就是最好的提醒。

    罗莎被秦牧的这番话所深深感染。

    是啊,联想到失败的巴黎公社,联想到这些年来斗争的不断失败,可不就是像秦牧说得那样吗?

    保住人,握住枪才是与帝国主义斗争的正道。

    她点点头,郑重地向秦牧告别,并保证会将这些话传递给欧洲的同志们。

    至此,罗莎完成了她的帝国之行,与大沽口乘上客轮,离开帝国,返回了万里之外的比利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