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 第175章 全面军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收复乌里雅苏台后,盘踞在草原的沙俄军队被一分为二。

    西侧的沙俄军队主要盘踞在科布多及其周边区域,东侧的沙俄军队则聚集在库伦一带,库罗帕特金就在这座城中。

    负责攻击科布多的是刘显世的第十七师,负责攻击库伦的则是陆建章的第十八师。

    不过距离扫清一切敌军,攻到这两座城外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秦牧展开了全面的军事与政治改革。

    国防军南征方面军和西征方面军的战斗序列被取消,整编为集团军单位,下辖三个军,约十五万人。

    以目前国防军五六十万的兵力,完全不足以构建起全帝国范围内的完善国防。

    于是,秦牧颁布了《国防军改革计划》,计划中详细规定了国防军平时与战时战斗序列。

    和平时期,国防军维持着约二百万人的陆军,编为十五个集团军,驻防在帝国各地。

    三十万人的空军,在未来数年内扩编为六十个航空师,其中大部分为地勤人员。

    三十万人的海军,包括十个师的海军陆战队,海军舰艇分为三大舰队。

    守卫帝国海岸线,保证敌国本土不会受到来自海上的侵略的第一舰队,又称本土舰队,拥有最强的实力,新式舰船和主力舰优先拨给第一舰队。

    巡航于夏威夷,倭国列岛,菲律宾等地,保证帝国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内的利益的第二舰队拥有部分主力舰,一旦帝国遭遇外敌,这只舰队是最先与敌军交战的舰队。

    另外,还有保证帝国在海外利益的第三舰队,例如巴拿马运河,埃及起义军许诺的苏伊士运河等地区,是最容易发生战斗的舰队。

    所以很多海军官兵并不愿意在最安全,最强大的第一舰队中任职,而是更加倾向于在能够立下战功的第三舰队中任职。

    尤其是大连海事大学这座帝国第一所国立海军大学速成班毕业的军校生们,尤其年轻气盛,特别踊跃地要求到第三舰队中任职,即使在第三舰队很少能接触到帝国海军最先进的舰艇。

    另外,除了现役军队,改革计划中还包括帝国国防军的后备兵力。

    由军队退役的士兵,军校毕业生等预备役人员要在两年内达到三百万左右并维持下去,一旦开始战争动员,可以迅速扩编至五百万陆军,与任何一个列强展开全面战争。

    预备役人员在两年后自动转为后备兵,并在后备兵中任职四年,在一般情况下,后备兵数量将维持在五百万左右。

    在爆发全面战争时,在维持国内驻军的同时,还要有数百万军队投入前线,则在改革计划中,秦牧要求国防军要在全面战争爆发后做到在半年到一年内扩编到一千万人!

    除了预备役和后备兵,适龄青年都要每年适时进行战备训练,这部分人口在平时作为平民,在局部战争甚至是一般的全面战争时仍然作为平民,只是肩负维持生产与治安的简单任务。

    如果敌人过于强大或庞大,预备役和后备兵力仍不足以应对战争之时,这部分人也要作为征兵的后备兵员,或担任民兵,或投入前线。

    这部分人类似于米国的\"一分钟人\",只要有战争需要,这些民兵只需要花费一分钟的时间从各地民兵武装部领取一支枪就能够成为民兵,投入战斗。

    秦牧预计中的,帝国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征召的总兵力在两千万左右,约占目前帝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

    一个完备的工业国家的最高动员能力也不过百分之十左右,即使对于现在完成工业化的列强们来说,两千万人的动员能力,也是全世界都足以为之恐惧的了。

    按照天网得到的情报,目前在欧战中,协约四国加上德意志国与奥匈帝国六国的总动员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三到四千万人。

    也就是说,统一后帝国的动员能力,几乎超过了协约国或同盟国其中一个阵营的总和。

    帝国全境被划分为五个战区,后世出现但这个时代没有的省级行政区也在改革计划之中,只不过取消了直辖市的存在。

    东部战区为帝国东部沿海地区,下辖苏、浙、闽、赣、皖五省军区。

    南部战区为帝国南部沿海地区,下辖鄂、湘、粤、桂、琼、台六省军区。

    西部战区为帝国内陆西部地区,下辖西域、吐蕃、青、甘、宁、陕、川、滇、黔九省军区。

    北部战区为帝国北部地区,包括黑、吉、辽、草原、岭北、高丽六省军区。

    中部战区为帝国中东部地区,包括直隶、豫、鲁、晋四省。

    帝都则作为独立于五大战区之外的特殊直辖军区,直接接受帝国元首的统辖。

    在《国防军改革计划》颁布之后,国防军全军上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改编。

    计划中,陆军要开战全面摩托化,部分主力部队进行机械化改编。

    近卫师扩编为近卫集团军,下辖三个机械化军,常驻帝都军区,该集团军不在帝国十五个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中,属于保卫帝国心脏安全的宿卫军。

    十五个集团军的战斗序列则被平均分配到五大战区之中。

    每个军区各分配一个全面机械化集团军与两个全面摩托化的集团军。

    这样的配置,即使是二战末期的米军都做不到,但秦牧下定决心,全力建设军队。

    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够做到让国防军全面摩托化,部分机械化,那么即使是爆发全面战争,帝国甚至都不需要动员预备役和后备兵参军就能够得到战争的胜利。

    这样一来,人员上的伤亡也会被降低许多。

    这也是秦牧一直以来强调的:人命是宝贵的,炮弹是廉价的。

    现在可以改一改——人命仍然是宝贵的,至少相对于载具与弹药来说是这样的。

    这样的军事改革计划一经颁布,不仅在帝国内部引起了人们的震惊,更是人列强对此极为忌惮。

    如果帝国国防军真的实现了这样的改编,那么列强们就真的要恐惧起来了。

    因此,以协约国为主的欧洲国家与米国纷纷开始强调一个老生常谈的论调——黄祸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