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 第199章 帝国公约组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解决伊朗问题之后,帝国的石油钻井工作也步入了正轨。

    独立的伊朗政权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谓是举目无亲,唯一愿意提携他一把也就只有帝国这个老大哥了。

    以组建社工党为条件,得到第二国际援助的伊朗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全面向帝国这棵大树靠拢。

    至于帝国与伊朗之间的阿富汗嘛……

    能不碰还是尽量别碰,帝国坟场可不是开玩笑的。

    另一边,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反对势力,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也在第二国际的援助之下,纷纷开始与奥斯曼帝国作对。

    帝国的天网在秦牧的指示下找到了流亡科威特的未来第一任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如今他还只有十七岁,距离他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征程开始还有四年。

    在第二国际主动抛出橄榄枝之后,伊本·沙特满头雾水。

    他一个流亡科威特的内志埃米尔(埃米尔可以理解为酋长,王公之类的统治阶层)阿卜杜勒·拉赫曼·沙特之子,如今可属于是一穷二白的穷小子。

    和他相比,流浪汉都算是富可敌国的。

    但是秦牧看中的就是他的天赋与才能,作为二十一岁开始率领着四十名驼兵起家,直到建立沙特的能人,秦牧相信他能够完成干翻奥斯曼的壮举。

    (此时的阿拉伯半岛主要被奥斯曼帝国划分为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不管第二国际的目的是什么,伊本·沙特都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夺回他失去的一切。

    在与第二国际代表交涉之后,他得知了第二国际的目的——波斯湾。

    在这个没有勘探到石油的时代,与整个阿拉伯半岛相比,波斯湾真是一块一文不值的地方。

    于是在签订了九十九年的租借协议后,大量的军火被运往科威特,帝国甚至提供了一批淘汰下来的旧式飞机,并派遣倭国雇佣兵开着战机参战。

    秦牧特意交代工程队,在完全掌控整个波斯湾之前,不要打出石油来。

    否则一旦诸多列强都意识到波斯湾的价值后,没拿到手的地盘恐怕就很难拿的到了。

    伊本·沙特同样被蒙在鼓里。

    现阶段显然还不能把这个家伙当成同志对待,伊本·沙特的实质还是个贵族,只要有机会,还是会搞君主独裁那一套的。

    七月二十日,第一批军火和雇佣兵抵达科威特之后,伊本·沙特迅速起兵,开始了对阿拉伯半岛的征战。

    也就在这一天,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迎来了它的黎明——帝国公约。

    在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盟国之后,秦牧也在考虑着如何对外辐射帝国的影响力,推动整个世界的革命发展。

    直接发动战争显然不现实,建立一个类似于协约国与同盟国一样的军事同盟便被提上了议程。

    第二国际对此毫无异议,不仅是因为多数情况下,对于秦牧的意见,第二国际只能起到一个橡皮图章的作用,而且对于这样的决定,第二国际中的支持者是绝对的多数。

    他们太渴望复刻一个成功的巴黎公社了,以至于伊朗这并不算纯粹的起义就让第二国际大为振奋。

    甚至许多军官速成班还没毕业的同志在干涉军围攻德黑兰之际都喊着去帮助伊朗的口号。

    如今秦牧决定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倒是正合他们的意思。

    不过在最终决定上,这个组织还是暂时被秦牧定为了经济合作组织,旨在建立组织内各国经济上的深度合作交流。

    场面话是这么说,这个组织的目的还是军事与政治上的联合。

    七月二十日中午,伊朗统领赶赴帝都,与秦牧签署了《帝国公约》,宣告了帝国公约组织的正式成立。

    帝国与伊朗为创始国,后续只同意类似政体的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

    紧接着,倭国统领片山潜也递交了申请,请求加入帝国公约组织,并于七月二十二日得以通过。

    当帝国公约迎来它的黎明之际,世界将为之颤抖。

    第四个被吸纳如帝国公约的国家,秦牧选择了土耳其。

    当然现在还应该叫奥斯曼帝国,不过剩不下多少时间了。

    随着伊本·沙特起兵,在阿拉伯半岛上攻城略地,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派兵前来镇压,以至于三面受敌。

    西有巴尔干同盟隔着土耳其海峡不断尝试快过海峡登陆小亚细亚半岛。

    北有沙越过高加索山区暴揍奥斯曼主力军。

    南有伊本·沙特纵横阿拉伯半岛。

    这倒是颇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而且以奥斯曼帝国如今的实力,哪个方向上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若不懂德奥的援军挡住了巴尔干同盟和沙俄的脚步,奥斯曼帝国恐怕已经彻底完蛋了。

    对于这种情况,秦牧当然要为之添上一把火。

    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所面临的威胁更甚一战,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甚至下令把尚未毕业的军校生也拉上战场,这一命令甚至逐渐延伸到了军事预备学校。

    而在军事预备学校中,有一位后世鼎鼎大名的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阿塔图尔克意味土耳其人之父,是一九三四年土耳其国会授予他的,所以现在他名字还是穆斯塔法·凯末尔。

    对于年仅十六岁的凯末尔来说,上战场大概是一件地狱般的体验。

    在于德奥联军并肩作战,打退了沙俄的一次进攻后,凯末尔意识到,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也就在这时,天网的特工找到了他,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听没听说过国际援助和自由贸易?\"

    \"翻译翻译,什么tmd叫tmd国际援助和自由贸易!\"

    \"没听说过不要紧,你很快就会听说了。\"

    于是伊朗新生政权独立,帝国施压迫使沙俄与不列颠干涉军撤退以及帝国公约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凯末尔耳朵中。

    \"啊,大哥,原来这叫国际援助和自由贸易啊!\"凯末尔恍然大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