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 第256章 转进乌拉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莫斯科战役结束后,第二十八军没有在莫斯科多做停留。

    在将缴获的物资全部带上之后,第二十八军星夜兼程,向东边的喀山赶去。

    莫斯科守不得,周围的白卫军在得知布鲁西洛夫撤出莫斯科后必然会前来争夺,久守不利。

    后方的喀山是红方占领的一个重要城市,有着不少的兵力驻扎于此。

    同时,喀山也是双方交锋的前线之一,需要第二十八军的援助。

    在这座城市,陆建章不需要担心后勤被截断的问题,只需要安心同白卫军作战。

    放弃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虽然是速胜论失败而不得已为之的手段,但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战略。

    即先巩固西伯利亚,东欧平原的东部和乌拉尔等地区,再集中力量同占据着东欧平原西部的诸多大城市的白卫军作战。

    沙俄社工党撤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后,也开始重整队伍,重新制定计划。

    作为龙兴之地的圣彼得堡的失陷,使得许多人都陷入了失败主义的迷惘之中。

    在他们看来,这一败,就意味着红方的彻底失败。

    面对着士气低迷的现状,乌里扬诺夫一一拍着他们的肩膀,鼓舞他们的士气,鼓励他们坚定必胜的信念。

    他高声呐喊道:\"同志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惧怕失败。

    我们虽然失去了工业化的大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场战争的失败。

    我们的身后,仍然有着千千万万支持我们的人民,有着国际上的同志。

    没有什么是一直都能取得成功的,只有不怕失败,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乌里扬诺夫的话暂时提振了士气,但并不能改变局面。

    已经有部分白卫军从西南方向靠近阿尔汉格尔斯克靠近,更有数万白卫军还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四处出击,扰乱红方的后方。

    第二十八军撤到喀山之后同喀山守军打败了进攻喀山的白卫军,派出麾下第八十四师前往阿尔汉格尔斯克协助社工党作战。

    另派出第八十二师沿着伏尔加河南下,同伏尔加河东安的大量民兵前去占领南部重镇察里津。

    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喀山,再到察里津的,横贯整个东欧平原的铁幕已经落下,这条线以东,虽然仍有大量的白军在活动,但是在整体上已经是红方控制的地区了。

    在这条线以西,虽然仍有许多民兵和支持红方的军队在坚持作战,但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接下来,在第八十四师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协助防守之后,沙俄社工党将行政中心转移到乌拉尔山一线的城市——叶卡捷琳娜堡。

    为了将自己的民兵性质部队正式建设成一支真正的红军,乌里扬诺夫任命勃朗施坦为总参谋长,负责建军工作,并指挥全军的军事作战。

    她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作为派到德意志国的使者,开始全力斡旋其与红方达成和解,即使是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另外,乌里扬诺夫向秦牧要回了高尔基,任命他负责创办红方自己的官方报纸等宣传机构,组织动员底层人民投身到这场战争中来。

    这三板斧抡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各部民兵迅速开始了正规化整编,符合条件的民兵被编入正规军编制中,勃朗施坦初步打算组建两百万正规军,预备役和民兵超过一千万。

    对于红方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兵源,而在于武器装备的不足。

    沙俄自己的武器装备储备加上帝国公约提供的援助已经在之前几个月的混战中消耗殆尽,能够全力生产的兵工厂也大多在战火中焚毁。

    武器装备的不足使得很多士兵不得不拿着燧发枪甚至是长矛之类的冷兵器训练或参战。

    相比之下,在德意志国的外交斡旋进展顺利。

    克鲁普斯卡娅以极大的让步说动了威廉二世,让后者同意考虑放弃对白军的支持。

    在他看来,只要在俄德交界处,用沙俄割让的大片领土,建立数个傀儡国做缓冲带,将这头巨熊隔绝在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中,它便再也没有威胁到西欧的能力。

    这相对于支持白军完全取胜虽然得到的利益更少,但是付出的成本也更低啊。

    想到这,威廉二世动了心,表露了同意的意思,只是在具体的条款上还需要详谈。

    高尔基的动员工作也在一周之内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战时经济体制的实行虽然苦了人民,但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军队,那么战场上的战士就得饿肚子,还怎么打败白卫军。

    看到沙俄社工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秦牧也给予了红方在外贸上的优惠。

    在秦牧的授意下,帝国工商部同意以成本价出售给红方一批工业设备,可以制造基本的的枪支弹药。帝国农业部也表示可以动用部分战略粮食储备卖给红方。

    至于数量有多少嘛……不多不少,十五亿近粮食,大概够两百万军队吃一年的。

    这些都是要掏钱的,可不是白送。

    有外汇用外汇,外汇花光了掏黄金,黄金不够了就用其他产品来顶替,什么木材,煤炭等等。各种资源,来者不拒。

    帝国及时的外贸开放算是为沙俄红方的发展计划填上了最后的窟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