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王成长史 > 第11章 :战饕餮神农救大禹,斗共工祝融显神威

第11章 :战饕餮神农救大禹,斗共工祝融显神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一回说到虞舜弱不克强,被太子丹?率部围*在济阴城内一阵好打,虞舜只得分派东、西、北三路人马去缠斗强敌,自己则率其余的城中军民从南门突围。待虞舜终于率部突出重围,路上又遇见朝廷派来相助的八位顾命大臣,军中先是一阵恐慌,继而又发现原来是友军,于是两股人马合为一股,欢欢喜喜地驻进运城去了,进城后虞舜又马上命人屯粮挖坑、厉兵抹马,自不待言。

    这里虞舜和皋陶陪请八位大臣抽了一袋烟、喝了一盏茶,又谈了一些男人之间的话题,差不过了半日的工夫,就听得城外一阵骚动,原来是西、北两路人马也脱围赶来了,四位男爵都只折损了一些兵将、身负轻伤而并无大碍。至此,就只有东路的大禹一行人马还迟迟不见归来。读到这里,看官们可能就要说了:“大禹这个娃到底还是不行嘛!要不然怎么西、北、南三路的人马都成功突围了,就他没有回来?”——这也怪不得你们,毕竟你们还不清楚那时战场的实际情况——马列毛邓等一系列主义和思想指导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我说,这次突围的首功却要归到大禹头上。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分析:这场突围战的形势是:虞舜要率部向东逃奔去运城,而穷奇则特意安排了战斗力指数最高的饕餮把守东门,因此虞舜只得选择从敌方兵力最弱的南门出城,再绕到东面逃脱,此时饕餮势必会不遗余力地来拦截虞舜,而大禹的任务就是要拖住饕餮,因此必须真刀真枪地和他干仗,以此为虞舜等人顺利脱逃争取时间。这比西面和北面的任务要艰巨得多,因为西面的丹?和北面的夸父根本就不知道东面和南面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见西门和北门有守军出城,以为是守军终于按捺不住要进行大会战,急忙命烧火做饭的士兵放下手中的锅碗瓢盆加入战斗。而西、北两路的突围军则在城外和敌军玩起了老鹰捉小鸡,估摸着虞舜的大队人马差不多已经突围,就摆脱敌人向东奔去。

    再反观东面战场,为了掩护主力而和饕餮缠斗上的大禹可就没那么容易摆脱敌人了,再加上西、南、北三面的敌军又都追击汇合到东面,被各自所追击的突围军逃脱之后,都转而又来合围正在和饕餮激战的大禹。

    潮水般的敌人一下子就将大禹的人马团团围住包了饺子。奉命从西、北两面突围出来的男爵们虽然看到了大禹被敌人包围的情形,但慑于敌势浩大,不敢贸然回去营救——就好比眼见自家的房子被大火吞没而不敢进去抢救存折一样。于是只好也两路人马合为一路,灰溜溜地往东绝尘而去。

    这里大禹被围在包围圈里,眼见虞舜突围而去,自己已经光荣地完成了组织上交待的任务,虽然身上已多处负伤,但心里十分欣慰,痛并快乐着。然而起初一对一单挑饕餮的时候,虽然战不过他,却也还能勉力支撑,后来太子丹?、夸父等三路兵马都齐围上来之后,大禹就颓势渐显,越来越难以支撑,在敌阵内左冲右突地成了一只无头苍蝇,眼看就要翘鞭子了。

    正在这紧要关头,却见从南面的山谷中撞出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地,喊杀声震天而来。太子丹?的部队顿时受到惊扰,只听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完全搞不清周围的形势,一时竟也乱了手脚。远处山包上指挥作战的穷奇看到这支人马时也被吓了一跳,因为这个时候太子丹?的军队早已经失了阵形,内圈的兵将们把大禹的人马围在中央打斗,而外围的人马则乱得像菜市场买菜的一样在看把戏。

    不多一会,那支大军就齐刷刷地杀到跟前,只见为首那人身披琐子甲、手持牛角叉,眼似铜铃、声如洪钟,一头火红色的头发保养得甚是柔顺飘逸,散乱在风中,隐隐现出额头上的两只角来……没错,此人正是烈火王姜露!

    这个时候烈火王本应该是被共工拦住在半路缠斗的,这时为何又出现在这里?原来共工此人虽然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但打起仗来却是一根筋,加之从小精读的都是诸如《天方夜谭》、《安徒生童话》此类的文学作品,而对《炎帝兵法》、《蚩尤论战》等军事著作却都只是走马观花,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因此战术素养并不是很深,而且由于太过自信,行军打仗身边从来也不带个像样的军师,遇到突发情况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给出谋划策。太子丹?吩咐共工打埋伏他就专心致致地打埋伏,也不去拆桥毁路、合围包抄,更不晓得搞什么声东击西、围魏救赵那一套。因此,一开始烈火王看到伏兵漫山遍野地,着实也被吓了一跳,急令自己贴身的骑兵警卫连先突围去报信,并协助义弟脱围,自己则赶紧研究地形,组织好军队准备迎敌。然而,当烈火王看到敌人的首领竟是共工时,也就放了心,一把将麻布地图推到一边,露出了轻快的笑容,嘴里自言自语道:“原来是这哈卵”。那边共工刚从山旮旯草科里委委琐琐地钻出来,想到竟然就要和老熟人烈火王交手撕*时,不禁还有点羞答答地不大好意思。烈火王眯着眼睛扫了他一下,就安排手下新进的一员猛将祝融迎战共工,自己则带人直奔济阴去营救义弟。

    济阴的南面就是中条山,中条山的南面就是黄河,烈火王赶到济阴城外时,先将兵马停在山谷里,自己爬上山头往济阴城方向望去,只见一位翩翩少年领着一队人马被太子丹?的部队团团围住,心下知道那被围住的少年必定是义弟的下属了——不知道大家看过打群架没有,如果一方的人远远多于另一方的人,那人多的那一方往住会显得勇猛无比、群情激昂,打仗也是这样,这时太子丹?的人已经玩high了,而大禹的精锐人马则被打得所剩无几,大禹本人也被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一下子从林志颖变成郭德纲——为了照顾女读者,这里我要交待一下:大禹伤好之后脸上并没有留疤。

    烈火王本就是个极重义气的人,此时见大禹孤军奋战、困兽犹斗、宁死不屈、面容姣好……早就心生仰慕之情,于是大吼一声,止住三军,自己亲率一支精锐人马冲向包围圈,那一声吼直震得地动山摇,余音久久地在大地上回旋。饕餮虽然刀枪不入,膂力惊人,但因久战大禹,半晌过后也渐露疲态,又见烈火王生得奇诡,想必是非常之人,脸上虽波澜不惊,心里却也打了个咯噔(不要总是认为粗人想没有感性思维),放下大禹便转身迎战烈火王。太子丹?和夸父两人本来见我强敌弱,围在一旁兴高采烈地观看饕餮和大禹打架,此时,见有援兵来到,也急忙跃马加入战斗,两人很有默契地都直扑长得帅的那个打去,大禹心知双拳难敌四手,赶紧向烈火王使了个眼色,烈火王也当即会意,两人合力胡乱向前冲杀一阵便分道突围而去……

    再来说说那边祝融奉命留下大战共工的情形。有人可能会问,祝融和共工不是女娲时代的人么,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先解释一下:共工原是个官名,相当于清代的工部尚书,因远古时候的官职都是父子相承,所以继承人也世代被称为共工;因此,共工在女娲时代有,尧舜时代也有,这是那个时代的习俗,比如养马的官就姓司马;又如司徒=司土=国土局局长。而祝融原本是个部落名,首领也世代被称为祝融。传说在远古时代,共工的祖先和祝融的祖先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因而怒撞不周山,导致天柱被撞断以致天崩地裂,然后就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因此共工和祝融论起来也算是世仇了——不过这些都只是神话而已,跟我讲的这个故事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我们这里只说祝融在三门峡大战共工的事,祝融此人也是长相奇特、也是力大无比、也是一头火红的长发……反正是英雄人物那种流行的长相和特征,具体请参照烈火王、饕餮等人的相貌气质,这里就不再赘述。共工见烈火王甚至不跟自己交手就率军脱阵而去,摆明了是看不起自己,顿觉蒙受奇耻大辱、感情受到严重的伤害,于是气不打一处来,将知识分子斯文和含蓄统统抛到脑后,把马屁股当成了仇人的脸一把掌狠狠地拍了下去,那匹分不清是什么品种的枣红大马无故遭到击打,气得鼻孔喷火,疾速朝烈火王狂奔而去,共工在马上也挥着流星锤向烈火王的后脑勺砸去,后面共工的几名心腹见状,生怕共工有失,吓得赶紧打马追来护主。

    都说冲动是魔鬼,果不其然,共工才到半路,就被祝融跳出来拦腰一枪扫在马下。祝融放倒共工后倒先不去补刀,而是径直把那匹好马生生地抢了过去。本来共工也没有这么脆弱,按牌面上的实力,至少也可以和祝融战上个百十回合,只是一时脑袋发热、加上有点轻敌,才冷不防地被祝融打下马。也是跌下马之后共工才叫苦不迭,后悔自己过于鲁莽了。为了掩饰被人一招就打下马的尴尬,共工一个夸张的鲤鱼打挺从地上跳了起来,翻身上了前来护驾的部下所骑的马背,整套动作流畅娴熟、一气呵成,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即刻勒转马头往回奔去。

    要说共工连连受到羞辱心里也是有想法的,他记得自己曾经在《〈山海经〉补录》中读到过,海外的番国打仗有个规矩:兵士不能打对方的将领,低级军官不能打对方的高级军官——只有地位相当的将领才能互打。想到这里,共工连连感叹国内的人野蛮,还是外国人文明!

    祝融见共工回逃,把马交给部下牵走,自己带人策马来追,祝融把一杆火尖枪使得银光烁烁,滴水不漏,几个回合下来,杀得共工的部下七零八落、闻风丧胆,共工见状也无心再战,急令撤军。于是,一个奇怪的画面出现了:祝融带着一支军队从山下追赶着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直杀得整个山坡都血流成河。此役过后,祝融被人们取了个外号,叫神威将军。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