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王成长史 > 第24章 :挥雄师丹硃获大捷;惜民生大禹走洛阳

第24章 :挥雄师丹硃获大捷;惜民生大禹走洛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话说姚重华为了躲避敌人的打击报复,经由魑的安排,一家老小秘密逃到黄河边上的一个小镇。

    这个河滨小镇的居民世代都以做陶器及相关手工艺品为生。而搞房地产的魑同时也是该镇赖以生存的大收购商——两年以前,魑挤掉了竞争对手,成为该镇唯一的收购商,成功地制造了行业垄断局面。因此魑在这个小镇的地位也可想而知。这件事甚至连魑的父亲魃都不知道。要说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和父亲及郡守唱反调,凭借的也正是有自己的生意和一帮兄弟做后盾。

    姚重华一家来到河滨小镇之后,一来为了隐瞒身份,二来也是自食其力,便开始做起了陶器。姚重华的学习能力极强,经过魑请来的陶器师傅稍加指点后,姚重华便领会了做陶器的法门——要知道,那时候的陶器还不需要做得那么精致,说白了,烧出来不是破的就行了——可即便这样,魑收上去的陶器还是有大量的次品。但姚重华进入制陶这个行业之后便以他的诚实和勤奋一举扭转了这种次品层出不穷的现象,也算是回报了魑的救助之恩。

    姚重华甚至很喜爱制陶这项手艺,来小镇没几天就融入了当地静谧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娥皇、女英二位夫人平常纺纱织布,没事的时候就去黄河边上捕只蜂、捉只蝶,采一束野花、摘几个野果啥的,日子倒也过得轻松自在。

    平日里,姚重华和家人把陶器做好烧出来之后,就由娥皇和女英及家丁们把陶器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家门口,随着姚重华制陶技术的进步,姚重华家里所产的那些陶器不仅质量上有保证,而且在外观上也远胜其他居民所制,因此摆在自家门前的陶器时常会引来许多围观群众。镇上的居民们看完姚重华做的陶器,再回头看自己做的陶器——形状丑陋不说,次品更是不少。大家不禁私下里感到十分惭愧——要说陶器的质量,只要在制做的过程中稍微用点心,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的。次品的大量出现,说到底还是居民的觉悟不高、性格懒散所致。

    自从姚重华家的陶器在门前摆开以后,整个小镇的居民都开始纷纷效仿,以姚重华家的陶器为标准,大大提高了所制陶器的合格率和精美程度,这一结果却是魑始料未及的。

    好了,关于虞舜这些琐事的介绍先告一段落,让我来说说八位前来寻找虞舜下落的大臣究竟如何了。原来他们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虞舜在龙泽住过的别墅,谁知那里却已经人去楼空。八位大臣又赶紧分头行动,四处查探虞舜一家人的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让他们找到了虞舜现在所居之处——这是后话。

    好了,八位大臣的事也先告一段落,让我们再来说说丹?的情况。原来自那回丹?流窜回到镐京之后,便立即召集旧部,整兵修甲,没过多久就集结了十数万大军——要知道那时全华夏的人口加起来总共才几百万,这么庞大的军队在当时是非常庞大的!要说丹?也算身经百战,加之他本身出自皇室血统,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论起智商来其实也不比正常人差——就算资质再怎么差,毕竟和穷奇共事许久,不仅学到许多实用的战术和谋略,更值得赞赏的是他自己还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战术思维体系。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来穷奇真是遗祸无穷啊。因此,凭借着丰富的治军经验和才能,以镐京为中心的丹?部迅速地成长为华夏西部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

    看官们你道为何?原来,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军事力量就像滚雪球一般,实力越雄厚的集团,军事扩张的能力也越强。而如今的华夏,夷寇时时来犯,割据一方的诸侯也蠢蠢欲动,实则已呈现出天下大乱的势头,战争带给们深重的灾难,使许多人家破人亡、背井离——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而与此同时,丹?的镐京军事集团实力不断膨胀,再加之丹?向来就重视舆论宣传,又重金聘请当时华夏娱乐圈最为红火的明星大帅哥张德华拍了一张征兵海报——广告上的张德华身胯一匹枣红大马,斜戴一顶破圆毡帽,手抡一把火焰枪,身后的斗篷随风摆动,拉碴的胡须、忧郁的眼神,略带一些俏皮的嘴唇……无不令那些看到海报的流浪汉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海报被四处张贴,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流氓混混单身汉,他们都抱着同一个朴素的愿望去到军队,幻想着自己从军之后就能成为下一个“郭德华”、“李德华”、“王德华”……可想而知,这些单纯而美好的愿望最终就如泡沫一样被残暴的现实挤爆——但最起码这是参军很久之后的事,在挤爆之前,新兵蛋子们甚至因为拥有崇高的理想而过得很幸福。加之,大树底下好乘凉,那些没有抱负理想的,只想从军混口饭吃的游民见大家纷纷涌往镐京,也都闻风而动,从华夏各地涌来,纷纷投到丹?的帐下。因此原本就实力雄厚的丹?一下子便跃居华夏第一大军事集团。这一现象,后来当选为华夏年度最轰动事件。

    丹?违抗旨意擅自逃离流放地,并且在镐京集结大军的消息没多久就传遍全国,眼看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因此有识之士都为之深感忧虑。当然,这个消息没多久也传到了尧帝的耳中,尧帝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急火攻心,竟吐血不止。于是又立马召集羲和、四岳等大臣,火速草拟圣旨,宣布即日起由虞舜接任帝位,并命朝臣百姓务必悉心辅佐虞舜,不得有违。圣旨宣读完毕,疾病缠身已有多时的尧帝就立马闭上眼睛驾鹤西归身登极乐了——也就是驾崩了。群臣后妃皆痛哭一场后,又都遵循尧帝旨意,各司其职,仍像尧帝生前那样将国事、后宫都治理得井井有条,一切只听虞舜回朝发落。

    此外,还值得一说的是,另一股势力也重新出现在中原地区——为首的便是共工。原来那次在运城被缴了械之后,共工和部下都被分散关押在一个临河新建的监狱里,但由于监狱修建得仓促,收押俘虏时其实尚未修葺完善,因而被专管土木工程的共工钻了空子,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共工居然和部下挖出墙洞、越狱而逃。时值运城大战过后,城里到处都是乱纷纷的,共工便和部下分批乔装混出城去。之后,共工又搜集旧部连夜逃奔攻占了洛阳,并以洛阳作为根据地,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此番共工听闻尧帝驾崩,虞舜又下落不明,因此便更加切地攻城略地,肆无忌惮地扩张自己的领地,共工虽然屡战屡败,但心中燃烧着的雄心大志之火却从未熄灭,他一心想着有一天能够再次逐鹿中原。果然皇于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共工的势力就向东扩张到新郑、向南扩张到许昌,拥有了广阔的势力范围。

    再来说丹?那边,尧帝驾崩没多久,丹?便将一应军需都准备妥当,并组织好十万大军,打着“太子丹?”的旗帜,喊出“驱除夷寇、重整河山”的口号,以混沌为先锋,浩浩荡荡向运城杀去。一路上丹?部队攻城略地,烧杀抢夺,自不待言。而大禹所在的运城,所屯兵力不过三千,比起丹?的大军来实在只能望洋兴叹。

    那日,大禹在城头望见城西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向运城袭来,俄尔就见地平线处出现一排南北间有数里长的大军阵,雄纠纠、气昂昂,看起来有势不可挡之势。此前,早有探子来报,因而大禹也知道丹?兵势浩大,但如今亲眼见了,也不免感到心惊。大禹心知自己若仓促与丹?交战,无异于螗臂挡车、以卵击石,于是赶紧命令亲信先带领城中军民向南疏散,自己则亲引一队人马,出城伏击丹?,以为大队人马的转移尽量争取时间。按理说,大禹如果要保留自己的实力则应该舍弃城中的百姓,先把军队撤走,但大禹乃是一个仁厚之人,在运城治理多时,对自己治下的百姓很是爱惜,而城中的百姓对大禹也很是爱戴,故此大禹并不愿把城中百姓抛给敌人任其杀戮劫掠。

    果然,大禹带着一队人马埋伏在运城南面的山上,待到丹?的大部人马杀到,便一齐冲杀出来,缠住大禹的先锋部队一阵乱打。谁知却被那混沌冲进阵来一把大刀一阵挥砍,登时砍杀十数名精干将士,吓得大禹立即挥军撤退,自己则只身敌住混沌。几个回合下来,大禹就渐渐不支,只得觎机逃掉了。

    于是,丹?大军几乎以零伤亡的代价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运城。

    大禹战败后,却引着军兵往洛阳奔来。此时共工的大军都分散在四处攻打城池,却惟独老巢洛阳防备空虚,当共工发现大禹引兵前来攻打的时候,只草草召集起五千军兵前来迎战。但共工哪里是大禹的对手!没几个回合便被大禹的军兵打得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弃洛阳而去。究竟去了哪里,一时竟也打探不出——所谓狡兔三窟,这倒也符合共工一贯的作风。

    大禹攻占了洛阳之后便开始厉兵秣马、又召集了大批洛阳子弟兵,并以天险为据,时时防备丹?的南下,一面又加急派人去寻找虞舜的下落。而此时的丹?因急于平定北方所收得的地盘,没有立即挥军南下,这也恰好给了大禹喘息的机会。

    再说在河滨做陶器的虞舜听闻中原大乱、诸侯四起,各方势力互相倾轧,心里也甚是着急。后来八位大臣也终于寻到了虞舜的住所。与此同时,大禹的亲信暗探也访到了这里,并奉大禹之命请虞舜速速入主洛阳,大禹的亲信向虞舜带来大禹的劝诫,让虞舜先以兵家重镇洛阳作为根据地,再图收复河山。虞舜眼见天下就要大乱,自己再也不能再隐居了,而且既然大家都能找到自己,那么河滨小镇也就待不下去了,于赶紧让大禹的亲信先带着自己的家眷回洛阳回禀大禹,称自己稍后会亲到洛阳答谢,又跟八位大臣回到平阳去了。

    回到平阳之后的虞舜立即召集诸位大臣召开临时会议,并当庭宣布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自己愿意将帝位让与丹?,然后便欲赶往洛阳投奔大禹而去。

    虞舜此言一出,朝臣无不反对,纷纷劝导虞舜要以大局为重。欲知虞舜如何应对,且听下回分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