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盛世苟成王 > 第13章 这是自己把自己忽悠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阿娘,阿耶去哪里了。”宋君归打算和便宜父亲要点钱,结果里外找了一圈也没见着人。

    宋崔氏目光不似往日那般满含宠溺,而是一脸警惕:“你阿耶去坐衙了。”

    往宋君归的身后望了望,宋崔氏眉头紧蹙,“咱们家不是不知变通的人家,只要成婚前不做有违礼制的事,便没什么太在意的。

    英儿刚来一会便过来说要回去,你是不是有些怠慢人家了。

    你不陪着她说些体己话,这么早找你阿耶做什么。”

    “英儿院外等我呢,一会我们要一起去出游。”宋君归没注意到便宜父母亲变化,笑嘻嘻道:“有您在也成,给我拿些财帛。”

    宋崔氏一听,脸色骤然一变,斩钉截铁道:“不行!”

    宋君归愣了愣,没想到要个零花钱,便宜母亲会拒绝的这么干脆,“阿娘,我带着英儿去转转,总不能让人家花钱买些心仪的物件或是小食吧。”

    宋崔氏没理会宋君归,对一旁的侍女小翠吩咐道:“去把杏子和打理好的桑葚拿过来。”

    瞥了一眼宋君归,宋崔氏一边起身向寝屋走,一边指了指堂屋的案几,“坐那等着。”

    宋君归一脸懵逼地刚在案几旁坐好,就看到便宜母亲从寝屋捧着一个上了朱漆,四角包着铜片的木盒走了出来。

    “这几枝是镶了碧玉的簪子,这几对儿耳?都是明月?,玉石都是上品,这里还有两个假髻,也适合英儿…”

    不等宋崔氏介绍完,宋君归就明白了便宜母亲的意思,眼角狂跳的打断道:“阿娘,这些都是您的,我不能要。”

    “怎么?不满意?”宋崔氏一抬手从头上抽下一根簪子,又从手腕上退下一个玉镯,“这是你祖母当初给阿娘的,成色是最好的,现在给英儿也不算早。”

    宋君归作者抓狂了,“阿娘,您怎么不明白我的意思呢。

    给英儿的物件不在乎贵贱,要的是我们一起逛铺子,挑选这些小物件的过程。”

    宋崔氏将木盒往宋君归身前推了推,“阿娘也是过来人,这些都给你拿去。

    你们两个坐在屋内慢慢挑,这个过程也一样有趣。”

    宋君归郁闷的要吐血了,“既然您不心疼,那这些饰品我就拿去让英儿挑。

    可您依然得给我两贯…不,一贯钱就够用了。”

    宋崔氏翻了一眼宋君归,“刚才给小翠说得你没听到?

    你与英儿就待在家里好了,比去外边那几家铺子强多了。”

    “阿娘,舅父不是把财帛给留下来了吗?您至于连一贯钱都不给我吗?”宋君归有些崩溃了,知道这年头父母的是父母的,儿女赚得再多同样是父母的,可没想到便宜母亲会一反常态的抠门成这样,以后再赚钱绝对要偷摸留一些,“啊娘,您这是在逼我啊。”

    “逼你?”宋崔氏眼圈一红,“我看是你在逼我!”

    宋君归捂了捂脸,得,便宜母亲又开始表演了,“阿娘,咱家现在不缺钱,怎么就逼您了?再说我要那一贯钱真的有用。”

    宋崔氏抹了抹夺眶而出的泪水,有些伤心道:“怎么逼为娘了?

    别以为你要钱我不知道做什么,你与英儿成婚了吗?你留下一儿半女了吗?”

    宋君归一脸懵逼的愣了一会,“啊娘,咱俩说得是一件事吗?

    我只是和您要点钱,怎么扯到要子嗣上去了,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啊。”

    宋崔氏冷哼了一声,“两件事?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要钱做什么。

    昨夜我都听到你要去辽东城的事了,害怕我知道,准备拿钱去偷偷买冬衣。”

    说到这,宋崔氏一把拉住宋君归的手,哽咽道:“你想建功立业,不必非要去辽东城,咱们一家来了辽西城,已经对得起大唐,对得起圣人了。

    你还未及冠,苦读个几年,肯定能以科考走上仕途,比之举荐与投军强的太多了。

    再说辽东城虽说这些年没什么战事,可谁能知晓以后是个什么样。

    啊娘真不是在逼你,你就听啊娘的劝,安心在辽西城待着吧。”

    宋君归咂咂嘴,难怪便宜父亲一大早就去了军衙,原来是被便宜母亲听到了一些,实在是太不讲究了,也不事先知会一声。

    另外,现代人与古代人思维的差别,这次算是彻底体会到了。

    三十多岁的女人,居然一门心思的想要当奶奶,真是没谁了,放在后世根本不敢想象。

    看便宜母亲这架势,以后和马英儿成婚了,抱孙子心切之下,没准会做出偷摸听墙根给自己加油打气这种事。

    想到这,宋君归浑身打了个寒颤,这画面实在是不敢想象,就算为了以后能幸福地啪啪啪,说啥也不能留在辽西城,必须换个地方苟。

    硬挤出一丝笑意,宋君归一边思索着该怎么忽悠便宜母亲同意自己提桶跑路,一边开口解释道:“阿娘,我说得不要逼我,是您不给我钱,以后再赚了钱,我就自己偷偷留些用以备用。”

    抽出被抓着的胳膊,宋君归走到宋崔氏的背后,抬手在她的肩上按揉了起来,“阿娘,我是个什么性子,您比谁都清楚,根本就不是科考的那块料。

    与其这么虚度光阴,还不如做些我能做的,喜欢做的。”

    宋君归的双手不但有力,又对肌肉的分布走向以及穴位了如指掌,只是几下就让宋崔氏舒服地闭上了眼睛,“你这孩子就是不肯在读书上下苦功,真不知道你是如何盘算的,非要在边地当个荐官。”

    轻叹了一声,宋崔氏睁开了眼睛,无奈地轻声道:“你若真不打算科考,那就留在安东都护府找个差事做吧唧辽东城你还是不要去了。

    那里地处营州最东边,是最容易起战端的地方,窝在那里的不是流放过去的罪人,就是各地的逃民。

    理政十分不易,每年的课考连个中下都难得,就是个挨累不出功绩的地方。”

    “阿娘真是厉害,几句话就里里外外讲个通透。”先是捧了一句,宋君归开始忽悠道:“您是崔家出身,应该能明白朝廷为何将安东都护府从卢龙迁到辽西城。”

    宋崔氏舒服地再次闭上了眼睛,脸色平静道:“你觉得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治所从卢龙迁到辽西城说明不了什么,只要柳城的平卢节度还能支使保定军,辽西城欠缺的粮草还归柳城调拨,安东都护府就依然是个摆设。

    况且有了功绩是平卢节度使的,有了祸事则是辽东城自己扛着,你去那里就是在自讨苦吃。”

    宋君归不得不承认,便宜母亲不愧出身于崔家,看事情的角度很独到也很精准,并且分析得有条有理。

    不过毕竟不像自己这个知道历史走向的挂逼,还是受到了一些局限,但是只要肯讲道理,那就有机会将其说服。

    “若是在前几年,阿娘说得确实没错,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安禄山身兼河北采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三大要职。

    节度之地不但土地肥沃产出颇丰,还有边地互市之利。每年的赋税再加上互市所得银钱,可都归其自行节度。

    有兵有钱又有粮,很容易让人有了不该有的野心。长安城内的圣人,虽说年事渐高有些怠政,但这种事不会不防的。

    安东都护府迁到辽西,又把保定军重新划归给都护府,就是个最好的证明。

    保定军的军卒大多都是当年迁入营州的普通高句丽人的后人。没有传承的他们,在尽是胡藩的营州,可很难出头。

    自打安禄山升任平卢节度使,营州的高句丽武人,就备受排挤与打压。”

    说到这,宋君归将双手握成空拳,轻轻敲了几下宋崔氏的肩头,坐回了案几前,“阿酿,朝廷做这种安排,您不会看不出是因为什么。”

    宋崔氏眉头紧蹙,沉思了一阵摇摇头,“圣人做事向来如此,怕是你想的多了。”

    宋君归摊了摊手,“假若有一天,安禄山真的选择走了那条不归路,营州必定要发生内乱。

    都护府治下只有一座辽西城,可扛不住安禄山手下的那些军兵,不早做准备的话,到时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宋崔氏还是摇了摇头,不过这次语气却带着迟疑,“这都是你的猜测,假若朝廷真怕安禄山反,怎么还会委以重任。”

    宋君归见便宜母亲不似之前那么坚定,趁热打铁道:“安禄山是怎么坐上平卢节度使这个位置的您又不是不知道。

    朝廷下来的那些使官大臣,真是让人没法说,只要肯给钱,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此外,昨夜与阿耶相谈,安东都护府迁到辽西城可不是吃干饭来的。

    ??人的渤海国一直在蚕食高句丽灭国后设置的那些羁縻州。再继续这么下去,辽东城就真正成了边地的守捉城。

    朝廷是要安东都护府好好理顺一下剩余的羁縻州,不能再任由??人这样下去的。”

    见便宜母亲不经意间点了点头,宋君归决定加把火,来个破窗效应,“原本阿耶是打算让我去平壤城的……”

    没等宋君归说完,宋崔氏立刻一脸紧张的挥手打断,“那可不成。

    占了那么多羁縻州的可不光是??人,还有新罗人呢。

    若不是大唐敲打了新罗,平壤城和周围的沃土,已经被新罗人给占了去。

    那里现在就是边城,你万万不能去那里。”

    宋君归连连点头,“啊娘与我想到一起了,昨夜我也是与阿耶这么说的。

    平壤城可没驻守咱们大唐一个兵,又东临新罗,北挨??,太过凶险,远没有辽东城安全。”

    宋崔氏目光一凝,随后伸手拍打了一下宋君归的胳膊,“你这孩子,与啊娘还使以退则进的手段。”

    宋君归连忙摇头,“这可不是使手段,孩儿说得都是真的。

    现在能留在新城与辽东城之间的那些高句丽人,算的上是亲咱们大唐的。

    再加上高句丽没灭国前,有不少??人是听从高句丽人的。

    辽东那些羁縻州的高句丽人是不会接受曾经下人的治理的,不然就不会在新城与平壤城拼命抵抗??人。

    这样一来,辽东城短时间内就不会有危险。

    假若咱们安东都护府派人到辽东城好好经营经营,顺带帮着高句丽人重建州县,恢复些民力军力,辽东城更会万事无忧。

    日后就算安禄山反叛,咱们不必只困守辽西一城,还有辽东城可退。

    想得再糟一些,就算辽东城也守不住,咱们可以顺着辽水一路南下。

    经安市城,建安城,积利城一直到都里镇,便可以乘船去登州了。”

    说到这,宋君归自己也有些惊到了,辽东城还真是个可以苟的好地方,比随时都能被包了饺子的平壤城要强上n倍。

    想到这,宋君归摸了摸下巴,这算是自己给自己也忽悠了?

    回想了一下看过的那些地图,宋君归双眼冒出了一股精光。

    辽东城应该是后世的辽阳一带,而高句丽人的安市州,应该是鞍山一带,刚才顺嘴说得完全没毛病。

    进可攻退可守,更主要的是,在辽东城插旗召唤高句丽人也十分方便,毕竟辽东半岛要比平壤城那大的多。

    “阿娘,您放心,孩儿去辽东城绝对没半点危险,若是您不放心,我把英儿一同带去,有了子嗣马上就给您送过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