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105章 大明日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啊,他们都在外地,咱都好久没有见过他们了。”朱元璋说到这儿,脸上闪过一丝悲伤。

    朱元璋还是挺希望自己能够和普通百姓一样,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的身份注定了这一切离他很遥远,所以这也是他为何老喜欢往朱逸这边跑的原因。

    朱逸注意到了朱元璋脸上的悲伤,建议道:“那不如今年就让他们回来陪你过个生日呗,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是因为公务走不开吗?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如果是公务的话,可以和陛下说说,当今圣上也不是那么不通情达理的人。”

    “哈哈,看来你对咱圣上评价还不错。”朱元璋笑道。

    “别的不说,就从陛下对马皇后还有太子朱标的态度上来说,咱陛下就是个很注重亲情的人,你现在就是想见见自己的几个后代,相信陛下也能感同身受的。”朱逸说道。

    朱逸的这番话让朱元璋有些触动,自己老了,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这使得朱元璋愈发看重那些还活着的人,就像朱逸说的,一年也就这么一回,大不了就让他们减少排场,尽量轻装上阵,回来一趟,自己也能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就这么一次,以后就不弄了,也不是不行。

    想到这儿,朱元璋说道:“行,那就听咱大孙的,到时候咱给你介绍介绍你的几个叔叔。”

    “啊?老爷子,你要带着我一起吗?”朱逸惊讶道。

    “那是自然,你可是咱大孙,哪有过生日不喊你一起的道理!反正你这位置也够大,到时候就在你家举办寿宴。”朱元璋说道。

    “可以啊,具体什么时候,我好好准备准备。”

    “十月二十一。”

    当天晚上,一道道圣旨从京城发出,传到了大明各大藩王的手中。

    ……

    北平。

    北地荒凉,南方此时还在清风水?叶,白露木兰枝,北方却俨然一副凋零的景象。

    漫天的黄沙,遍地的落叶。

    一处树林中,一道刀光忽地从林间闪过,是一个魁梧有力的汉子正在挥舞着手中的长刀。

    汉子身穿一身甲胄,寒光照在铁衣之上,空气中充满了铁血和肃杀之气。

    走近一看,此人正是燕王朱棣。

    燕王手中的长刀一开始还有迹可循,可是后来却越来越快,刀锋之声从一开始的若隐若现,变成后来的隐隐呼啸。

    霎那间,林中四处都是璀璨的刀光,还有黄叶飘落的叶影。

    燕王身上的气势越攀越高,长刀带起的风势也越来越大,忽然一阵惊雷之声响起。

    咔嚓!

    最后一刀停止,燕王将长刀插入地面。

    啪啪啪!

    “燕王殿下好身手。”

    林外传来清脆地鼓掌声,姚广孝穿着一身黑袍僧衣走了进来。

    “雕虫小技,练来强身罢了,真要到了战场上,于战阵之中,这一套不管用。”燕王面不红气不喘地说道,刚刚的一番操练仅仅只够他热身的。

    “姚师何事?”

    朱棣知道,姚广孝这个时候过来找他,必然有重要的事情。

    “京城来消息了。”姚广孝说道。

    朱棣神色顿时一凝:“什么消息?”

    “陛下让您赴京祝寿,轻车简从即可。”

    朱棣稍稍瞪大了眼睛,显然有些惊讶:“老爷子让咱进京?”

    就藩这么多年了,头几年他老是嚷嚷着回京给老爷子祝寿,但老爷子就是不许,今年这是怎么了?

    “姚师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朱棣看向姚广孝,问道。

    姚广孝笑了笑,说道:“那自然是好事了,正好可以给您一个露脸的机会,免得陛下把您给忘了。”

    朱棣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而且。”姚广孝补充道,“此次进京,王爷也能近距离看看您那大侄。”

    听到这话,朱棣神情变得严肃。

    朱棣现在基本确定朱逸就是大哥的长子,八岁那年本应死去的皇嫡长孙朱雄英。

    而且从徐妙云传回来的信件可以看出,自己这个大侄子不简单啊。

    预测了哈密的战局,还有搞出来的细盐,寒冷天里种植黄瓜的技术,其中哪一样单拉出来都不简单,这让朱棣十分期待与自己这个大侄子会面的场景。

    此时朱棣俨然已经将朱逸当成了自己争夺皇位的头号大敌。

    “姚师,你也一起进京吧,我需要你的帮助。”朱棣转过头来说道。

    姚广孝听到朱棣的话,盯着朱棣的脸,忽而一笑:“王爷是怕了吗?”

    朱棣否认道:“本王只是觉得有你在旁边,更加安心一些。”

    姚广孝摇了摇头:“家里总得有个人,王爷尽管去吧,储君一事不是那么好定下来的,而且他还只是一个少年,王爷无需多虑。”

    听到姚广孝的话,朱棣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多虑了,于是便点了点头。

    ……

    此时京城之中。

    朱逸正在对报纸进行最后的检查。

    “公子,你让我找的报童都找好了,都是一些年龄在十五到十八岁的穷苦孩子。”马三宝说道。

    朱逸点了点头,随后拍了拍马三宝的肩膀,说道:“报纸没有问题,就照着这个去印,先印个一千份,三天以后正式发行,珍宝阁的二楼专门空出来,当报社。”

    为了弄这个报社,朱逸专门把书坊里的老师傅和设备全部买了过来,以前是印书,现在是帮自己印报纸。

    “好的,公子。”马三宝应道。

    随后马三宝又问道:“公子,那我们这报纸怎么定价呢?”

    听到马三宝的话,朱逸想了想,报纸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人工和纸张,随着报纸发行量的增加,人工成本被稀释了,但纸张的成本还在那儿。

    到了明朝,造纸业已经非常发达了,宣纸虽然仍然很贵,但竹纸随处可见。

    而朱逸用的就是一般的竹纸。

    “十文吧。”朱逸说道。

    这个价格不算太高,堪堪够成本,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

    马三宝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公子给我们的报纸取个名字吧。”

    “名字……”朱逸想了想,说道,“就叫大明日报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