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199章 改稻为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番薯试种成功,那么接下来就是推广的问题了。

    朱逸虽然已经将盐山附近的田地给盘了下来并建造了大棚,但是可供种植的土地实际上并不算多。

    即便将盐山附近的土地全部种上番薯,于天下饥荒也是于事无补。

    朱逸需要更多的土地!

    ……

    此时,奉天殿内。

    文武大臣们正开着朝会。

    “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多灾多难,仰赖皇上如天之德,和大家实心用事,最艰难的时候总算是过去了,凑巧去年腊月,又发了雪灾,就有人借着这个诽谤朝廷,全靠陛下宵衣旰食,总算有惊无险,只要在陛下的决策下,我们做臣子的实心用事,大明朝依旧可以如日中天。”孔克坚说道。

    听到孔克坚的话,其余的官员纷纷瞥了他一眼,特别是武官那边,心中暗骂,妈的老狐狸,这马屁拍得真是天衣无缝。

    他还仿佛自己把摆在一个百官领袖上的位置去说这种总结性的话语,简直就是不要脸。

    朱元璋听到这话后,也是皱了皱眉,不过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看向户部侍郎傅友文说道:“你说一下户部的开支吧。”

    傅友文出班奏道:“回禀陛下,就如孔大人所说,今年多灾多难,户部开支甚多,尽管陛下定下了提高商税,开放海禁等国策,但依旧还是有些相形见绌,其中还有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占了大头。”

    “不必要的支出,你是指什么?”朱元璋问道。

    “比如,孔大人不断在各地建造书院,这一部分用钱每年至少能够花掉百万两白银,给朝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傅友文毫不客气地说道。

    听到傅友文的话,以孔克坚为首的文官集团顿时就不乐意了。

    “傅大人这是何意?在各地建造书院,乃是为我大明培养人才,一个国家是否兴盛,在于人才的多寡,傅大人的意思难道是要我们把已经建好的书院给拆了吗?”翰林院修撰黄文说道。

    孔克坚修建书院,他也有参与,如今听到傅友文好像有责怪之意,黄文自然是不乐意了。

    “要我说,傅大人所在户部之前随意乱拨款项,导致淳安,东南等地出现吃空饷的情况,才是国朝缺钱的罪魁祸首吧?”

    傅友文听见这话,立马反驳道:“黄大人,之前淳安,东南等地出现吃空饷的情况,傅某的确难辞其咎,但黄大人难道就真的敢拍着胸脯说,你们占的那些地,就一定是去建书院了吗?”

    傅友文身为户部侍郎,自然是不惧黄文的,因此听到他那不阴不阳的话语,直接就当面反驳。

    眼见两方要吵起来了,朱元璋皱了皱眉,说道:“好了,咱让你们上朝来是解决问题来的,不是听你们吵架来的,既然国库缺银,那你们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臣沉默,国库缺银这是一直以来的共识,虽然朱逸提出了很多改善经济的方法,但千里之冰非一日之寒,大明的经济情况不可能一下子就腾飞起来。

    沉默了一会儿后,孔克坚站出来说道:“陛下,不如将种植桑树的土地面积扩大。”

    改稻为桑这一政策,从朱元璋时期实际上就开始实行了。

    改稻为桑这个政策本身是非常好的,根据《明史》记载,早在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明朝为了稳固农业基础,便实施了改稻为桑这一战略部署。

    按照当时的规定,凡农户有地五亩至十亩之间,就必须挪出一半的土地来种植桑树。而超过了十亩土地的农户,其种桑的面积也要随之增加,甚至要加倍。

    一方面从作物合理规划的角度来看,桑树与庄稼套种,能够保持土壤的肥力,以避免土地利用率低下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丝绸产量,将这些丝绸卖到西洋去,增加国朝收入。

    听到孔克坚的话,朱元璋皱了皱眉:“种植桑树,改稻为桑?再扩大的话是否会影响粮食的产量?”

    孔克坚摇了摇头:“如今我大明虽然大力开垦荒地,但是仍有许多土地在闲置着,陛下不如派人将这些闲置的土地开垦出来种植桑树,如此一来能够增加丝绸的产量,大明的财政能够好上许多。”

    听到孔克坚的话,朱元璋有些心动,只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既然有闲置的土地,全部用来种植桑树是否有些浪费?如果种上粮食的话,是否可以缓解缺粮的问题。”

    孔克坚摇了摇头:“陛下,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想要获得一些东西必然就要牺牲一些东西,而且我们不是在现有已经开垦的土地上种植桑树,而是在那些未开化的土地上种植,桑树带来的经济价值远比在那些土地上种植的粮食带来的收益多,国库充盈了,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好。”

    孔克坚的话很简单,就是觉得种植桑树带来的收益比种植粮食要大得多,所以应该选择种植桑树。

    听到孔克坚的话,朱元璋犹豫了一下。

    这个决定他不想如此轻易地就下,他需要多考虑一下。

    孔克坚见朱元璋还在犹豫,还想说点什么,朱元璋却直接说道:“此事暂时先不急,容后再议,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

    听到朱元璋的话,没有人说话,这次的朝会主要就是总结一下上一年的财政开支,也没什么特殊的事情。

    朱元璋见状,说道:“既然无事,那便先退朝吧。”

    听到朱元璋的话,老太监高谭尖声喊道:“退朝!”

    ……

    走出殿外以后,黄文追上孔克坚,问道:“孔大人,你说陛下会同意我们的进言吗?”

    孔克坚笑了笑,说道:“黄大人何必担心,陛下肯定会同意的,毕竟桑树能带来的收益太可观了。国朝现在面临的问题不就是缺钱缺粮吗?这两个问题就像是摆在一个天秤两端的物品,一旦银钱带来的收益超过缺粮带来的危害时,陛下肯定会选择增收银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