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209章 女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不怪朱元璋会这么说,整个大明朝,皇帝及文武百官,都贱视女真,称其为“东夷”,任意欺凌,百般盘剥。

    而且这时的女真也确实非常弱小,各部落分裂,也难怪朱元璋会瞧不上他们。

    “此条留中,待朝会再议。”朱元璋说道。

    朱逸点了点头。

    这算是他和老爷子的执政理念冲突,他是知道后世发生的一些事情,所以对女真十分防范,但是老爷子不知道,他只能以现有的世界观来判断一件事情。

    不过朱逸也没有多争辩,而是听老爷子的,把这条奏疏留着。

    朱逸继续往下批改。

    只见一封兵部给事中左望呈上来的奏疏。

    在奏疏里,他说之前蓝玉俘虏了许多哈密人,每天养着这些哈密人十分费粮食,他上书请求放了这些俘虏,以表示大明怀柔之天德。

    看到这左望的奏疏以后,朱元璋冷哼一声:“这个给事中,还真是书生之见!”

    朱逸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且不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蓝玉将军牺牲了那么多将士,好不容易才将这些哈密人一网打尽,怎能说放就放?放回去了岂不寒了那些将士们的心吗?”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俘虏就这样关着也确实不是个事,老爷子,以往俘获的俘虏都是怎么处置的?”

    朱元璋说道:“大部分会进行归化,将他们分配到边塞去,为我大明开垦荒田,教其德行,使其成为我大明子民。”

    朱逸有些诧异:“这么仁慈?”

    他还以为对待俘虏会上些手段。

    朱元璋笑道:“那不然怎么办?杀了?且不说这一杀会让其他国家对大明产生畏惧之感,起到反效果,恐怕大明的那些士林中人也不会答应的吧?”

    “再说了,将他们进行汉化,让他们去做艰苦的工作,为我大明开垦荒地,一举两得,有何不可呢?”

    朱逸摇了摇头,说道:“还是觉得太便宜他们了。”

    朱元璋笑道:“看不出来你小小年纪还挺残暴,你难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朱逸说道:“何不让这些俘虏前去修建长城?可从北平到固原,大同,甘肃等地,修建一条更长的长城,以御北元。”

    现在大明的北疆,乃至今后的数百年时间里面,都将会是大明的主要对手。

    所以朱逸觉得长城的建设非常有必要,不光要修,而且要修一条更大,更长的长城!

    只要长城能够修建起来,北疆的防御压力将会大大减少,这样一来,明庭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了。

    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目露精光:“好主意,让他们去修建长城!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对他们的惩罚。”

    这些俘虏简直就是免费的劳动力,长城一旦修建起来,北疆的压力减小了,大明完全可以把精力投到其他的事情上面。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有些时候的建议还真是让人茅塞顿开,不错,这条建议咱记住了。”

    朱逸疑惑道:“老爷子,你难道就不怕那些读书人说虐待俘虏了吗?”

    朱元璋霸气一笑:“谁敢反对,咱就让谁一同去修建长城!”

    “再说了,这些哈密人犯边,不是没有屠杀过我大明子民,我们对他们已经够宽容了,谁敢在这种时候反对,谁就是和这天下百姓过不去!”

    朱元璋暗自将朱逸的这条建议记在心里,准备回去以后和户部兵部商量一下,看看需要花费多少,把这长城给建起来,要知道,此次哈密的俘虏可不少,说不定还真能像朱逸说的,把长城给建立起来,而一旦长城建立起来,大明的外防压力将大大减少,一想到这种场景,朱元璋都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得有钱,要是没钱的话,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你小子不是有水泥吗?咱感觉可以直接用那水泥去修建长城!让长城能够更加地坚固。”朱元璋说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逸也是眼前一亮,水泥修建的长城?

    要是里面再添点钢筋什么的,那岂不就成了钢铁长城?

    到时的牢靠程度,估计能让蒙古人绝望吧?

    “老爷子,其实这水泥不光能够修建长城,还可以用来修路啊!”

    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后明白了朱逸的意思以后,整个人眼前一亮:“是啊!这水泥要是用来修路的话,那可以用好久都不会破损!而且道路还能非常平整。”

    身为大明帝国的统治者,朱元璋十分清楚地知道,便捷的交通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古代运输效率低下,一是因为他们不像现代那样四通八达,二是因为很多官道走的人多了,导致破损很严重,坑坑洼洼的,而一旦用水泥铺路,自然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基建一旦搞好了,整个国家的国力将会飞速上升。

    不过说到底,无论是修路,还是修长城,归根结底都需要钱。

    想到这儿,朱逸说道:“老爷子,如果朝廷真打算修路而又缺钱的话,我其实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朱元璋急忙问道。

    朱逸开口道:“江南的那些士绅有钱,让他们随便拿出来一点,拿出来多少就修多少,一段一段地修,每修完一段道路,就可以设置石碑,言明捐款者的姓名和功绩,这样一来,那些士绅收获了名声,而朝廷也能不花一分钱就把路给修好,这样是不是能够一举两得呢?”

    然而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却是摇了摇头:“这恐怕不行。”

    朱逸疑惑:“为何?当初修新安江不就是用的这个法子吗?”

    朱元璋说道:“修新安江乃是关乎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存亡问题,很多人盯着,用立碑的方法可以,但是这种情况下的修路,你如果伸手向那些人要钱,这个口子一开,再想堵住就难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