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227章 在宫外改奏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关朱逸《道德经》新注的事情,随着朱逸和黄子澄两人的那场纠纷,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开来。

    至少对京城里的那些读书人来说是十分惊讶的。

    他们没想到如此著作竟然是一个商人写出来的。

    朱逸真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人吗?

    而且此前朱逸还培养出了陈伯颜和张顺之这样的人。

    一时之间,朱逸的文名在京城之中迅速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前段时间拜师风波刚刚平息下来,朱逸门前的人少了一些,这段时间又多了起来,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朱逸现在每天只能偷偷从后门出去。

    奉天殿。

    处罚黄子澄和张显宗的事情显然没有给朱元璋留下太多的印象。

    蒋?正在和朱元璋汇报朱逸最近的近况。

    听到朱逸每天被人围得连门都出不了以后,朱元璋哈哈一笑,似乎觉得很有趣。

    “咱大孙现在在读书人里头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了,这一点很好!”

    事实上,朱逸虽然有淮西武将集团的支持,但是朱元璋一直想要帮朱逸在文官那里打开局面。

    原因也不全是朱元璋怕朱逸上位以后文官那里阻力太大,还有一层原因是大明需要一个文皇帝了。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铁血,雷厉风行。

    在武将当中名望极高,但是这是开国皇帝。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朱元璋虽然有时候会很反感这群文人,但是不得不承认,文人治理国家确实有其优势的一面,所以第二代皇帝得选一个文皇帝,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朱元璋会选朱允?晌??锏脑?蛑?弧

    按理说,朱允?刹皇翘?又毂甑牡障担?馓?锶搜〔灰欢ǚ且??煸?傻模?煸?滓彩峭耆?锌赡艿摹

    但朱元璋就是选了朱允?伞

    为什么?

    因为朱允?傻玫搅宋墓偌?诺闹С帧

    当然,早期最佳的人选肯定是朱标了,朱标不管是文官集团还是武将集团都有很高的支持率,只可惜朱标英年早逝。

    朱允?墒侵煸?岸喾饺ê庵?螅?坏靡训难≡瘛

    如果第二任皇帝还是一个武皇帝的话,这就会造成武将集团势力过大,文官被打压的局面。

    这种情况不是朱元璋希望看到的。

    当然,朱允?滓?潜硐殖瞿芄唤饩稣庵质Ш馕侍獾哪芰Γ?呐滤?挥械玫轿墓俚闹С种煸?耙不嵫∷?

    立储一事向来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所以朱逸虽然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朱元璋也相信,即便他现在上位了,今后也有能力平衡住文武两方。

    可是现在自己毕竟还有时间,能够帮他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这样朱逸以后也能轻松一些。

    朱元璋向来都是这样的心态,把一切事情都给子孙安排得好好的。

    就在朱元璋心中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

    皇城外,左都御史王骞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望着巍峨的大明皇宫,王骞有些唏嘘。

    此次前去蓝田县,几百条人命,那些犯官的家属,一个不留全部给杀。

    这种震慑,直到现在,王骞都难以忘记。

    数百条人命,就这样死在了锦衣卫的屠刀之下。

    稍稍感慨了一下以后,王骞走进了皇城,还没到都察院门口,就有几个同僚并肩赶上。

    “王大人回来了。”

    王骞点了点头。

    这时,一名官员左右看了看,说道:“王大人,之前陛下所批的那个杀人的奏疏,你看了没有?”

    王骞愣了一下:“怎么了?”

    他不明白此人忽然提这个是做什么。

    那人低声说道:“王大人,我们最近发现陛下批的奏疏似乎有些古怪。”

    “有些古怪?李大人这是何意?”王骞问道。

    李大人说道:“王大人没发现无论是从语气还是从用词上,最近的奏疏都有很大的变化吗?”

    听到李大人的话,王骞忍不住一激灵。

    之前还不觉得,可是经过此人一提醒,他还真想起来了。

    虽然之前陛下批给自己的那封奏疏,同样还是杀人,可是和陛下之前的奏疏相比,这封奏疏用词不如陛下以前霸气,但却更加地凝练。

    之前王骞还没多想,但是此人这么一说,他还真觉得有点问题。

    一个人的文风不可能突然之间变成这个样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而且皇爷以前看到这种情况,都是雷霆大怒,批复的奏疏当中肉眼可见的怒气,但是此次批复给自己的奏疏虽也有怒气,但是好像在克制?

    仿佛是强压下自己的怒气让自己尽量冷静?

    这明显不是皇爷的风格啊!

    “听李大人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王骞疑惑道。

    李大人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只是我总有种感觉,老爷子好像在把这奏疏给别人在批一样。”

    听到李大人的话,王骞神色一凛,大惊道:“把奏疏给别人批?难道是给殿阁?”

    殿阁,通俗点讲,就是已经消失的宰相班子,自从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就取缔了华夏延续了千年的宰相制度。

    要是殿阁重新恢复权利,那岂不是意味着宰相制度也恢复了?

    王骞摇了摇头。

    “不可能,陛下断不可能这样做。”

    “可是陛下这奏疏到底是谁批的呢?”王骞疑惑道。

    “而且,不知道王大人发现没有,最近经常有锦衣卫带着一大堆奏疏从宫外进来。”李大人说道。

    王骞惊讶道:“宫外?怎么可能?”

    可是话刚出口,王骞忽然想起,之前自己拿到奏疏的时候,好像就是蒋?从宫外拿进来的。

    这……

    王骞有些心绪不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爷子为何要把奏疏带到宫外?

    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了。

    “慎言慎言……”李大人说道。

    王骞没有再多说什么。

    几人分开。

    ……

    另一边,盐山大棚区。

    自从水泥路修好了以后,朱逸便让人将大棚区成熟的黄瓜蔬菜送到煤山上,给那些工人们,算是发福利了。

    现在盐山和煤山的道路被铺好,他们来往也比较方便。

    朱逸正在巡查盐山的时候,福伯忽然走了上来,说道:“东家,要不我们把从盐山到京城的这条路也铺一下水泥吧,这样大家伙去城里买东西的时候,也能方便一些。”

    和朱逸相处了这么久,福伯也知道朱逸的脾气,有事直接和他说就行,他也是一个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东家,没有别人那种对待下人时的高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