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268章 殿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月是大明殿试的日子。

    今年灾祸不断,大家的心情都很压抑,这一场殿试对于百官和士人们而言也算是一场难得的盛典。

    能够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之前会试上取得一甲的三人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所以现在大家的关注点都在这三人的身上。

    此时殿外,孔克坚和一名面容俊朗的年轻人正朝着奉天殿走来。

    此前黄观,陈伯颜和张顺之三人包揽了一甲前三名,张显宗得了第五名,而第四名则是眼前这个面容俊朗的年轻人——吴言信。

    吴言信的颜值还是很高的,浓眉大眼,长相十分阳光,实力也很强,历史上这个吴言信在此次廷试当中也是获得了探花郎的头衔。

    “每年的殿试基本上都是和当年所发生的大事件有关,有时候陛下会临时想一个题目对考生进行考校,前不久,安南的战役才刚刚打完,此次殿试八成和治军有关,我之前告诉你的那些东西你都记清楚了吗?”孔克坚说道。

    孔克坚可能别的不行,但对于应试他肯定是经验十足,这么多年下来总结的规律,他大概也能猜到本次的殿试大致是个什么方向。

    因此他便提前找到了吴言信,并将这些经验传授给他。

    也算是对吴言信的一种投资吧。

    “老师放心,学生定不负重托。”吴言信说道。

    经过了孔克坚的点拨以后,吴言信现在可谓是信心十足。

    别说那陈伯颜和张顺之之流了,哪怕是黄观,他也有信心战胜。

    毕竟黄观三人可没有孔克坚这样经验老道的名师教授。

    朱逸之前教授陈伯颜和张顺之二人,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会试和殿试又有些不一样,会试会综合考量皇帝和考官出题人的思想,而殿试则是朱元璋一人的想法占了大头,这个时候谁更了解朱元璋,谁能拔得头筹的几率就越大。

    要论对朱元璋的了解,一个在野的商人能比得上孔克坚这样的老江湖吗?

    所以吴言信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此次获得状元的概率比黄观三人要大。

    其实走到这一步,前五名之间的实力差距不算大了。

    看的就是一个临场发挥,就好比之前黄子澄,本来是有着获得状元的实力,但他临场发挥就是不行,太紧张了,才获得一个探花。

    吴言信自问自己提前得到了名师指导,加上临场应变能力还行,获得状元的几率应该挺大。

    很快,众位贡生进入大殿。

    此时陈伯颜三人也是随着众贡生一同进入了大殿。

    大家纷纷猜测,这三人是能继续延续之前的辉煌,还是就此陨落。

    殿试和会试不同,殿试考的不是八股文,而是策论。

    策论最要的是一个人的眼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要有格局。

    这一点的话,黄观三人……说实话,众人觉得可能有些难。

    听说这几人家境都不怎么样,在策论这种问题上,他们几人能有什么见识?此次怕是远不如那些世族子弟了。

    要知道,世族子弟们从小就受做官的父辈们熏陶,知道朝廷如何运作,也通晓治理天下的道理,这绝不是寒门子弟可以比拟的。

    相反,众人比较看好之前取得第四名的吴言信,吴言信来自福建邵武的一个世家大族,家学比较深厚。

    就光这一点,就不是陈伯颜三人可比的。

    今天,朱元璋也起得很早。

    事实上,他每天都起得很早,可是因为今天要举行殿试,朱元璋起得格外地早。

    用过早膳以后,朱元璋看了一会儿奏疏,这时,高谭匆匆而来:“陛下,殿试的贡生,都已至大殿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起身,往大殿而去。

    殿试的本质,就是皇帝亲自考问考生。

    若是从前,朱元璋可能不会亲自出现,只是让宦官带一个自己的题让考生们自己写一篇策论。

    但是前不久安南那边刚打完了仗,朱元璋突发奇想,想去亲自考校一下,这些考生对于治理边军的看法。

    当朱元璋抵达大殿的时候,两三百个贡生都已到场。

    除此之外,两侧的大臣个个屏息而立,他们爱凑这个热闹,想看看着贡生之中,有什么人才。

    见到朱元璋以后,贡生们纷纷拜倒:“吾皇万岁。”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坐上了御椅,看了一眼高谭。

    高谭会意,高声说道:“殿试开始。”

    随后,高谭上前一步,开始放题。

    两百多个贡士,在这大殿上,站在了案牍前,一个个已经预备了笔墨。

    随即,高谭尖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题:论治边军。”

    一听这个题,不少人都不由错愕,随后开始陷入了沉思。

    治理边军。

    说实话,这个话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正是这种老旧的话题,想要在这殿试上写得让人满意却格外困难。

    因为年年都在讨论这个议题,但是却年年收效甚微,想要写个及格的答案不难,可问题是如何写得让人眼前一亮。

    不少的考生苦思冥想的时候,唯独有四个人在听到考题以后立马就开始动笔。

    这四人正是黄观,陈伯颜,张顺之以及吴言信。

    其他人都有些惊讶,他们这就已经想好了?

    不会是想着随便写个不出错的答案上去交差吧?

    众人都有些怀疑。

    唯独一旁的孔克坚老神在在。

    陛下此次的论题果然是有关治军的,自己之前虽然说的没有这么具体,但大范围也大差不差,想必吴言信此次的状元应该是稳了。

    一众考生当中,最惊讶的莫过于黄观了。

    治理边军?

    这不就是之前老师和自己讨论过的那个议题吗?

    回想起当日的场景,黄观瞥了一眼陈伯颜和张顺之二人,此时二人脸上完全没有一丝惊讶的神情,仿佛早有预料。

    黄观又联想到当日陈伯颜和张顺之说的那一番颇有深意的话,他突然明白两人当日是什么意思了。

    难道他们早就知道朱逸会猜中考题?

    这也太神了吧?

    不过黄观也没有多耽搁,压下心中的激动之情,在纸上写道:“论亮剑精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