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272章 当世名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正色道:“此次安南虽然打下了,但是如何治理还是一个问题,不过这问题说简单虽不算简单,但说难其实也不难,你可知为什么吗?”

    “为啥?”朱逸疑惑道。

    朱元璋说道:“礼记檀弓下曰,师出必有名也。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必须要万民归心,万民归心以后,才能够得道多助。”

    “治理安南也是一样的,正是因为我们师出有名,不仅国内的百姓会支持我们,哪怕是安南的百姓反抗的程度也不会太激烈。”

    “有了百姓的支持,各项工作都好展开。”

    朱逸哦了一声,若有所思。

    而后,朱元璋顿了顿,看向朱逸问道:“大孙,这次你全权参与进对安南的讨伐,那你可有什么感悟?你可明白了战争应该是啥样的?”

    “战争?”朱逸沉吟了一下,说道,“强大的吞并弱小的,弱肉强食。”

    朱元璋笑了笑:“咱就知道你会是这种血性,因为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

    朱逸有些疑惑:“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朱元璋看向朱逸,问道:“咱问你,你觉得咱皇帝打仗怎么样?”

    朱逸毫不犹豫地说道:“强,十分地强!”

    朱元璋笑道:“比蓝玉他们还强?”

    朱逸肯定地点了点头:“比已故的中山王还强!”

    事实上,这还真是朱逸的心里话,别人都说明朝的开国功臣当中,名将众多,其中尤以徐达和常遇春用兵如神。

    可是在朱逸看来,他们用兵再神,也比不上朱元璋。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朱逸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能从一个小兵,一步步地打出一个大明江山。

    这种能力,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甚至可以用传奇这个词来形容朱元璋也毫不为过。

    或许有人说朱元璋能够打下大明江山,是因为蒙古人失了民心,所以朱元璋才能一呼百应。

    但是陈友谅呢?

    当年陈友谅何其强大,卧居江南,苏吴等富饶之地的百姓们,对陈友谅可谓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陈友谅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可结果呢?

    最后还不是被朱元璋打得溃不成军?

    鄱阳湖一战中,朱元璋所用到的战争智慧,哪怕是在此后的一千年里,都有无数的人在研究。

    所以朱逸说朱元璋是元末明初最大的名将也毫不为过。

    听到自己的孙儿如此夸赞自己,朱元璋的心里也是十分得意。

    尽管这些话朱元璋平日里听的也很多,但是由朱逸说出来,朱元璋就是格外地感觉高兴。

    不过他也没有膨胀,此次朱逸战胜而归,朱元璋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多教教他战争当中的一些道理。

    “既然你觉得咱们皇帝这么厉害了,那为什么南疆外的那几个小国,不顺带着打下来呢?开疆拓土可是古往今来无数帝王的梦想。”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逸不由得一愣。

    见朱逸一脸疑惑的样子,朱元璋也没有卖关子,解释道:“因为没有足够的理由!”

    “你去打一个国家,你得有适当的理由。”

    “哪怕这次,安南国趁着沐英死去以后,陈兵边境,咱陛下那自然是愤怒不已,按理说这种时候就应该直接打过去了,毕竟区区小国,趁着沐英发丧之日,有如此行径,不给他们点脸色瞧瞧,说不过去。”

    “但是咱陛下没有立刻行动,而是等到他们真的忍不住了,主动进攻大明了,才开始动手。”

    “这时,咱就有理由了。哪怕他们只是踏入了大明领土半步,只是杀了一只鸡,可就是因为这只鸡,咱就是把他们给灭国了他们也理亏。”

    “为啥?就是因为他们先犯边的,只要有了理由,就抓住这个理由不要松手,往死里弄别人。”

    “否则,若是没有任何理由就去打别人,不光别国的百姓会恐惧你,自己国家的百姓也会觉得你是个战争狂。”

    “而且这样一来,也不会让周围那些小国感觉到恐惧。”

    “你读过秦史没?夫天下非弱小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这些势力,若是都联合了起来,即便是强大无比的秦国,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大秦灭了六国,陈胜吴广之流,不比六国尊贵,却可以推翻一个政权。”

    “不要以为那些小国小,就瞧不起他们。咱要明白一个道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否则再强大的帝国也总有溃败的一天。”

    “按照这种思路,咱们再反过来看看,如果我们主动发动战争,那你打的就一定要有理有据,正大光明,只要有了理由,你怎么打都没问题。”

    “如李世民之流,即便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也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污蔑其兄李建成,这是为什么?”

    “李世民能够容纳魏征,可是却非要污蔑他的兄弟,就是因为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冠冕堂皇坐上皇位的理由,堵住这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否则的话,他的这场叛变,就是一个师出无名的典型。”

    朱逸在一旁听着,心中有些感悟,以前一些不明白的道理,渐渐地也明白了。

    当然,这时朱逸的脑海里想的不是玄武门之变,而是想的另外一场反叛。

    靖难之役!

    同样是反叛,朱棣在这一点上做得就比李世民要高明得多了。

    在起兵之前,朱棣并没有说是朱允?上鞣?旁旆吹摹

    而是抓住了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留下的一句话:“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

    从始至终,他打的旗号都是“清君侧”。

    强大如朱棣,造个反都得图个师出有名,否则谁能服你啊?

    只要朱棣牢牢抓住“清君侧”这个核心,那么他最后才能开启靖难大劫。

    这就是朱棣比李世民要高明的地方了。

    所以在朱允?傻恼?ū桓裁鹨院螅?扉ι踔炼疾挥没ǚ研乃既ズ谥煸?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