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276章 放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三宝?”朱元璋疑惑道,“他之前出过海吗?”

    朱逸摇了摇头:“他没有出过,但我觉得他应该可以。”

    朱元璋笑了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样,到时候再派一些经验的船员跟着一起,让马三宝也可以在一旁学习一下。”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逸也明白,老爷子这还是对马三宝不信任。

    不过也正常,朱逸知道马三宝有航海这方面的天赋,但老爷子不知道,因此朱逸也点头同意了,到时候真正航行起来以后,马三宝自然能够证明自己。

    随后,朱逸又补充道:“不过老爷子,到时候等出海回来以后,能不能让宝船从交州登陆?”

    “为何要从交州登陆?”朱元璋不解道。

    这次的下西洋,拢共一来一回也就两三年的时间,便可以搞定,朱逸没打算让马三宝一开始就去美洲,而是先按照前世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让他先积攒些经验。

    这样一来一回时间也不算很长,到时候等宝船回来,从交州登陆,能够带动交州的海上贸易,也能让那个地方快速发展起来,然后反哺大明。

    朱逸说道:“暂时先保密,老爷子,反正也就是多跑一趟,也耽误不了什么事。”

    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哈哈一笑:“你还卖关子,行,那就听你的。”

    “这宝船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建成,到建成之前,我们有的是时间讨论出海的问题。”

    《明史》记载,当年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换算成现代单位那就是长148米,宽60米。

    比后世欧洲发现美洲大陆的那些船只要大得多。

    想要建造这样一艘宝船,耗费时间肯定很多。

    朱逸不准备插手宝船建造的事情,也不准备说为了加快速度,从而让他们减小造船的规模。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真的就只是为了宣扬国威吗?

    早在唐朝就和中东色目人有广泛的商业和文化联系,当时的泉州和广州,是唐朝和色目人做海洋贸易的第一大港,很多外国侨民、商人定居泉州和广州,相当于今天义乌和广州地位。

    而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也是重新对那条元代就已经全面开拓的赴阿拉伯中东的色目人世界航线的一次重新交友巩固加强工作巡游。

    将宝船造大殿,让别人看到大明的强大,别人自然也就想要和大明建交。

    所以沿着当年郑和走过的路线重新走一遍很重要,一是重新建立联系,二是积攒经验。

    等有了这次真实远航的经验以后,无论是船体还是航海都能够知道朝着哪些方向去改进了。

    不过后续的船只建造最好就不要再用宝船的规模了,大明本来就穷,若是后续的航海活动还一味追求大明宝船的规模,对大明来说不是好事。

    晚上,朱元璋在朱逸这里休息,爷孙俩就航海的问题讨论了一晚上。

    到了早晨,太阳东升,照耀在朱元璋的脸上,刺得朱元璋双目紧眯。

    “老爷子,你咋喜欢对着太阳看,也不怕把眼睛给照坏了。”朱逸让马三宝将窗帘稍微放下来一点。

    朱元璋笑道:“老咯,眼睛看不清不是很正常吗?不像你们年轻人。”

    朱逸说道:“老爷子,你眼睛看不清吗?你是远处的东西看不清还是近处的看不清?”

    朱元璋笑道:“当然是远处的东西看不清了,要是近处的那还得了,岂不是得瞎?”

    “这你就不懂了吧?”朱逸说道,“有一种情况是近处的东西看不清楚,但是远处的东西能够看清楚,这叫远视眼……算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懂。”

    朱元璋呵呵一笑,咱不懂?

    这世上咱不懂的东西还真不多……

    朱逸看朱元璋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也没多说什么,此时他脑海中的思绪乱飞。

    老爷子既然有近视,朱逸就想着要不要给老爷子弄个近视眼镜出来,反正现在玻璃也有了。

    想到这儿,朱逸开始回忆近视眼镜的做法。

    事实上,明朝就已经出现眼镜了,最早是用水晶打磨出来的凸透镜,相当于现代的放大镜,名叫单照。

    后来传出国外,国外使用琉璃、玻璃之类的制作镜片再传入国内。

    古代并没有屈光度之类的概念,大概磨出凸透镜或凹透镜之后靠手动调整使用距离来看清东西。

    朱逸也没打算做的像现代那样那么精细,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让老爷子看清东西就可以了。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打磨,打磨会有些麻烦……

    朱元璋在朱逸家中呆了一会儿,也没有逗留多久,就赶着回宫去处理政务了,他还要将制造宝船的任务分配下去。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很快,就到了殿试名单揭晓的日子。

    这天,陈伯颜,张顺之和黄观三人都来到了礼部门前。

    他们心里其实也是有些没底的,毕竟吴言信那日考完以后是放了狠话的。

    看他那样子是很自信的。

    黄观还好,张顺之倒是十分地紧张,上一次他和陈伯颜虽然能够包揽前两名,但谁能保证这次也能取得一个好名次呢?

    虽然他们提前知道答案了,但是这种殿试运气的成分还是占了多数,因为要看皇帝的喜好,谁能保证自己就一定可以摸准皇帝的脉络呢?

    而且吴言信这人可不简单,他家学深厚,对于殿试策论明显比陈伯颜三人更加擅长。

    对于此次殿试,陈伯颜三人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一甲,实在不行的话,二甲也能达到心理预期,可要是沦落到三甲的话。

    说实话,这辈子要是没什么机缘的话,真的就只能困在一个小地方了。

    他们自然是不愿的。

    这时,吴言信在一众人的簇拥之下,也走了过来。

    “黄兄,此次殿试把握如何啊?”

    在吴言信的眼中,只有黄观才算得上真正有威胁的人,至于陈伯颜和张顺之,之前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这次自己在孔克坚的帮助下,提前预知了考试的方向,没理由还比不过黄观他们三个啊。

    所以这吴言信现在很自信。

    他很自信一定没人能够比得过他。

    看着吴言信一脸嚣张的模样,张顺之在一旁恨得牙痒痒。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多了点见识吗?”

    “顺之,我们不用和这种人计较。”陈伯颜说道。

    一旁的吴言信听到陈伯颜的话,说道:“你不与我计较?笑话,你也得有这个资格。”

    “有什么了不起的,此次谁胜谁负还不一定,你就敢这么早下结论。”张顺之说道。

    吴言信冷笑道:“希望你们等会儿也能保持现在这幅自信的模样,哦,对了,我们的赌约你应该没忘吧?谁输谁就辞官不受。”

    黄观三人听到这话,心中不由得一紧,看来这吴言信还真是很自信啊。

    就在这时,礼部官员将此次殿试的成绩给贴了出来。

    “成绩出来了!”有人喊道。

    吴言信朝着三人不屑一笑,随后赶忙往榜单上看去。

    可是看了一眼以后,吴言信却是瞪大了眼睛。

    “怎么可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