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290章 市场自我调节能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另外,就算按照你说的,交州的商业发展起来了,对粮食的需求会大大增加,那么这么大一个缺口,是否会带动云广地区的百姓们开始加大力度种植粮食呢?”

    “而且有需求就会产生利益,在粮食真的到了你说的那种,如此短缺的情况下,交州本地的百姓们难道不知道种植粮食会很赚钱吗?他们难道不会去种植粮食吗?”朱逸说道。

    “所以我认为,你担心的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

    朱逸喝了口桌子上的茶,继续说道:“另外,交州靠海,当海外得知交州缺粮以后,他们会不会心动?会不会运粮到交州来?如此一来是不是能够促进海外的贸易?”

    朱逸笑道:“这个就叫做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你现在可能不太明白,但是等你做久了你自然就会清楚,缺粮只是一个伪命题。”

    朱逸说完以后,铁铉和解缙二人陷入了沉思,他们感觉朱逸说得好像没毛病。

    但是隐隐约约又感觉有些问题,可是具体哪里有问题,他们又说不上来。

    华夏几千年来的历史告诉他们,大明必须重农抑商,要是商农并济,一定会出大问题的。

    可是朱逸刚刚说的那一番话,他们又无法反驳,因为朱逸说的有理有据,他们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反驳。

    所以对于朱逸的策略,解缙和铁铉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了。

    当然,解缙和铁铉二人也是清楚地知道,有关治理交州的事情,其背后其实也是富含深意的。

    老爷子提前将交州交给朱逸,就是想看看朱逸的表现如何。

    这也是老爷子对朱逸的一种考验,对他即将执政的一种考验。

    所以解缙和铁铉二人觉得朱逸是否应该稳妥一些比较好?

    解缙叹了口气,说道:“公子,此项政策是否还是太过于冒险了些?毕竟商农并济的了路子此前可是从来都没有人实施过啊……公子一上来就商农并济,是否太冒险了?”

    朱逸摇了摇头:“我的眼光可不只是局限在小小的交州一地,两位也都知道,国朝缺钱,缺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商业无法得到发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若是不加以改变,只怕永远也找不到出路。”

    “现在的交州相当于就是一个试验的地方,我要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一一在交州进行实现,若是可行,我们便可以直接用到大明上去。”

    听到朱逸的话,解缙二人恍然大悟,原来朱逸打的是这个主意?

    他们心中想的可能是一旦治理不好交州,老爷子会怎么想他们。

    但是朱逸明显不在意这个,他想的更加长远,他是将交州真的当成了一个练手的地方。

    一旦商农并济的方法在交州确实可行,对国朝来说也的确是条出路啊!

    就算这种方法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到大明,既然这样,为何不进行尝试呢?

    想到这儿,解缙二人不由得心生佩服,这种格局,吾不及也。

    只是这样一来,一旦失败的话,陛下会不会觉得朱逸能力不行?

    解缙和铁铉不由得有些担心,想要再说点什么,但是朱逸直接阻止道:“不用再说了,这就是今年下半年的一个政策,当然前提是上半年的目标完美地完成,否则这个时间恐怕就得延后了。”

    解缙,铁铉二人点了点头。

    朱逸看了看屋外,目光悠远,忽然看向解缙二人问道:“你们多久出发?”

    解缙说道:“大概再在京城呆半个月吧。”

    朱逸点了点头:“半个月……你现在赶去云南也确实做不了什么,早半个月晚半个月都是一样的,正好这半个月的时间我可以多教教你们,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去做。”

    解缙听到朱逸的话后,点头道:“好!”

    这时,朱逸又继续说道:“等云南那边将交州的财政,土地以及人口数据都送过来以后,你记得第一时间给我,我要看看。到时候我们再商量一下。”

    听到朱逸的话,解缙点了点头:“好,到时候我给公子看一下。”

    朱逸点了点头,说道:“现在也到饭点了,等会儿一起吃个饭,吃完饭我们再讨论一下,正好是当为你们两个接风了。”

    听到朱逸的话,铁铉笑道:“公子厚爱,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客气了,不知等会儿可否搞两口酒喝?”

    朱逸说道:“这有何难?家中酒多的是,你想喝多少喝多少。”

    “哈哈哈。”铁铉笑道,“那感情好。”

    这时,朱逸像是想起了什么,看向铁铉说道:“家中刚买了一些金华酒,你们要是喜欢的话,全都拿去,回家喝。”

    听到朱逸的话,铁铉不由得心中感动。

    金华酒乃明朝名酒,一壶酒价格不便宜,可是朱逸说送就送,特别是对于爱喝酒的铁铉来说,朱逸的这个行为让他感动得一塌糊涂。

    铁铉的出身本身就不是很好,他是国子生出身,所谓国子生,其实就是国子监的肄业生,国子监虽然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学府,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学生其实还是各地推荐的监生,只要是监生,便有了当官的权力。

    而明初的时候,官员成分复杂,除了中枢的淮西人一派,还有淮西人的死对头江南派系,另外还有一些归附明廷的原本的元朝投降官员,贵族等等。

    朱元璋胸襟广阔,对这些人没有多说什么。

    不仅让蒙元的有识之士做了官,更是笼络了许多蒙古的骑兵,将领,让他们帮助自己守护边疆。

    比如大宁都司大名鼎鼎的朵颜三卫就是这么来的,这些人虽然是蒙古人,但是他们对明廷忠心耿耿,至少目前来说是这个样子。

    打仗永远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可是其实,在大明中枢的汉人,虽然表面上不说,但是他们其实是最瞧不起这些人的,心中暗自鄙视。

    而铁铉这种情况则更加不容乐观,他是个混血儿,再加上是国子生,按道理来说,他这样的,一辈子能够做到个一县的佐贰官,也就是辅佐官就已经顶天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