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大唐开各种店 > 第28章 布局南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世家已经是一大毒瘤了,不过世家势大,还是要徐徐图之。”许嘉感叹道,“朝廷还是想办法多找一些粮食的渠道,只要粮食够多,世家也不能把持粮食市场。”

    李世民对此颇为苦恼:“大量的田地都在世家手上,收获的粮食自然也都在他们手上,除了他们,还有什么渠道可以弄到大量的粮食?”

    面对李世民的疑问,许老板甩出了王炸。

    “大唐产出的粮食不够用,那就去大唐之外找粮食。”

    在现代社会,这是基操。中国不就从泰国进口大米,从俄罗斯进口小麦,从美国进口玉米吗?

    “大唐之外?”

    李世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是哪里。突厥、吐蕃等地牛羊虽多,却少粮食,穷得经常来大唐打秋风。高句丽是苦寒之地,也产不出多少粮食。

    “南方,岭南道。”许老板看他想不出,只能揭露谜底了。

    “岭南道!不行不行。”

    岭南道,秦汉时称为百越之地,在中原人的印象中就是莽荒之地,瘴气弥漫,毒虫遍地,而且路途遥远,道路崎岖,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流放去那里的人都是抱着等死的心态去的。

    而且那里土王众多,大多不服朝廷管束,经常是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因为没有多少收益,朝廷对那里也不太放在心上。

    “南方的气候适应庄稼生长,种什么都容易成活。

    南方的庄稼一年可以种两季,有些甚至可以种三季。”

    李世民大为震撼,如果南方真的能大量的产粮,确实可以弥补大唐的粮食缺口。

    但他又提出了疑问:

    “岭南多山,多密林,田地甚少。即使适于种植,也产不了太多粮食。”

    许嘉:“田地不多就开垦。中原地区在一千年前,不也是一片荒野,哪有什么良田,还不是先辈们世世代代,一点一点的开垦出来的。”

    李世民一拍大腿:“不错,没有良田,自当披荆斩棘,开山拓野,想我当年率虎贲之师,攻城掠寨,意气风发,没想到今天却失了锐气。”

    李渊这时插嘴道:“你在位多年,享受荣华富贵,安逸惯了,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区区世家就让你这样畏手畏脚。”

    李世民:“父亲教训的是。儿知道振奋精神,再做一番大事。”

    他又转向徐许嘉说:“即使岭南产出了粮食,但毕竟路途遥远崎岖,运粮不便,路上人吃马嚼,也要损耗大半。老板可有良方?”

    “长途运输货物,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船运。沿着海岸一路到达南方,可以方便的将大量南方物产运回中原。”

    李世民皱着眉头:“我们的船大多在江河上运输,如果去到海里,恐怕经不起风浪。”

    “那就大力的发展海船,不要怕花钱,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沿着海岸向南航行,过了岭南,南方还有更加广阔肥沃的土地,只需要些许瓷器,就可以换回满船的粮食,绝对能赚得盆满钵满。”

    即使在现代,远洋巨轮仍是货运的主要运力,巨大的载货量足以弥补速度上的缺陷。发展海运绝对不亏。

    海船南下,过了越南,有数量众多的东南亚国家,都是易于种植的土地。如果有能力再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甚至能到达非洲大陆,这是多少广阔的世界。

    李世民第一次知道世界竟然这么大,而且这些国家不像突厥、吐蕃,需要防止他们入侵,这么遥远的地方没有利益冲突,只要运过去瓷器和丝绸,就可以换来大量的物质。

    这足以让皇帝陛下垂涎了。

    “好,就依老板之言。”李世民不是悠游寡断的人,一旦决定就雷厉风行。

    家宴结束之后,第二天立即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商议和布置南方发展战略。

    很快朝廷就派出多名特使前往百越之地,招抚各土王,许给他们权力和钱财,让他们组织人手开荒种地,并保证会用大量的钱财和中原的绸缎瓷器等物质来换取粮食,保证他们大赚特赚。

    另一方面,李世民也召集了大量的工匠,在扬州建立港口和造船厂,开始发展海运。一旦成功地从海上运回了货物,就可以经过运河直抵洛阳,再到长安。

    长孙无忌、房玄龄、程咬金等知情人也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准备在海运上分一杯羹。对于许老板的话,他们还是比较信服的。

    

    世家对李世民的动向有点摸不着头脑,再次聚在一起商议。

    “李二着手在岭南道布局,看来是为了粮食。”

    “这不是明摆着嘛。田地大都在我们世家手里,收获的粮食我们世家最多。每次缺粮李二都要看我们的脸色,他当然要另找门路了。”

    “岭南?不就是百越之地嘛,此乃蛮荒之地,想要种粮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很有可能白费心机。我们不必担心。不过他搞海船我就看不懂了,为了去百越运粮就舍得这么大的成本?”

    “哈哈哈,海上风大浪大,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让他自己折腾去吧,我们正好看好戏。”

    这个时期的船大多走运河,海上风险太多,没有多少人愿意涉足。

    世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认为李世民的举措对他们造不成什么威胁,所以置之不理,日后他们将会吃个大亏。

    

    世家对百越之地不屑一顾是源于对其贫瘠的固有印象,其实李世民也是一样的看法,只不过出于对许嘉的信任,还是把宝押在了这上面。

    但当锦衣卫对岭南的报告送过来之后,他的看法就完全改变了。

    自从锦衣卫向各州县派出人手后,慢慢渗透的边远州县,甚至到了百越。

    他们遵从李世民的旨意,收集了大量的民情,特别是当地的风俗人情、物产特产等消息。

    李世民发现岭南虽然穷,但物产极其丰富。

    那里有两季稻,五月种,七月收,立秋再种晚稻,十一月收。

    又有山药,长于山坡、林下、溪边,不占田地,还很耐旱。平时可能只是不起眼的菜蔬,但干旱时足以保命。

    还有芒果、荔枝、香蕉、龙眼等水果,让人垂涎欲滴。

    李世民看罢大喜,忙宣长孙无忌等人入宫商议。众人看完关于百越的报告,心中激动不已,恨不得马上造好海船,即刻出发去岭南运回这些丰富的物产。

    但他们也知道这事急不来,只能先派人组织马队去岭南先运一些物产回来,数量不会太大,也聊胜于无。同时加大海船的投入,并高价悬赏优秀的造船工匠,以加快进度。

    于是,在世家还茫然之时,李世民已经布局南方,占了先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