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大唐开各种店 > 第34章 制盐之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许老板拿到这个大唐版的热水瓶时,翻来覆去的查看,暗暗称奇,心想大唐人还是蛮有创造力的,他们虽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学知识,但至少会依葫芦画瓢,而且不死板,会变通。

    大唐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愿意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有了后来的万国来朝。

    系统不断地折腾,换了这么多店铺,把现在的生活方式一一呈现在大唐人面前,是不是有意在引导大唐的发展呢?

    再增加点商品,许老板和系统申请后清洁用品类增加了牙膏牙刷,调料类增加了盐。

    不出意外的再次掀起了热潮。

    这时的人还没有刷牙的工具,一般都是用盐水漱口,然后用手指擦拭牙齿,富贵人家可以用布来擦拭。还有人将柳枝揉软,沾上盐,放入嘴里嚼。

    别以为没有牙刷之类的工具,大唐的人就不刷牙,毕竟口臭的味道不好闻,而且一口参差不齐的烂牙也会被人耻笑,仪表堂堂也是大唐人的追求。

    所以牙膏牙刷一下子就受到了热捧,大唐人这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刷牙。

    聪明的工匠们又开始了一波仿制。牙刷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工匠们看到实物就可以仿制。

    用木头做柄,前端钻孔插入马尾就成了。

    虽然比不了现代的牙刷,但基本的功能实现了,牙膏是没法仿制了,就继续沾盐了刷牙。

    说到盐,李世民坐不住了。

    李渊建立唐朝时,所有的制度几乎全部是沿袭自隋朝的,盐并不实行专卖。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盐在唐朝初期是无税的,到了武则天时期才实行税盐制。

    但盐始终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巨大。朝廷开有大量盐田来生产盐,盐是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

    但大唐的盐大都是粗盐,颗粒较大,还有一股苦涩味。即使这样的盐产量也不高,所以盐价很高,穷苦人经常吃不上盐。

    再看看许嘉杂货店卖的盐,又细又白,完全没有苦涩味,是真正上乘的盐。

    如果许嘉能指点两下,让大唐的盐能更好一点,哪怕只有许嘉店里的一半好,也足够李世民赚得盆满钵满了。

    于是李世民就来找上门来了,许老板在店里隔了一个房间,专门用来接待这些贵人。许嘉就把他带到这个房间商谈。

    听完李世民的诉苦,什么盐生产难,苦涩难吃之类的,许嘉就对大唐是如何产盐充满了好奇。

    “大唐的盐有两种,一种是井盐,一种是海盐。”李世民说。

    “哪一种盐比较多?”

    “井盐较多。”

    井盐是打井汲取地下卤水,煮干水后得盐。海盐是直接把海水煮干得盐。

    两种盐都是煮干得盐,难怪产量低,煮干多费时间。

    要想产量高,还得用海水晒盐的方法。海水取之无穷,用之不尽,再加上日光晒盐节省人力物力,是真正的高效。

    后世福建一带沿海地区盛行晒盐,因为那里有适合晒盐的条件,日照充足,引海水方便,在最好的日子里甚至四天就可以出盐。

    但现在那里还是蛮荒之地,属于岭南,应该还没有大规模地晒盐,难怪大唐的盐这么少。

    想到这里,许嘉便说:

    “陛下,要想多产盐,必须去岭南,在那里的沿海地区挖盐田引海水入内,用日照晒干,就可得盐。”

    “晒干,那得晒多久?”李世民皱着眉头说。

    没见过晒盐的人想象不出太阳能的力量,总以为要很长时间才能晒出一点盐。

    “岭南的夏天很热,日照强烈,快则四天,慢则十天,就可出盐。一亩盐田可得二十石盐。”

    “有这么多!”李世民惊得跳了起来。

    上好的良田亩产都没有二十石,盐竟然有这等产量。

    如果去岭南开上千亩盐田,那产量岂不是……李世民想到这里心里美滋滋。

    正好向岭南派遣了人手,为了产盐,还要多派遣人手。

    产量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质量问题,盐里的苦涩味如何去除?

    许嘉道:“可有粗盐?”

    “有有有。”李世立即掏出一包粗盐。

    许嘉仔细一看,这盐的颗粒相当粗大,呈六面体结晶,小的棱长1、2毫米,大的可有3、4毫米。而且没有精盐那么白,灰扑扑的。

    他拿了一只碗,取少量粗盐放到碗中,再加水搅拌。可以看到水是浑浊的,还可以看到明显的颗粒物。

    这是杂质太多,不管是井盐还是海盐,不免会混入砂石和其他的杂质。

    他拿出另一只碗,盖上一张绸布,将粗盐水缓缓的倒入。盐水慢慢的透过绸布滴入碗中,绸布上明显多了一些杂质。

    拿掉绸布再看,盐水明显清澈了很多。

    “反复过滤几次之后,盐水就更清澈了。把水煮干就可以得到盐了。”许嘉做完后得意地对李世民说。

    没料到李世民点头说:“不错,滤掉盐水中的砂石,可得细盐。正因为多了这些步骤,细盐比粗盐贵了几倍,只有富贵人家能够食用。”

    原来大唐人早已掌握这种过滤盐中杂质的方法,也是,中国人从战国时就开始制盐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简单的过滤法没理由不会。

    小尴尬,有点装逼失败的感觉。

    不过不要紧,这些杂质虽然去除了,但还有那些溶于水的杂质光靠过滤是去除不了的,就是这些杂质使得颜苦涩。

    许嘉回想了一下上课时学过的化学知识,说:“可有石灰?”

    “有。”李世民命侍卫立即去取一包石灰过来。

    原来大唐人已经开始使用石灰了,还好问了一声,不然表演一次石灰石烧制石灰,岂不又一次装逼失败?

    石灰拿来后,加水调成石灰水,缓缓倒入盐水中,很快就出现了沉淀物。

    许嘉指着沉淀物说:“这些就是引起苦涩的东西。”

    李世民看得目不转睛,大声喊妙:“原来加入石灰水就可以将盐水中的脏东西逼出来,妙哉妙哉。”

    “还有呢。”许嘉拿过一根中空的细竹管,插入盐水中,用嘴吹气。

    很快盐水中又出现了更多的沉淀物。

    刚才加入的石灰水是将镁变成了沉淀物,现在用嘴吹,是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把钙离子也变成了沉淀物。

    这只是简单的化学知识,但对于李世民来说,却如同仙术一般。

    溶于水的杂质沉淀出来后,剩下的事就简单了,再过滤一次,盐水变得清澈。

    李世民用手指沾了点盐水放到嘴里,果然已没有了苦涩味。

    把盐水放在锅里煮干后,得到的盐又白又细,和杂货店提供的精盐已相差不大,精盐不过是添加了碘之类的元素,没有也不要紧。

    这种细盐拿到市场上,绝对比现有的要贵上三倍。

    得到了制盐之法的李世民乐呵呵的回宫去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