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大唐开各种店 > 第48章 报纸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仪殿灯火通明,李世民夜宴许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作陪。

    “这一杯敬许老板,传我大唐算盘神术,我大唐今后算学冠绝天下,钱粮调度无忧矣。”

    李世民先敬一杯酒,群臣也一起举杯。

    许嘉连称不敢,心里却美滋滋的,能得闻名遐迩的贞观君臣敬酒,再怎么得意也不为过。

    “再敬许老板传我大唐活字印刷术,让我大唐读书人不再无书可读。”

    又一番敬酒让许老板更加飘飘然,话也多了起来。

    “陛下,现在你已经可以大量印刷书籍了,可以再进一步,办个报纸。”

    “报纸是何物?”

    这要怎么说呢,大唐人还没有媒体宣传的思维,许嘉想了想,说道:“陛下应该听过三人成虎的典故吧?”

    李世民点点头,说一件事的人多了,假事也成了真事,这个自然听过。

    “如果将朝廷发生的大事印在纸上,印上几千份,在城中散发,让人阅读,人们会不会相信呢?”

    这种法子还真没听说过,不愧是老板,总是有新奇的点子,仔细一想,李世民觉得这法子还真不错。

    如果印两千份,只要有一半的人信了,那就是一千人,这一千人再传播出去,这可比派人去散布消息强多了。

    面对李世民的称赞,许嘉撇撇嘴表示,这有什么,这只能算传单,还能继续升级。

    “这种纸如果起个固定的名字,每隔三五天就印发一次,让民众习惯了,他们就会更相信上面的话,这就是报纸。”

    君臣们一齐思考,好像是怎么回事,妙啊。

    房玄龄忽然想了起来:“这不就是邸报吗?”

    大唐时就已有邸报,就是将朝廷大事抄录下来,送到各州府给地方官。这正是现代报纸的雏形。

    “确实有点像,不过邸报是给官员看的,传达的是朝廷的公文和事务。而报纸是给民众看的,上面的内容和措辞都不一样。”

    大家一想,的确大不一样。

    “报纸是给民众看的,所以不能全都是国家大事。国家大事看得太多,民众也会感到厌烦。这样的报纸可卖不出去。”

    李世民连连摆手:“这报纸是还要花钱买?倘若这报纸真能为我所用,我宁愿贴钱去做报纸,这报纸不收钱。”

    “陛下可就错了。报纸办得好,民众都会花钱买,不但能宣传国家大事还能赚大钱。”

    现代社会的传媒大王都是世界级的富翁,媒体比有矿赚钱多了。

    当然李世民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想象不出这样的场景,他们只是询问许嘉除了国家大事,报纸上还能写些什么。

    “可以写诗词歌赋,这种内容可以吸引很多读书人。可以向全大唐的读书人征集诗词文章,刊登在报纸上。读书人最重名声,如果他的文章能登在报纸上,让千万人阅读,岂不是名扬天下。你说这样读书的人会不会喜欢报纸?”

    “这岂止是喜欢,读书人喜欢参加文会,不就是为了扬名。这等于是在报纸上开文会,而且不是十几二十个人的文会,而是面向长安,面向全大唐所有的读书人。这报纸只要一出来,怕是不够读书人抢了。”

    房玄龄乃饱学之士,文臣之首,对大唐文坛的事十分熟悉,立刻就想到报纸对文坛影响巨大。

    李世民喜道:“如此这报纸还真能赚钱。”

    原来他还是惦记着赚钱的,说什么贴钱办报纸,只要看到赚钱的门路马上变了。座下的臣子都感到尴尬。

    “除了读书人,报纸还要吸引普通百姓的兴趣。”

    “普通百姓大多目不识丁,对诗词歌赋怕是没什么兴趣。”

    “报纸上若是有一些文章,讲述街坊邻里、家长里短的故事,百姓爱不爱看?讲一讲风景名胜、奇山秀水、绮丽风光,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游览大好河山,百姓爱不爱看?再讲一讲忠心报国、孝感动天的故事,百姓爱不爱听?”

    李世民君臣面面相觑,这种事似乎能引起百姓的兴趣,但从未有人做过,怎知道百姓爱不爱看。

    “相信我,百姓肯定爱看。你们想想,在酒楼里聊天,聊的最多的不就是这种事情吗?哪家贵人新纳了妾、哪家铺子遭了贼、哪家娘子偷了人,这种事情人们最感兴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因为大家都喜欢传这种事。”

    哦,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这样就可以吸引大批百姓的关注。

    “只要找一些人,走街串巷打听各类消息,将其记录下来,报纸的内容就有了。这些人我们通常叫做记者。”

    “记者,这个名字倒也贴切。”李世民道,“不过老是写这些事会不会难登大雅之堂?”

    确实,官办的报纸老是写一些纳妾偷人之类的事也不太好,朝廷也要面子的。

    许嘉想了一下:“既然是朝廷办的报纸,就不能像街头小报,要注意影响。内容可以控制一下,只刊登那些正面的事,宣扬忠孝礼义,教化百姓。”

    “如此甚好。”房玄龄松了一口气,虽说八卦之事更吸引百姓,但他还真拉不下脸印在报纸上传播出去。像这样能宣扬忠孝礼义的儒家思想,教化百姓,也算是利国利民。

    “但是百姓中识字的人不多,但是没几个人会买报纸。”他转念一想,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许嘉抿了口酒,继续说。“长安人有百万之多,哪怕一百人中只有一人识字,那也有一万人。每一期报纸印上五千份,应该能卖完,这五千人看过报纸后,必然会口口相传,就等于更多的人看过报纸。”

    众人点头称是。

    “还可以雇一些读书人,在城门、集市等地给不识字的百姓读报,不求赚钱,只要把信息传播出去,让百姓都认可报纸,相信报纸里说的事情就行。”

    “如此甚好,这样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报纸,天下百姓都知报纸所说的事,就如同三人成虎,报纸便可为我向天下发声。”李世民大喜,这才是他想要的。

    群臣都向他贺喜。

    “那么这报纸能赚多少钱?”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就让画风变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