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大唐开各种店 > 第81章 烧玻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魏,等等我。”

    魏征回过头来,现在正是等待上朝之时,天还没亮,四周灯火通明,但毕竟没有白天那样明亮的光线,再加上距离比较远,魏征也看不出来人是谁,听声音应该是房玄龄。

    待来人走近,确是房玄龄,他脸上还戴着个奇怪的东西。不消说,定然是许老板店里出的新东西。

    但仔细想想,房玄龄的视力也不怎么好,魏征看不清来人,他也应该看不清才对。老房这么远就认出了人,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这个怪东西?

    魏征想到这里激动起来,他也是老近视了,大老远认不出人,这是常事。

    “房公,你脸上这个是?”

    “这是眼镜,戴上后我的老眼就不花了,看得非常清楚。”房玄龄捋着胡子,得意洋洋,“诶,前面那个侍卫头盔上的红缨歪了,一会儿要说道说道。”

    魏征扭头看去,连侍卫的头盔都看不清楚,更别说头盔上的红缨了。

    老房什么时候关心起侍卫来了,分明是炫耀他的眼镜。他气得想扭头就走,但又不舍得放弃打探眼镜的消息的机会。

    两人一路嘀嘀咕咕地进了宫。

    上朝时,他们发现皇帝陛下也戴了眼镜。

    李世民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俯视群臣。观察大殿上臣子的一举一动,看清他们每个人的表情,这是皇帝的基操。

    但是多年来埋头在奏折堆里,他已不可避免得了近视,昨日去许嘉小店配了眼镜,不高,两百多度而已。但足以让他眼前的世界焕然一新。

    皇帝、房玄龄和十几个戴着眼镜的大臣已经亲身给眼镜做了个活广告,魏征已没了和同僚们斗嘴的心思,一退朝就匆匆赶去许嘉小店配眼镜。

    小店门口,十来个人带着试戴架来回走动,正在熟悉戴上眼镜的感觉,有相熟的人还和魏征打了个招呼:“老魏,来配眼镜啊,赶紧去吧,眼镜好用着呢。”

    许嘉一看魏征来了,不用多问,这帮读书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近视,赶紧带他去验光配镜。

    现在来配眼镜的人太多了,许嘉向系统申请了一台验光仪,快速得到结果,马上就可以按度数配眼镜。

    刚给魏征戴上试戴架,阎立德跑了进来,许嘉还以为他来配眼镜,谁知他大声的喊着:“我做出来了。”

    做出什么了?

    只见他手中拿了一块白色的石头,略有些透明,隐隐能看透过去。

    这是玻璃。

    上次阎立德看到了玻璃镜,曾向许嘉请教玻璃的制作方法。

    许嘉曾在想,为什么高难度的陶瓷中国人都能制造,简单的玻璃却造不出来?

    有人说是温度。但中国人打铁的历史悠久,使用了风箱技术后,打铁的温度已经足以烧制玻璃。甚至还有工匠在打铁时意外的将附着的沙子烧成了琉璃,从而掌握了琉璃的烧制技术,但就是烧不出玻璃。

    烧制玻璃光有沙子是不够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材料,碳酸钠。

    欧洲人就是用几块矿物的天然苏打来架锅煮饭,意外地与沙滩上的沙子在高温下反应,才意外地发现玻璃的。而苏打的成分就是碳酸钠。

    碳酸钠在中东沙漠里咸水湖玻璃容易得到,而中国的地理环境却无法产生碳酸钠,所以失去了制造玻璃的机缘。

    不过还有一种比碳酸钠更好的替代品,碳酸钾,这个在草木灰中可以得到。

    阎立德听了许嘉的方法后,烧了大量的草木灰,加水溶解,用麻布过滤,再煮干水,得到了碳酸钾。再挑选干净的沙子混在一起烧制,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得到这么一块玻璃。

    许嘉拿过这块玻璃一看,比较厚重,烧成了一块石头。因为太厚了,杂质也多,不是十分透明。但好歹是中国做出的第一块玻璃。

    “这个玻璃要做的薄一点,不然很难透光。”许嘉拿着玻璃对阎立德说。

    “如何才能把玻璃做薄?”阎学霸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烧红的玻璃液取出来都是一团团的,很快就会冷却凝结了。以前熟悉的打铁工艺显然是无法用在玻璃上。

    “一种方法是用机器辊出来,这样可以做出大块的平整玻璃,这种玻璃可以用在窗户。”

    阎立德听话罢眼前一亮,大唐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透光性很差。如果换成透明的玻璃,既挡风又透亮,比现在的窗户要好上百倍。

    “如果要做成瓶子,可以用一根铁管粘上玻璃液,用力的吹气,玻璃液就会慢慢的鼓起来,越鼓越大,越大越薄。”

    居然还能这样。阎立德想都想不到,以前打铁的经验在这里完全不管用。

    阎立德一脸兴奋就要回去实验,许嘉从未见过吹玻璃,便约好改天一起去看。

    

    工部的玻璃工坊,这里戒备森严。自从玻璃被生产出来后,就被皇帝列为了最高机密,调了军队过来层层把守。

    许嘉应邀过来观看玻璃的制作,李世民也来了,和几位重臣一起观看玻璃的生产过程。

    滚烫的玻璃液被倒入槽口,缓缓通过对辊,慢慢变成了薄薄的平板玻璃,工匠再进行切割,造成一块块玻璃。

    因为工艺还不成熟,次品比较多,也做不出大块的玻璃。但用来做窗户已经足够了,即使是一些不太平整或有气泡的次品,也足以让人抢破头。

    李世民早早做好打算,将宫里的窗户都换成玻璃窗。光是这个工程的用量就够工部做上许久,更别说还有一大群皇亲国戚、勋贵权臣在等着。

    这平板玻璃总算是可以制作了,但玻璃瓶的制作还是一个难题,工匠们试了许久还是不成功,这才请许嘉来看看。

    在李世民和许嘉等人的围观中,工匠用长长的吹管蘸取玻璃料,卷上一些玻璃液后,取出来,用力的吹气,玻璃液果然慢慢的鼓了起来。

    但好景不长,早已融化的玻璃液前端慢慢的垂下来,很快就掉落下来。

    吹玻璃失败了,大家都一阵惋惜。

    怎么会这样?许嘉努力地回忆着电视里看过的吹玻璃的画面,好像少了些什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