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亮剑:我只打硬仗 > 第376章 干鱼纵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7天眨眼而过。

    鬼子结束了7天的消耗攻势,陷入短暂的平静期。而这段时间,袁飞也发现了问题,并完善了这次会战的思想。

    第一要点,鬼子表现出的核心欲望,不是歼灭。

    而是取地!

    消耗攻势无非是想降低八路反扑的能力。

    打这种包围战、歼灭战,缩圈是必然的,但是像鬼子这样纯以缩圈为目的的少见。

    如果换袁飞打这样的仗,再把包围圈压缩到几十平方公里的最终决战区域之前,一定会想办法消磨敌人精锐。

    击垮敌人的阵型。

    总不能到了最后的决战,敌人手里还能马上组织十来万精锐反击。

    从侧面说明,鬼子另有准备。

    大概率是水源投毒,化学武器等等。

    占据空优的鬼子,想要乱丢东西十分容易。

    “将我们压缩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区域内,以化学武器开路,应该是鬼子的第一打算,不过这个不大不小,是一千平方公里还是一百平方公里,无法确定。”

    袁飞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实在是无法确定敌人化学武器的规模,但是想来,这种东西想要覆盖一平方公里都需要极大的代价。

    第二,鬼子准备得十分充足,本来正面23万追着十来万残兵,可到了沧州,鬼子突然就变28万了。

    这没啥,这样反而不会打得太激烈。处于一个对峙时期,这个时候就已经有退不能退的雏形。

    无法确定鬼子是想守,还是想再次伺机决战。

    形成了一个平衡,有拿得上排面的外力介入,都会打破平衡。

    当时,袁飞认为八路要打破这个僵局至少需要40万以上的主力部队。

    而鬼子虽说在走下坡路,但现在还是强势期的尾巴上。鬼子大概只要12个甲种师团,34个普通师团的介入就可以打破这种平衡。

    当然,袁飞考虑的鬼子增援路线是关外到关内,不会从其他战场调兵,从大本营更不可能。

    让东京师团的太子兵过来秋游吗。

    而苇名就是算准这一点,鬼子高层的决心也出乎寻常。

    小和号和船队,本来是要把33师团送到南洋,没想到,兜兜转转又拉回来,还多了一个第五师团。

    按理说,鬼子在前线最初的28万人虽然没有一点动静,但两个甲种师团的调动,也很容易察觉。

    但仔细想想,也不是不可能,现在海上还是鬼子占优势,制海权制空权集于一身。

    而南洋战场,也没什么说的,一如既往的大败,麦克阿色含泪离开菲律宾,英国佬也找不着北。

    就算有了有用的情报,也不一定知会给远在华北的八路。

    袁飞也是听广播才知道英国佬2月就溜了。

    既然已经算了这么远,那么鬼子在决战阶段的准备,一定不仅仅靠一个化学武器,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决战体系在支撑。

    ...

    “兵团司令部告各纵、独立支队:

    1.做好打前所未有决战之准备,摒弃“突围万岁”之思想。我们要打的不是击溃战,更不是保卫战,是一场反包围的歼灭战。

    以“此战之后,华北无战”为核心目标。

    2.在司令部决战命令下来之前,可以适当失地,保存决战力量,确保实控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公里即可。

    3.严守军纪。

    ...

    三纵沈泉指挥部

    读完电报,沈泉乐呵呵的说道。

    “你们看看,一雪前耻的机会就在眼前,娘的,西郭城一战,你鲁昌名誉扫地是小,三个纵队给老子们擦屁股。纵队的脸都被丢尽了。

    老子已经受够了一纵二纵争老大,根本不把我三纵放在眼里的感觉了。

    这头号主力,我三纵也有得争!”

    ...

    按照计划,鬼子的攻击目标,首单其冲的就是南部的献县。

    10月5日,作为佯攻的25、37、53三个师团,打出第10师团的旗号,从三面夹击北方的雄县。

    10月6日,鬼子在雄县的大规模调动就被发现,献县周围,鬼子集结了接近10万的八路。

    穿山甲截获的情报显示,酒井的第6师团,独立混成第8、10旅团,加上独立战车联队,将作为正面攻击的主力。

    “钢军”第五师团,将作为穿插部,在战斗开始后迅速切断献县和其他地方的联系。

    另有,三个步兵联队加4个独立大队作为战略预备队。

    同时,完全取得空优的鬼子飞行集团,将提供空中支援,当初计划的秘密攻击小和号,并没有成功。

    不过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小和号仍处于搁浅状态,螺旋桨也出了问题。

    而他们面前的二纵,兵力勉强有五万七千人。

    5.7万人,想要面对十万精锐鬼子,两个甲种师团,到底是太难了。

    丁伟:“发报!问问司令部的意见?”

    “什么?联系不上?”

    ...

    一架中岛1式战机,在献县北部一处刻意平整过的农田里迫降。

    仔细看的话,飞机上还有不少弹孔,显然差点被击毁。

    袁飞跳下战机,丁伟急急忙忙的过来,问道。

    “司令员,你咋来了呢?万一情报不通和4、6两纵失联那问题可就大了。”

    主要是丁伟还兼任着参谋长,这么说倒是没问题。

    袁飞:“赵刚在4纵做政委兼司令,我放心。”

    丁伟:“老赵全挑了?李云龙呢?又被撸了?”

    “4纵肉食不足,公然组织上万人在黄河干流捞鱼,渔民就说,你这么捞,以后我们都捞不到鱼了。”

    丁伟:“是啊,竭泽而渔不可取...”

    “李云龙呢?他去做思想工作,一听说是打鬼子,老百姓都高兴得不行,一来二去,把青壮渔民全收编了。

    四纵也才六万三千人,黄河北岸十几万老百姓帮他捞鱼,吃不完就炸干挂在身上背着走。

    尤其是这个23支队,人均配鱼量比配弹量还多,没有一件军服上不沾着点油水。

    人老百姓都说这哪是四纵,这是干鱼纵队,我给撸成副的了”

    “?G,不说他了,说说眼前的局势吧”

    (四纵战士:还是老李行,才来没几天,顿顿大鱼大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