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 第36章 货币战争第一招,平价卖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过了好大一会,他们的听力才恢复正常。

    但众人的议论没有半点停歇,相反更加热烈。

    “真的是平价粮!”

    “新旧铜钱一个价,谁说朝廷不管我们的死活。”

    “坏了,我没有带装粮食的布袋!”

    “把衣服脱了,用衣服装粮食。”

    “吾皇万岁!”

    不知是谁,在人群中高呼吾皇万岁,周围的百姓受到感染,声音逐渐连成一片,吾皇万岁的欢呼声,在东市里面回荡。

    在宝默成衣店排队的百姓一头雾水,心里无不在想,市署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就在他们心里犯嘀咕的时候,一个十三四的少年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对着队伍中的一个中年男子大声喊道:“爹,别在这排队了,市署那边卖粮了,大米三百文一斗,粟米一百文一斗,新旧铜钱一个价。”

    宝默成衣店前也炸开了锅,赵齐神情激动,拽住自己爹道:“爹,你...你拿着两贯钱去...去市署买...买粮,我在这里排队。”

    东市百姓的山呼万岁的声音传到了崇仁坊,崇仁坊僻静的角落里,一处略显寒酸的府邸里,身形枯瘦魏征被外边的吵闹声吵醒,他起身披上衣服,点燃了蜡烛。

    魏征的夫人裴氏也醒了过来,她问道:“阿郎,外边怎么了,这么吵?”

    魏征摇头道:“不知道,你接着睡会,我出去看看。”

    裴氏说道:“让冯管家去看看吧!今天难得不上早朝,多睡一会。”

    “冯管家还要帮着他内人做早饭,还是我去吧,夫人好好休息,如果我不回来,到了巳时中(十点),夫人让冯北送你进宫,赴皇后娘娘的宴会。”

    魏征一生清廉,家里也没有丫鬟、家丁,家里的下人只有当年跟随李建成征刘黑闼时,从河北带过来的冯北和他的内人。

    魏征刚刚穿好衣服,门口就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他打开门,正看到喜形于色的管家冯北。

    “怎么了?这么高兴,你儿媳妇生了?”

    冯北提溜着布袋道:“老爷,大好事,朝廷在东西两市平价卖粮,新旧铜钱都是三百文一斗,您给我拿点铜钱,我去排队买粮。”

    “平价卖粮?”魏征问道:“你从哪听到的消息?”

    “老爷没有听见东市那边山呼万岁的声音?您出门看看,街上全是拿着布袋去买平价粮的百姓。”

    魏征闻言皱起了眉头,卖平价粮,他怎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难道是皇帝和长孙无忌他们私自商议的?

    “老爷....”

    魏征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返回房间拿了两贯铜钱道:“老冯,买了粮食一半留府里,一半给你儿媳妇送去,她快生了,不能断粮。”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冯北把钱缠在腰上,背着布袋一路小跑出了府邸。

    魏征看了一眼已经发白的天空,快到早朝的时间了,他甩了甩袖子,大步走出府邸。

    街上全是拿着布袋行色匆匆的百姓,即便是遇到了熟人,百姓们只是点头致意,立刻结伴快速向东市跑去,生怕落于人后。

    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一声长吁声中,马车停在魏征身边,车帘掀开是房玄龄:“老魏,上车!”

    魏征没有马车,他一向是走路上朝:“不用了,我走着去。”

    房玄龄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赶紧上车。”

    魏征一愣:“朝廷卖平价粮的事情,不是你们的主意?”

    “我也是刚刚知道,上车说!”

    太平坊住的是武将,崇仁坊住的是文官,房玄龄和魏征刚到坊市口,几辆马车就追了上来。

    裴寂掀开轿帘劈头就说:“朝廷平价卖义仓的粮食,你们就不和我这个尚书右仆射知会一声吗?”

    裴寂是太上皇李渊时期的旧臣,李世民登基之后,他虽然还兼着尚书右仆射的官职,但早已被边缘化。

    朝中许多大事都是皇帝和房玄龄他们商议之后,就明发天下,根本不会经他的手。

    房玄龄问道:“裴尚书怎么知道是义仓的粮食?”

    “哼哼!”裴寂冷哼了两声:“朝廷除了义仓有粮,哪里还有粮食?那里的粮食都是储备灾年所用,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怂恿陛下动用义仓的粮食?”

    脸色苍白的杜如晦拱手道:“裴大人勿恼,这件事情我们几人事先都不知道。”

    杜如晦吃了李德奖搞出来的青霉素之后,肺疾已经好转,但身体还是虚弱,不过已经能上朝处理政事了。

    当听到朝廷在东西两市卖平价粮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皇帝没有和他们商量,自己做的主。

    如果是房玄龄亦或是长孙无忌提议,他们事先肯定会和自己商量,才会上书陛下,这是几人之间的默契。

    裴寂脸色微变,旋即急切道:“走,咱们进宫面圣。”

    ......

    西市,崔家别院。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正搂着美人睡觉的崔盈,他不耐烦喊道:“谁呀?”

    门外传来周师爷急切的声音:“公子,大事不好了。”

    周师爷一向稳重,没有特别着急的事情,他不会在这个点打扰自己。崔盈强忍着心中的不快,披上皮裘,打开门问道:“出什么事了?”

    “朝廷开始卖平价粮了,新旧铜钱都是三百文一斗。”

    平价粮?崔盈心里咯噔一下,只要粮价稳定,百姓就不会慌忙着把手中的旧铜钱低价卖出去。

    旧铜钱不贬值,他就无利可图,他没有想到,朝廷会另辟蹊径,用粮食稳定铜价。

    “走,去正厅说。”

    侍女在正厅燃起了炭火,崔盈裹着皮裘坐在炭盆边,听着周师爷述说刚刚在西市市署的所见所闻。

    周师爷说完,他问道:“现在正是青黄不接,朝廷哪来的粮食?”

    “我看八成是义仓的粮食,卖粮的是金吾卫,运粮的是右威卫,右威卫的大将军是尉迟恭,他还兼着义仓守卫的差事。”

    崔盈把手放在大腿上,食指不断挑动着,良久之后道:“以粮食平息铜价,皇帝这一招秒呀,可皇帝忽视了一点,义仓里面一大半是百姓以备凶年的粮食,军粮只占了一小部分,根本养不活长安的百姓。”

    周师爷问:“如果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动用百姓的粮食呢?”

    崔盈摇头笑道:“大臣们不会让皇帝动百姓的粮食,周师爷,吩咐所有的粮店,暂停售粮,再派几个人混在卖粮的人中,一旦朝廷的粮食卖完了,就开始起哄,制造恐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