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 第83章 夜香王李孝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说了没,河间王夜梦神农,神农传授给王爷生粪变成熟粪的法子,大唐的百姓有福气了。”

    “听说了没,河间王灵魂飞升仙界,偶遇华夏始祖神农老爷,得到田地增产的法子,硬是放着仙人不做,也要回大唐传授增产之法。”

    “听说了没,河间王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飞上上界,被神农老爷封为夜香王,令其下界传授大唐百姓粮食增产之道。”

    “真的假的?”

    “那还能有假?我二舅姑父姨娘的小儿子就在河间王府当家丁,他那天晚上亲眼看见河间王乘雷龙飞升,一个时辰后又乘雷龙下界的,你想想看几个月前,是不是有天晚上的雷声很大?”

    “好像是有一天雷声很大,我小女儿都吓哭了,我还哄了半夜!”

    华夏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夸张、引申、修饰,这些手段运用的炉火纯青,史大力一炮而红,较之当初的琉璃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乡间地头的百姓都在讨论史大力,文人墨客无不称赞河间王功德,甚至长安城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也在唱。

    河间王,飞上界,神农敕封夜香王。

    长安城,屎尿多,变废为宝大功德。

    延兴门,五里外,沤肥工厂粪肥多。

    黄土地,黑土地,种地就用史大力。

    延兴门外,一帮接一帮的百姓来到沤肥厂,李德奖亲自接待了他们,详细介绍了河间王是如何把生粪变熟粪的,地里上生粪为何会连根坏,以及上粪的比例和技巧。

    李德奖没有任何保留,百姓们只要掌握生粪腐熟的技术,大唐的粮食产量就会大大提升,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一点。

    至于说百姓会了生粪腐熟的技术,会不会影响他的生意?完全不会,你一家人急头白脸拉屎,一年能拉多少?

    李德奖可是掌握着长安城的屎尿独家处理权的,而且还是一百年。

    百姓们满意地走了,对于李德奖的话,他们根本不会质疑,开玩笑,一个王爷会骗他们这一群苦哈哈?

    十文钱一百斤的史大力一天订出去十万斤,约定了收完粮食之后,就来拉粪。虽然第一天只卖了十贯钱,但这只是个开始,后续的销量肯定会爆涨的。

    ......

    河间王府,李孝恭正在发怒,琉璃工艺品被砸的粉碎,李怀仁、管家王贵、亲兵头子四海在堂下瑟瑟发抖。

    “说,这事儿是谁背着老夫干的?”李孝恭怒火中烧,只觉得一口恶气在胸中翻腾。

    外面的传言实在太恶心了,说什么河间王深谙大粪之道,这才在搂着美妾睡觉的时候,被神农老爷召上天,封了一个仙职夜香王。

    什么夜香王,说白了就是粪王!

    可怜呐!凭借南平萧铣的战功,而位列大唐宗室大将之首的河间王,竟然被百姓称为粪王,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人瑟瑟发抖回道:“绝计不是我们!”

    李孝恭红着眼睛恶狠狠道:“查,把长安城翻个底朝天,也要把这个人给老夫揪出来。”

    三人齐刷刷打了一个寒颤,立即道:“遵命。”

    三人抹着冷汗走了,李孝恭却坐在原地,内心久久不能平息,良久之后,案几上最后一件琉璃器化成碎片。

    “彼其娘矣,这特么谁干的?本王一定将你碎尸万段,碎尸万段......”

    远在沣水村为襄城写着情书的李德奖,忽然打了喷嚏,笔尖一划,快写满字的诗笺完蛋了,还得重新写。

    李德奖也不生气,重新铺上诗笺,俗话说,一声想,二声骂,三声感冒啦。

    刚刚那个喷嚏洪亮且威力巨大,足以可见襄城的殷切思念。

    ......

    桩子看着磅秤上的数字直打摆子,那天老丈人告诉他沣水村的麦子亩产六石,他心里震惊,但还是有点打鼓。

    于是他当天晚上没有回家,又在沣水村待了两天,反正麦子已经堆在打场了,晚两天脱粒也没事。

    桩子是个能干的,带着工厂的几个小伙子,三天的功夫,硬生生把三十亩地全部收完脱粒。

    产量出来了,三十亩地总共收了一百八十七石麦子,真真的亩产六石呀。

    打摆子不光是他,所有来沣水村帮忙的姑爷、外甥、亲戚都面色涨红,看着打场上的麦子,目露金光!

    “爹,这麦种您得给俺留点。”桩子瞪着眼睛说道。

    刘老汉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麦种可以给你,但是有条件。”

    “俺知道,黄土地,黑土地,种地就用史大力。”

    “哎,还有一个条件,你得拿麦子来换,一斤半麦子换一斤麦种,不是你爹我贪财,上次开会公子说了,这是死命令。”

    桩子喜笑颜开:“好说,好说,一斤半麦子换一斤麦种,已经是俺赚了,过两天俺就把新麦子给您拉过来。”

    “一会去马管事那里签保密协议,麦种拉回去之后别乱说,等明年收了麦子,让别人看到真真的产量才能说,别人找你要麦种,不能白给,最少一斤半换一斤,马管事会带人去查的,被发现咯,你以后就种不了高产麦了,到时候爹也保不了你!”刘老汉殷切嘱咐。

    桩子拍着胸脯道:“放心吧爹,就是您不说,这好事也得瞒着。”

    大唐的百姓是朴实的,也是封闭的,他们往往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看不到真实的产量,即便是官府拿着大喇叭去村里面吆喝,宣传麦种亩产六石,免费发放。

    他们只会乐呵呵听完你白活,领了麦种回家立刻会磨成白面,蒸成白面馍,吃的时候还不忘骂你。

    亩产六石?真有亩产六石的粮食,还用老子吭哧吭哧卖力种地,养活你们这一群夯货?

    沣水村的亲戚们,就是李德奖立的宣传样板,等他们拉着麦种回去,冬天种下,来年收获的时候,他们村子的人看到真实的产量,自然会趋之若鹜,这高产麦子不就推广开了。

    至于剩下的麦子,除了沣水村自留的麦种,剩下的李德奖得全部拉走,老爹那边还有封地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