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四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要杀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哥死前的动静,他们这些兄弟或多或少都知道,朱棣担心的起身,小心翼翼的靠近朱元璋。

    “搞哄么。”

    朱元璋大怒,老四的神情,朱元璋看得明明白白,上前就动手,老当益壮。

    “父皇,儿子错了。”

    朱棣松了口气,连忙讨饶。

    就像小时候一样。

    那时候有大哥在,这种时候,大哥就会护着他们,父皇都会给大哥几分薄面。

    “他敢抗旨不来,咱还不封他了呢。”

    朱元璋冷哼。

    “咱的大军不敢北上,他手里精兵天下无敌,岂能把咱放在眼里,说不定还瞧不上。”

    “怎么会。”

    朱棣急了,“大明天下,他安敢不动心。”

    “嗯?”

    “儿子又说错话了。”

    子怕父。

    朱棣痛苦又快乐着。

    “他不来,咱如何封他。”朱元璋收回了手,对于眼前的老四,朱元璋内心也是满意的。

    就自己的那些儿子里,如今能拿得出手的,还就是这从小调皮的朱棣。

    小时候就胆大包天,和徐家的姑娘眉来眼去的。

    “儿子再写密信回北平,骂他一顿。”

    “算了吧。”

    “我是看出来了,你这儿子并不怕你。”

    “大哥也不怕父亲。”

    朱棣接过话,最后一个字刚说完,朱棣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果然。

    朱元璋沉默了。

    朱棣低下头,这种时刻,还是不要刺激父皇的好,父皇今日能改主意,明日也能改主意。

    其实朱高炽没来应天府,朱棣是松了口气的。

    媳妇儿子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朱棣觉得自己在父皇的心中越重要,反倒是一家子来了应天府,那就只能看父皇心意了。

    真要来应天府。

    至少要等自己全面接管应天府的军权,最好能引入北平的军队,如此才是妥当。

    “老四,不要怪父皇。”朱元璋平静的说道:“嫡长制关乎天下稳定,是国家安稳之根基也。”

    “今日咱改变主意,因为你儿子赢了,只此而已,为了大明,咱愿意让步。”

    “但是嫡长子没有错,你的嫡长子会继承你,你儿子的嫡长子,会继承他的,如此才能避免父子相残,兄弟相残,不让国家陷入内陆啊。”

    “父皇没有错,错的是儿子,儿子有野心。”

    朱棣低着头。

    “你是好儿子,咱从来没对你失望,只是你跟养了个好圣孙。”朱元璋自言自语:“三代之治,大明之福,天下之福。”

    人算不如天算。

    老大壮年病逝是朱元璋没有料到的。

    老二急病而亡,也是朱元璋没有料到的,老三听说也病的严重,朱元璋派了太医去,山西并没有阻拦,回来也确认了。

    老四的异军突起,以及老四儿子的改革,同样是朱元璋没有料到的。

    太多的没有料到。

    一个接连一个的打破朱元璋的计划,朱元璋内心颇为困苦。

    “老天真喜欢跟咱开玩笑啊。”

    朱元璋感叹。

    “难道又要杀人吗。”

    听到父皇的自言自语,朱棣情不自禁起寒颤。

    周边的太监们,更是屏住了呼吸,深怕引起圣人的视线。

    朱元璋突然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朱棣吓了个哆嗦。

    “你儿子不来,让咱的计划落空了啊。”朱元璋喃喃道:“这是逼着咱杀人呀。”

    朱棣迟疑。

    父皇要杀谁。

    ……

    朱元璋的旨意,突然下旨要求燕世子来京城。

    “这很奇怪呀。”

    “燕世子怎么可能来京城,如此岂不是自损颜面。”

    “除非圣人和燕世子有私下达成的默契。”

    “你是说?”

    “圣人有易储之心啊。”

    “哐当。”

    那人的筷子掉落地面。

    事情就怕人揣摩,天下聪明人太多了,这么多聪明人揣摩一件事,猜来猜去的,总有猜到真的。

    真真假假,谁也无法确认。

    但是应天府的确有了谣言,其中也有圣人的易储之心。

    应天府各种离奇的小道消息,还有塞外的捷报,整个朝堂都慌乱了,更慌乱的是皇太孙一系。

    “听说圣人有易储之心啊。”

    “会不会想要易储给燕王?”

    “至皇太孙于何地。”

    黄子澄听到了一些议论,在屋中来回的踱步,他不是傻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此时的他终于感觉到了不对,越想越脸色苍白。

    郭英的调离。

    几位官员的调离。

    不少外地的文武官员入京。

    应天府禁军的将领,重要的职位全部换了人,要么是圣人当年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要么是圣人的养子。

    朱元璋布局能力很强。

    不光在文官阶层打造了老中青阶梯,同样在武官阶层打造了老中青阶梯。

    老一代的凋零了,但是有对朝廷忠心耿耿的郭英,忠厚的耿炳文,其余的中青一代也成长起来。

    平安,吴杰,赵安,盛庸,铁铉,张玉,卢震,马宣,毛遂等等。

    所以朱元璋牢牢的控制局面,没有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和心意,哪怕是皇太孙一系也得按照朱元璋的规划来。

    “齐泰呢?”

    “齐泰的管家说他病了。”家里人出面说道。

    “好你个齐泰。”

    黄子澄破口大骂,他算是看明白了,齐泰早就看破了圣人的计划,可他竟然一点口风也没有透漏。

    黄子澄眯起了眼,露出了凶光。

    这位才能水平不提,但的确也是个“狠人”。

    应天府的禁军指望不上。

    松江府。

    数百艘战船停靠着码头,上万名水兵驻扎此处,正是朝廷编练水军的地方。

    水寨,战船,水兵。

    江淮之富,结合南方之力,编练水军的速度很快。

    李景隆洪武十九年承袭曹国公,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在应天府皇太孙一系的眼中,是根正苗红的勋贵。

    因为此人和北平没有什么交集。

    有名官员找上了李景隆。

    “什么?”

    “你不敢?”

    “这如何使得。”

    “曹国公,天下社稷尽在你手啊,难道你要眼睁睁的看着天下社稷亡吗。”

    “那北平的改制,难道曹国公没有听过。”

    北境在明初还真没有什么大地主。

    但是江淮不同。

    南方的大地主多。

    大地主自己不会种地,需要佃户为他们种地,而北平的工业化把人口吸收走了。

    北平的地主们过得很惨。

    既不能空田,却又招不到佃户。

    田怎么办呢?

    地主们有钱,有些人去做了生意,他们宁愿空着,也不愿把田交出去。

    但是北平的新法。

    田不能慌,荒田者会被官府没收田地。

    这是要命的。

    地主们是谁?

    读书人,官员,勋贵,武将,商人,藩王,未来还会包括太监。

    他们都需要靠佃户来种地。

    北平的地主们,最终无奈的加入了工业,放弃了田地。

    毕竟他们从无到有看到了工业的前景。

    可是天下地主没有见过啊。

    他们很惶恐。

    “夺地主的田,分给军户们,如此歹毒的招数,分化人心,败坏道德。”

    李景隆还是不敢。

    “难道要皇太孙亲自求你吗?”

    官员大怒。

    李景隆无奈至极。

    事情找到了他,他就没有了退路。

    他就是选择了圣人,圣人却年龄大了,还能活多久呢,圣人的身体可不太好。

    可李景隆又和北平没有交情。

    而且他的女儿嫁给了晋王次子,如今晋王一家都被燕世子关押。

    到底是选择燕王还是皇太孙呢。

    李景隆暗中想到。

    “只要燕世子抵达应天府,我们会提供情报,找准机会,请你务必一击成功,当场……”

    那官员做了个杀的手势,狠狠道:“燕王父子。”

    “你们这是逼我啊。”

    “其余的事情我们来安排,你只需要安排做事的人,必须是精锐,等候我们的安排即可,什么都不要你操心。”

    “事成后你安排处理妥当你的人,有我们这么多人帮助你遮掩,你怕什么。”

    “放心吧,圣人查不到你的头上的,锦衣卫也有我们的人。”

    这句话李景隆相信。

    皇太孙一系毕竟脱胎于太子一系。

    什么叫太子一系?

    满朝文武都是太子的人。

    这就是朱元璋当年为何快刀斩乱麻,快速的指定了朱允?勺黾坛腥说闹饕??颉

    朱元璋当年有多信任太子,太子遗留下来的势力就有多大。

    这是大势所趋。

    朱元璋必须要考虑满朝文武的心思。

    “北平精兵失去了燕王,最后还不得乖乖归顺朝廷,只要拉拢分化一二。”

    “曹国公,你就是朝廷的柱石啊。”

    李景隆深呼吸两口气。

    这件事。

    如果真能杀掉燕王父子,北平的精兵的确很难成为威胁,就算有野心的人,也只会四分五裂。

    威逼利诱下来,不怕不服从。

    但是到底能不能瞒过圣人,不让圣人想到自己,李景隆感到顾虑。

    至于能不能杀死燕王父子,李景隆没有怀疑过。

    在应天府。

    如果皇太孙一系的人,齐心协力的要掀桌子,只为了刺杀两个人,刺杀不成功才是奇迹。

    应天府阴云密布。

    许多人盼着朱高炽来。

    “小王爷的改制,对于社稷是有利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所有人都可以获利,只是当下人们习惯了田的存在,其实田的利润比起工业的利润,九牛一毛而已。”

    有南方在北平做生意的人宣传道。

    过了几日。

    此人突然暴毙而亡,从此,再也没人敢在应天府城中,当众为工业化道路讲话。

    不同意义的流血发生了。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