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十三章 难缠的秦王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山。

    “好稀罕的物件。”

    一群外地人,看着眼前自己动的“铁怪物”,发出了惊叹。

    “你们这里谁做主?让他赶紧过来,有话要问他。”

    穿着华贵,趾高气昂,远处的矿工们,畏缩的头也不敢抬起。

    人群中的工头无奈。

    不敢等贵人发怒,只能使唤人跑去喊东家,一边忐忑的走上前应付眼前闯入的陌生人们。

    “东家马上到,贵人们来自何处?”

    “是你该问的吗?”

    “啪啪。”

    “哎哟。”

    竟然说打人就打人,毫不讲道理。

    工头挨了几鞭子,趴在地上到处乱滚,吓得远处的矿工们瑟瑟发抖,只敢看不敢出手帮助。

    平日里打架,只要工头一声令下,矿工们不怕事。

    但得分人。

    眼前一帮人的态势,明显不是他们能得罪。

    “装死就让你真死。”

    见惯了“刁民”的作态,有人开口威胁道,轻易的拿捏住对方。

    果然。

    闻言后。

    工头立马爬了起来,动作娴熟,一点儿也不敢耽搁。

    “哼。”

    “这东西是你们打造出来的?”

    “是燕王府的。”

    “好大的口气,别说不是燕王府的,就算真是燕王府的,只要我们开口,那也得送上门来。”

    连燕王府的名头都吓不住对方,工头犹如鹌鹑一般,仿若老实巴交的农户。

    “你留下来。”

    人群中。

    被围在中间的老者不耐烦的发话。

    向来只有商人跪求他,哪里有他等商人的道理。

    “告诉此地东家,不占他的便宜,把图纸送一份,我们只在西安使用,不挡他的财路。”

    既然打出了燕王府的旗号,老者认为要留点余地。

    西安。

    难道是秦王府的人?

    工头有他的小聪明,悄悄记住了这个信息。

    这些人的做派。

    让工头想起了年轻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前朝,恐惧从心里升起,半丝主意也无。

    在差的道理,那也是道理,总能沟通说话。

    就怕不讲道理。

    无缘无故走在路上被勋贵杀了,百姓无处说理,说不得还要向勋贵赔钱。

    “走吧,燕王府的人还等着,不能耽误了时辰。”

    老者大半辈子活在旧朝。

    原来是旧朝的老吏,后来眼见大元覆灭在前,摇身一变成为了明朝的官。

    随着大明的科举,越来越多正途出身的年轻官员占据了要职。

    前途已然无望,老者选择了投靠藩王,当一名藩臣。

    一等的人才往朝廷跑,不会舍本求末。

    所以老者轻松的冒头,狐假虎威是他拿手本事。

    而且随着朝廷严苛的律法,官员但凡敢违法,必定被杀头滚滚,老者也怕呆在朝廷。

    还是王府好。

    保持了旧朝的习气,带动了好大一波人。

    旧朝。

    百姓不叫百姓,叫草芥。

    打骂是常态,棒杀是常例。

    近百年的时光,从上到下蔓延的风气。

    以至于地方大户也是如此。

    哪里还有仁义礼智信。

    正所谓礼崩乐坏。

    读书人也不敢把道德挂在嘴上了,容易引来灭门之祸。

    像朱元璋把百姓挂在心上,打出恢复中华的旗号,才是黑夜里的一缕曙光,吸引了无数的仁义之士加入。

    中华是什么?

    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中华是一种文明。

    洪武至今二十余年,最大的努力,就是在为恢复文明而奋斗。

    让人间开始恢复中华传统。

    仁义礼智信。

    好是哪些行为,不好是哪些行为,倡导人们要做道德的事,不能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旧朝的这位老者,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改变不了。

    如果他还在衙门当官,必定引来朱元璋不留情面的一刀。

    老者有他的智慧,主动离开了朝廷,但又不愿意放弃权利,仍然在作威作福。

    三言两语布置妥当,留下了一名得意洋洋的年轻人。

    ……

    千门万户瞳瞳日,却将新桃换旧符。

    北平城内。

    街衢店肆焕然一新,士庶商民摩肩接踵。到处炸响着爆竹,到处飘溢着酒香。

    市井间,小摊小贩的脸上,洋溢着笑脸。

    “北平的人口,比西安要多啊。”

    一行人穿梭在人群中。

    “西安有莫长史的治理,以后必然超过北平。”

    随从们拍着马屁。

    秦王府长史点了点头。

    西安是六朝古都,底气强过北平。

    他有信心超过北平。

    其实现在的北平,人口很稀少,并没超过西安多少人口,所以他信心十足。

    在宋以前。

    北方是汉人活动轨迹的绝对中心地区。

    人口十倍于南方。

    辽金元。

    北方的汉人源源不断的逃入南方,造成了数千年来,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

    为朱元璋光复天下创造了条件。

    也促进了南方的大开发。

    整个南部得到充分的发展,水利设施兴建无数,令人色变的瘴气,随着森林的砍伐,也消散一空。

    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的良田。

    湖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南京,在不可计数的汉人开垦下,变成了熟地。

    洪武初年。

    因为北方人少,从南方往北方移民人口,此举改变了自古以来,北往南移民的态势。

    本应该满是人口的北方,变为了地广人稀,让每人可分田五十亩。

    二十年的时光下来,虽然人口暴涨,但只论北方,不算全国,北方的人口,仍然没有恢复宋以前,北方该有的人口规模。

    百味楼。

    最近新建起来的一座酒楼,有南北菜肴,适当的微调了口味,种类齐全,大受欢迎。

    燕王府长史葛城早已恭候多时。

    双方见面寒暄一番,礼毕后登上雅座。

    提前两日,葛城派人告知酒楼的掌柜,准备了丰富又不奢靡的菜肴。

    酱爆鸡丁,酱香味浓郁,甜而不腻,令人食欲大开。

    觥筹交触间,筷子连连。

    夹上一块芙蓉鸡片,外观雪白漂亮,清香鲜嫩,美味可口,忍不住多吃两口。

    然后又是酸辣肚尖,酸酸辣辣、一洗味蕾。

    松鼠鱼和响油鳝。

    ……

    “燕王打了大胜仗,无人不称赞,连我们西安城的百姓,也人人欢乐,庆祝大胜。”

    “前番年节,街道上满是鞭炮声,比旧年热闹了三分啊。”

    有人打开话题。

    莫长史代表秦王,自持身份,微笑不言。

    “上乃天恩信任,下乃将士奋勇作战,性然燕王不负众望。”

    葛诚笑道。

    “秦王和燕王是亲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如今秦王有难,燕王理应出手拉秦王一把。”

    老者终于开口,老气横秋。

    “燕王的归期未定,恐怕难以插手,不如先去别家,以免坏了秦王的大事。”

    葛城关心道。

    老者露出自信的笑容。

    人情世故他最懂。

    “老朽相信燕王很快回来,别处也不如燕王的威信,就在北平等。”

    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

    但燕王也是藩王。

    大军在他手中,战事已定,没有逗留草原的意义,还容易惹祸上身。

    如果燕王不主动放下兵权,反而贪恋。

    哼。

    老者相信,京城的一帮官员必定不会错过弹劾燕王的机会。

    太子才是正统。

    维护太子,打消一切潜在的风险,是东宫老臣们的责任。

    同为老人,老者有把握,就算燕王不懂道理,他身边的人会懂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