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母后是武媚娘 > 第120章 世间至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弘儿,这有什么好看的,宫里多的是,你看看母后发饰上有多少璎珞。”

    “母后您细看!”

    武媚娘听儿子的话,那双美眸盯着几个璎珞,儿子给自己的三个璎珞确实和自己发饰上的璎珞有些不同,所用珠宝玉石不多,确有一个穗子,穗子很大,呈明黄色。

    看来儿子让自己看的就是这个穗子,武媚娘仔细看了一阵,伸手从儿子手中接过,此时细细摸了几下,脸上已经微微变色。

    “这材质不对!”

    “还是母后厉害,母后还记得临湖殿不远那片棉花么?”

    “棉花?”

    “弘儿给那片地里的植物重新起的名字,形如棉,白盛雪,蓬松如絮,而之前太极宫种此物当花木观赏,弘儿就给它起了棉花这个名字。”

    “记起来了,你特意将那块地里的东西都要了。”

    “这就是棉花纺线之后制作的。”

    武媚娘此时来了兴致,细细查看起来,又用手试了试这些棉纱柔韧性,她并不是五谷不分之人,相反,十四岁之前,武媚娘也过过不短时间的苦日子,所以对许多东西,都是很了解的。

    她可不像自己那几个儿子,长在深宫,许多东西都没什么见识。

    此时仔细试过几个璎珞,武媚娘脸上的神色已经完全改变,此时再看儿子,眼中惊喜,早已遮掩不住。

    “弘儿,今日先不去东宫了,我们去见你父皇。”

    几个璎珞此时给了武媚娘太多震撼,这种全新的材质,让武媚娘一时间爱不释手,回大明宫一路上,武媚娘都在把玩几个璎珞,仿佛这是什么珍贵的宝物一般。

    而她看向李弘的目光,慈爱中那丝毫无遮掩的赞誉,对自己这个儿子,武媚娘是越看越是喜欢,而他自从和自己和好以后,也不断给自己这个母后带来惊喜。

    此时回想,儿子给她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一时间竟是数不过来。

    而今天这几个璎珞,做璎珞的棉纱,则是李弘给她带来的最大惊喜。

    棉纱,这手感虽不及丝绸,可是却比麻好了太多,韧性和拉伸也不低于丝麻。

    再看它染色的性能,这几个明黄色璎珞太能说明它是极容易染色的。

    一种完全可以替代丝麻的新材料,而武媚娘拿着几个璎珞,已经在回想那片棉田的产量了。

    可以肯定,这种东西若是种植起来,其成本远远低于丝绸,甚至低于麻料。

    左银台门已过,武媚娘已经欣喜搂住儿子,此时捏着几个璎珞,将儿子紧紧搂进怀中。

    李弘那个郁闷,母后只要一高兴,他就成了抱抱熊了,唉,母后总喜欢这样,也有些不太好啊,太软了,太香了,让自己心中想高坐明镜台都做不到。

    心中挣扎,不过真香,自己老婆要是以后和母后一般大,也能保养如此好,那多好啊!自己每天非和她梅开三度不可。

    “弘儿,这一次你可是给我们大唐立下了大功了。”

    “如果用这些棉纱织布,那织出来的布又会如何呢!母后现在就期待了。”

    “母后,弘儿已经着手用这些棉纱织布了,只要织出来,第一时间就给母后做一身衣服,让母后试穿。”

    看着儿子,武媚娘眼中是炙热的喜爱,此时根本就忍不住,在儿子颊上狠狠亲了几下,紧紧搂着儿子。

    母后,你又想凶杀了。

    紫宸殿已经到了,武媚娘下了凤辇,拉着儿子的手,此时脚步都比平时快了许多,几乎是跑进紫宸殿的。

    武媚娘进了紫宸殿,一个宫女差些吓瘫了,因为她正给唐皇在暖脚呢!

    也幸亏今日武媚娘实在是心情大悦,根本没多看她一眼,只让众人赶紧退出这里。

    李治今日也有些懵懂,自己的皇后不是说去东宫坐坐,怎么这般火急火燎又回来了。

    平时也没见她如此不稳重,走路都快了许多。

    刚才他还想趁媚娘不在,多让宫女给他暖暖脚呢。

    此时看媚娘拉着儿子,满脸欣喜样子,李治赶紧让媚娘拉着弘儿坐在他身边。

    这下可好,武媚娘直接让儿子坐了中年,李弘瞬间坐在了c位之上。

    “陛下,快看看这东西。”

    武媚娘提着璎珞,就递给李治,李治摸不着头脑,还是接过。

    查看了一番,高宗李治也察觉了这东西下吊着的穗子不是绸麻做的。

    “陛下,看出来了么?”

    “这不是绸麻。”

    “这是棉,就是上次在临湖殿,弘儿要下的那片棉花地里的东西做的。”

    “此事当真!”

    “父皇,母后,东西就在这里,东宫那边已经在忙着用棉纱织布,不出几日,布料就会做出来了。”

    “布料,棉花,棉布!”

    高宗李治瞬间站起,身为帝王,他此时已经想到许多,这东西的韧性和拉伸都不错,不下于丝麻,若是真能织布,那对大唐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这可是解决国计民生的好东西啊!

    此时天下人最注重什么,无外乎温饱,穿的暖,吃的饱才是百姓的根本需求。

    一种全新的布料,能解决多少百姓的穿衣问题。

    如果这种布料保暖不错,大唐冬季会少死多少人,边疆的战士又有多少免于苦寒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人的高度决定了他的思维,高宗李治此时的思维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

    “弘儿,这种棉花,父皇现在就给你土地,你能种多少就种多少,你看看这种棉花需要什么样的土地种植,长安近郊,不,关中所有的土地你都可以随意选择。”

    “还有人手,媚娘,让户部和太常寺全力支持弘儿。要多少人给多少人,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还有工部,织布所需要的器械工部全力打造,不得怠慢。”

    此时的李治,双眸之中的神采少有的璀璨夺目,让人又重新领略了这位帝王的不凡和伟岸。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

    纵观整个唐代,高宗都可以称之为一代明君,只是前有太宗李世民,后有一代女帝武则天,让他的光辉被遮掩太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