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母后是武媚娘 > 第168章 釜底抽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后大唐官员考核,吏部会将官员家中子女的教育也做为一项考核内容,是子女,而并非子,此项先在长安试行。

    吏部的官员考核,此时竟然加了这样一条,长安的权贵,尤其官员阶层,能不震动,谁家还没几个女儿,谁家还没适龄求学的女子。

    这是送女儿去国子监女学还是不送,他们都需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将女子入国子监学书和他们的实际利益捆绑,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让他们不得不去正视。

    难道真的要和皇后以及太子对抗到底,到时候以当今皇后的做事风格,不做几个榜样才是怪事。

    轻则罢官,重则怕是没有上限,定你一个欺君罔上之罪,这位娘娘也是做的出来的,以前又不是没有过,砍下的人头又不是没有他们金贵。

    除了官员考核加入子女受教育程度这条以外,另外一条皇命才是真的震动天下。

    以后皇族选秀和皇亲国戚迎娶,筛选女子有无入学国子监将做为重要筛选条件,后宫九嫔之上,皇亲国戚家中正妻,必须有在国子监求学经历。

    也就是说以后选秀,有在国子监求学的女子,将有重大的优势,并且不在国子监求学,不能在后宫爬升到九嫔以上的位置。当然,之前的不考虑此项。

    这一条让李弘苦闷不已,这不是专门为自己设立的一条。

    父皇年迈,早就不关心啥选秀了,此时选秀出来的女子,也就他这个太子关心了。

    以后自己做了皇帝,自己后宫就要加上这道紧箍咒了。

    不过李弘毫不犹豫的支持母后,本来女学之事,他就是站在母后这边,其实压根就是他发起的。

    这道皇命,其实无形中也拔高了有学识女子的地位,毕竟皇家是天下楷模,是众多权贵效仿的榜样。

    当以后娶有学识女子成为一种攀比或者炫耀的资本,有钱有势人家,怎么会不送自家女子入学。

    这四道皇命,即设立标杆,也为国子监女学的学生谋了很大的优势,甚至隐隐将有学识的女子社会地位拔高好几筹。

    这还仅仅只是开始,以后肯定还有更多的政令偏向国子监女学。毕竟朝堂上坐着的那位,本身就是女人,而且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

    于她来说,女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她做许多事也就更加顺理成章,大概这就是所谓水涨船高。

    女学,她必然是毫无保留的支持。

    而且,此时的太子也是完全和她站在一起的。陛下那边,多多少少有些抵触,却也不会有太明确的立场,或者说,陛下不想管许多事情,他此时心中所求并非这些。

    长安官场还有豪贵阶层,这几日吵开了锅,是大家齐心竭力继续和娘娘以及太子对抗,还是就坡下驴,送家中女儿求学,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

    就在争吵和对抗此起彼伏之时,有一群女子随着太平公主进了国子监。

    她们包括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武媚娘出身的武家,还有一群皇族女子,也就是陇西李氏,这几个大族女子帅先进入国子监女学读书。

    他们几家和皇族一直关系密切,和皇族共同进退。

    可是这一次的站队,还是让长安上层震惊不已,因为这几家妥协的太快,似乎其中隐隐有什么隐情。

    而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除了这几家送家中女儿入国子监女学,还有两家也送家中适龄女子入国子监女学读书,而这两家的出现,着实让人惊掉下巴。

    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谁也想不到这两家会让家中适龄女子入国子监女学读书,虽然这两家根基不在长安,在长安的本家适龄女儿只有几个,可是就这个态度,足以让所有人下巴掉了一地。

    这两家可不像前面几家,和皇族关系密切,和皇族共同进退。

    这两家甚至可以说和皇族有很多的恩怨纠葛,从开朝就是如此。按照后世说法,就是山东豪族和陇西李家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这是怎么回事,所有人不解,可问题就是这两家的女儿已经和前面几家的女儿一起进了国子监女学,一起在女学开始学书。

    事实摆在面前,不管你信与不信,事实都在那里。

    大明宫一处宫殿,这里比较偏僻,并不在含元殿和紫宸殿的中轴线附近。

    整个宫殿此时人来人往,好不忙碌,一阵阵的纸墨香气从其中飘散,几位朝廷官员正在查看眼前刚刚新鲜出炉的几本书册。

    书册墨迹干透不久,淡淡的墨香在手间缭绕。

    而大殿之中,李弘正在忙碌,看一群工匠正在将一张张纸张在排版好的活字木版上印刷出来。

    印刷出来的纸张晾干,归类,装订。

    活字印刷,这是这几天李弘一直在忙碌之事,也是他管理国子监以后第二个大动作。

    其实自从上个月月末在国子监女学之事上遇到麻烦,李弘就开始着手让人秘密制作活字,身后自然是高宗李治和武媚娘的绝对支持。

    也许在办女学这件事上,高宗的态度极为暧昧,有一种旁观者的风采,可是见识到活字,他的支持最为坚定。

    为此,甚至在办女学这件事上完全倒向自己长子这一边。

    活字印刷,看似简单,其中却能改变许多东西,甚至整个大唐皇朝的上层社会架构。

    李治敏锐的嗅闻到这一点,所以对儿子的支持不遗余力。

    所以,短短时间,活字印刷的书册已经制作出来,李弘在殿中查看了一番,就离开这座大殿,旁边偏殿之中,几位大人正看着书中书册啧啧称奇。

    等李弘进来,几位大人赶紧见过太子。

    “好了,免礼,书册几位老大人也都看过了,觉得如何?”

    “字迹规整,篇幅清楚,每个字的间距都极其相似,殿下,这已经达到了我们先前的预想。”

    “是啊,本宫也很满意,尤其是出书的速度,比起之前人力抄写,快了许多,尤其大批量印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