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母后是武媚娘 > 第241章 一些改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武科是皇家掌控朝政和军队的手段,这两样李弘要握在手中。

    其实这些手段,世家大族依旧有破解之法,要想让平民百姓大量进入科举和武科,还需要用印刷术和造纸术来进行冲击。

    这两项李弘已经着手安排,今天范阳卢家来宫中,谈的就是活字印刷继续扩产的事情。

    这两项技术的推广,必然会带来印刷品的数量在整个社会层面的剧增,从而压低价格,让布衣百姓,具体就是富农和自耕农阶层有望成为科举和武举的主力军,从而打破门阀贵族阶层控制科举和武举的问题。

    朝堂和军队,李弘会一步步剔除门阀贵族的势力,将其掌控在手中。

    以后朝堂之上,皆是天子之臣,大唐军队的将领,皆是天子门生,而不是朝堂和军队拉帮结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身和身后巨大的家族利益。

    而今天,李弘放手让这些世家大族种植高产作物和棉花,是要查探他们掌握的土地和人口,这是此时大唐整个社会的最大痼疾。

    农耕社会,基础永远是土地和人口,这两样再这般被门阀贵族蚕食,大唐将不可避免走向衰败。

    短期内,这些作物不可能做到大规模种植,世家大族自然不会介意朝廷掌握着这些信息,毕竟他们家底丰厚,展示给朝廷的只是冰山一角。

    可随着这些作物大规模种植,冰山就会渐渐完全显形。

    时间,一切都需要时间。这就是一场李弘和门阀世家的时间对耗。

    大唐的病源在门阀贵族这里,而朝廷此时还离不开门阀,如果真的将门阀贵族一刀切,像是唐末那般全部拉到黄河边咔嚓砍了脑袋,只会造成整个社会秩序的彻底崩塌。

    五代十国之乱,任何人都不想见到,李弘更不想。

    李弘要的,依旧是和门阀合作,而且是更亲密的合作,不过门阀要在皇室的掌控之内,不能像之前,完全是野蛮生长,以至于到了和皇族内耗,暗中掌控国家更迭,皇权交替的程度。

    李弘不介意短期内门阀依旧控制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介意他们掌控着大量的社会资源。

    但李弘不会允许门阀贵族无限野蛮扩张,将大唐蚕食的千疮百孔。

    路需要一步步走,此时李弘迈出的仅仅只是第一步。

    整个四月,长安沉浸在淡淡的花香之中,两个刚刚出生的女婴给沉寂的皇宫带来了许多生气。

    太后寝宫这里,武媚娘到了此时,每天都会让昭容将两位小公主抱来,让两个小丫头陪她好一阵子。

    之前武媚娘喜欢让儿子陪着,此时更喜欢抱着两个孙女,李弘发觉,自己失宠了。

    当然,这是玩笑。

    整整一个月时间,李弘都在忙国医馆和女学这边的事情。

    而这一个月,长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此时一些上层社会的孕妇临产,会想方设法将孕妇送到国医馆。

    妇科在大量招人,以至于李弘不得不重新将一处空置的藩王府邸用作妇科使用。

    妇科此时已经独立出国医馆,拥有了自己的学习和办事场所。

    而为了应对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妇科已经大量从平民之中挑选适龄女孩,从小开始培养她们,当然,也大量招收十五六岁的女娃,让她们只学剖腹产相关知识和技巧,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孕妇潮。

    仅仅一个四月,林清雪亲自主持了超过上百例的剖腹产手术。

    几近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在这个难产很频繁的时代,俨然是一个奇迹。

    当然,能顺产的尽量顺产,不过遇到难产,就要进行剖腹产了。

    这和后世妇产科的模式已经基本一样。

    妇科这里能给孕妇又一重保障,自然吸引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来这里待产。

    而随着进行剖腹产的孕妇人数极具攀升,双胞胎此时也大量出现,难产的孕妇之中,许多其实都是怀了双胞胎。

    这些双胞胎的出现,也印证了从古至今,其实华夏人的基因没什么大的变化,之所以古代双胞胎极少,就是死于难产的太太多。

    想到国医馆待产的孕妇人数还在激增,上百万人口的长安,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是在开玩笑,而此时的高生育率更是将人口的规模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五月,能够独立进行剖腹产的女医者已经到了两位数,而进行的刨腹产手术也达到了上千例。

    依旧是恐怖的成活率,难产而亡在国医馆已经基本消失。

    此时长安来妇科这里待产,几乎成了孕妇最好的选择,毕竟没有哪户人家愿意面对自己家产妇难产无法救治的场面。

    整个五月,朝廷还做出了一个重大决议,凡是落户长安的大唐子民,包括在长安定居三年以上的外国友人,在国医馆妇科待产,不收取任何费用,甚至由国医馆妇科专业人员教授待产母亲一些育儿技巧和知识。

    朝廷还免费提供给每位待产母亲一日两餐的营养餐,好吧,这项有钱人家看不上,不过能真正帮到社会底层家庭。

    一时间,长安的地价都不断受到冲击,而不知不觉之中,物价极高的长安城,人们渐渐发现一些东西的价格已经悄然降低。

    有人在刻意控制长安的物价,当然,能够控制长安物价的只能是官方,可做这些事的肯定不会是官方。

    官方在这个时候,是不会露面的。

    此时李弘的手已经伸到商业这块,阿伊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去了太极宫七次,而丝绸之路上运输的货物,两个月竟然提升了有七成之多。

    除了借助阿伊莎渐渐控制丝路这条最重要的东西方贸易路线,李弘在四月还私下接见了长安城中最大的十几家商户,以极强硬的手段约束这些商户。

    商人此时可没后世那般很高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时代,商人可没什么人权。除了有钱,他们啥也没有,甚至有钱都不能穿绫罗绸缎。

    约束他们,对于皇权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当然,李弘也给他们一些特权,长安物价自然就一跌再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