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身为刘禅的我不再咸鱼 > 第四十六章:诸葛亮、土地(三更送上!将会…

第四十六章:诸葛亮、土地(三更送上!将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冉冉过去。

    一月底,成都城周围的道路焕然一新。

    攀枝花矿脉和周围的工坊也开始了急速的运转,大量的资源涌入了成都城。

    这些都转化为了战略储备的资源,也有一部分被带去为无当飞军作为战略准备。

    而同时,一道法令也是从尚书台传达了出来。

    【从今日开始,蜀中的土地“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除了土地的归属权外,一切属于世家。】

    【鼓励开拓田亩,开出来的土地全部归于私人】

    这一道道命令无疑是让成都的各个臣服的刘禅的世家感觉到了极其的激动。

    从现在开始,他们的土地是有法律背书的。

    在未来,中央对于他们都没有任何的制约的方法。

    在蜀中这个法律严明的地方,可以说是不会有任何的人敢动他们的土地!(诸葛亮的丞相府让蜀中的法律真的成为了法律)

    这里给各位说一说蜀国当时的法律到底有多严明吧。

    法律的制定不只是为了约束百姓,也是为了约束官僚贵族。只约束前者,会使国家风气葳蕤不振。《三国志·法正传》中记载了刘璋在川时的景象:刘璋治理蜀地,士大夫多挟其财势,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为乱者,十户而八。

    为了改变这种局势,诸葛亮便厉行“先理强,后理弱”的策略,理强为力行法制,限制和打击“专权自恣”的官僚及豪强。

    而且还制订了许多扶植农民,发展生产的政策。

    历代执法人员,无一点私心的屈指可数,但诸葛亮执法却无愧可称为“公正”。

    《三国志》中说道:“尽忠益时者虽雠(chóu)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君不见诸葛亮当年的左右手马谡就是因此而死?

    当时的诸葛亮难道保不下来一个马谡吗?

    而王平虽然地位不及马谡,但因苦谏有功不但免去一死,而且还被提升了官职。

    可见在蜀国,诸葛亮的管理下,评定人的唯一标准便是有功与否,是否是官二代可以免谈。

    这样严明的治理给蜀带来了怎样的社会风貌呢?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所体现: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可见诸葛亮明法治国方面堪称能臣。

    在历史上,有多少的人就是死在了‘法律’上?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犯罪的岳飞被诬陷致死后,秦侩就被直接骂成了傻子。

    那句莫须有更是被万人唾弃。

    那个时候南宋的中央权威如此薄弱,也会需要法律。

    所以不要因为法律这种东西没有用,在强大中央面前,法律会让你死的无比体面!

    等等!

    那些没有在政府之中登记的土地怎么办!

    顿时,很多人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法律怎么可能保护没有被登记在案的土地?!

    什么?你说要交税?

    这些土地只要能够属于我们,交点税又如何?

    我们缺的是那点粮食吗!?!

    于是立刻去往了官府登记手中的一切土地。

    一时间,官府的门口被无数来自世家的人堵住了。

    此时的他们就和普通的百姓没有任何的差别,对于官府的一切话语都无比顺从。

    目的实际上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赶紧把土地登记在官府的名下,免得夜长梦多。

    而在后台默默的看着一切的诸葛亮,默默的摇动的手中的羽扇,他的眼神之中充满着戏谑。

    说实话,一开始他的态度其实是反对的。

    毕竟土地归于世家这种事情,对于任何人都会觉得不妥。

    可是刘禅却给出了一个让诸葛亮感觉到完全不同的回答。

    “谁说会让那些世家掌握全部的土地的?”

    “只是蜀中这个地方能够被掌控罢了,其他的地方,不要想太多了。”

    诸葛亮还记得刘禅当时说出那句话的时候的阴暗表情,“而且,我的法令上,似乎写的是蜀中地区吧。”

    “以后,我们是不会一直在蜀中的。”

    自那以后,诸葛亮也就认同了刘禅的做法。

    没错啊。

    反正土地兼并在蜀中这个地方必然会发生,那为什么不直接推动这种事情的发生。

    之后,顺手获得自己的利益呢?

    而且,他们不会一直呆在蜀中的。

    只要能够离开这里。

    这个地方土地兼并的问题,未来会有人来解决的。

    只不过是半个时辰的登记,诸葛亮就通过小吏的统计知道了现在的登记在册的农田数目。

    现在登记的农田,足足有之前的一倍!

    看到小吏的上报后,诸葛亮肆意一笑。

    这些土地未来收上来的税收,将会让北伐的粮食充足无比!

    “很好,你继续下去忙吧,一定要登记好。”

    “是!”

    小吏离开后,诸葛亮去到了官府的后院。

    这个地方只有一颗枣树,这是诸葛亮掌权后要求种植的。

    青葱的树叶,一人能够抱住的枝干。

    不过现在上面没有任何的枣子,也就是一颗普通的树。

    它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官府里的人饿了,就过来摘一颗吃。

    这样,就能够很大的提升处理的效率。

    当然,说是这么说,诸葛亮其实更加明白。

    他这么做,实际上也是因为当时的粮食实在是太紧缺了。

    可是现在,不但粮食问题被解决了,还有很多的问题都已经逐渐的消失。

    蜀中逐渐的恢复,让诸葛亮原本熬心血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现在他的压力少了很多。

    伫立在枣树下。

    太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诸葛亮的身上,让他感觉到很是舒服。

    这让他仿佛回到了那个赤壁江畔,业火在夜晚熊熊燃烧之时。

    这是一样的温度。

    他注视这眼前的枣树,仿佛在注视着一个人。

    他道:“先帝,您在那边过得如何。”

    “臣和你说一下吧。陛下真的很聪慧。最近陛下开始逐渐掌握了军旅的一些事情,他学的真的很快。”

    “而且陛下还收下了马家的人填充后宫,皇家血脉也会有延续。”

    “先帝,最近春来,暖冷交错,您要注意保暖。”

    诸葛亮喃喃之时,春风吹过枣树枝。

    摇曳的枣树仿佛是在回应着诸葛亮。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诸葛亮能够感觉到,刘备熟悉的声音仿佛响起在他的耳边。

    “哈哈哈,先生,你也要注意保暖啊!外面可是大雪纷飞呢!”

    【作者题外话】:各位帮忙点点最后的广告啥的,让作者恰恰米(狗头),球球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