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掀桌子玩家 > 第150章 郑芝龙父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什么后世一个小小的手摇发电机如此艰难,解释原因,这时代的人肯定听不懂,估计后世的人也不太理解为啥这么费劲。

    这踏马完全是无中生有的创造,绝缘、励磁、拉丝、绕组、导电、碳化、真空等等,后世随便可以在手边找到的材料,唐某人都得先‘制造’,说出来两眼都是泪啊。

    狂笑中,把这一套家伙事搬到了国公府外的府衙大厅,众人看向辽国公的眼里瞬间全是小星星。

    尤其是陈于阶,想到新建的国公府唐琪要求每座楼中间都立着一条丈高钢筋,还一直在外墙通到土里。

    当时问‘为什么靡费财物’,辽国公说的是‘老子要掌控风雷’,现在看来确实如此,辽国公果然把一条‘小雷’圈在一个玻璃瓶里。

    连续十天,府衙外夜里都挤满了人,辽阳是没有宵禁的,几乎有头有脸的人都见识到了辽国公的神奇,除了满脑子的叹服,他们说不出一个字来。

    这十天中,唐某人在后院把空闲了三个月的近二十亩良田耕了一遍,神清气爽的的开始办公。

    唐蝴蝶暗下狠心发誓,老子以后只画图,然后对工匠们哔哔,自己是打死也不亲手做了。

    拉到府衙的几个‘大工匠’,给了他们一套图纸,又讲解了一遍要害,年底,新建的国公府搬家,老子要住‘通电’的楼房。

    ……

    巡视了一下各地的作坊和军械所,又一个月过去了。

    十二月初十,唐琪接到一份奏报,迎来一个意外的客人,郑芝龙带着一行五十条船,沿海岸直接进了金州卫,差点被水师给轰海里。

    从后世的不冻港大连登陆,又换马疾驰,十二月十八才到辽阳。

    关于郑芝龙,唐某知道他是国姓爷的老子,继郑和下西洋二百年后,汉人再次控制东亚海疆的第一人,航海时代东亚举重轻重的人物。

    这几年逐渐了解的多了,尤其是唐某人‘占领朝鲜’之后,又因为两人同样是十七岁富商‘出世’,海商中一直流传‘北唐南郑’或“唐陆郑海”的说法。

    郑芝龙马上才三十岁,只比唐琪大四岁,如果没有辽国公,人家也是妥妥的‘潮头’人物。

    虽然两人都是朝廷命官,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两个‘巨头的会面’,无人作陪,唐琪一人招待了他们。

    随行的有郑芝龙的义兄杨天生,胞弟郑芝豹,还有此刻未改名的国姓爷,郑福松。

    其实此刻而来,唐琪已然明白了他的意图,客气了一番就追忆起了‘起家’的往事。

    “公爷,战争论、海权论,令卑职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大明朝本控制万里海疆,却自废武功,西洋人已经打到家门口还不自知,等他们经营好这沿海基地,必然会投送武力到天朝。”

    郑芝龙都用上了书中的词语,看来读的比较仔细,两人都是武将,有些话当面必须说到位,“郑兄,不知令弟给你带去的消息,你是怎么认为的?”

    老郑一点也不慌,“公爷,芝凤不懂公爷意图,难免冒犯,还请海涵。”

    “不,郑兄,还有杨兄,有句话必须说明白,免得以后有什么不痛快。”

    “请公爷示下。”

    “几位,唐某之所以对郑氏有好感,一是我们都是富商出身,唐某跻身勋贵,郑兄奔波大海,本质上我们都在使用武力争斗,不瞒诸位,唐某的岳父前代英国公曾说唐某是方形脑袋,总想和气生财。”

    边说边用两手十指支起一个外圆内方的铜钱形状,三人看的抿嘴微微一笑,表示略懂,唐琪继续说道,“二是,唐某明说了吧,辽东缺乏水师人才,虽然唐某可以培养,但唐郑争斗,损失的都是汉民海防,唐某不忍。”

    三人听到这里,对视了一下,郑芝龙使了个眼色,三人离地起身,郑重拜倒,“郑氏愿为公爷前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是应有之意,唐琪没有扶他们起来,最后一道关口必须过,“我很清楚,你们想知道唐某为什么放任中原不管。只有一个原因,士大夫共治天下几百年,南方是大地主大士绅的官僚买卖。北方土地贫瘠,商贾大多像唐氏一样,是买进卖出的纯粹商人。海商又不同,是豪强。官僚是贪婪无底的腐朽势力,这天下不破不立。也就是说,唐某并不是要掀朱明的天下,是要掀翻官僚统治的桌子。郑氏是否明白?”

    三人没有任何犹豫,再次抱拳一拜,“郑氏愿为公爷前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郑兄痛快。唐某保郑氏无忧。”

    唐郑合流看起来一副好说好商量的样子,内核却永远是武力为基的博弈。不能说唐某人有王霸之气,只能说郑芝龙这样的人,一向嗅觉敏感,美其名曰‘识时务的俊杰’。

    ……

    郑芝龙刚刚在金门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海盗联军,这既是他的‘计划’,也是唐某人在日本行为的‘逼迫’,一种变相的投名状。

    郑芝龙计划在辽东过年,有很多事情需要商量,唐琪对他的那些舰队没什么兴趣,但他需要了解辽国公的实力。

    休息一天后,在国公府年前最后一次的“大例会”上,唐琪正式把郑芝龙介绍给了国公府文武两班人员。

    郑福松在大家的注视下,向唐琪行拜师礼,敬茶。辽国公就偷了他后世老师钱谦益的想法,为他改名郑森、字大木。

    郑芝龙在辽东体系内,有了一个新的官职,南洋总兵官,与毛文龙的东洋总兵官以琉球为界。

    这样的话,单纯以海上来说,以后东洋成了大后方,黄海东海以运输为主,南海以驱赶攻占为主,水师战舰需要南移。

    ……

    接下来几天时间,唐琪陪着郑芝龙几人在辽东到处观看,看作坊、看军械、看训练。

    腊月二十九国公府正式搬迁到了东山脚下的新府邸,四十多个六间房的三层小楼,按四进东西跨院排开,每院两侧还有厢房,最高的是中间靠东一座五层的小楼,唐氏宗祠。

    新国公府瞬间就成了辽东一景,亲卫营护卫在三里地外,夜晚都有辽阳的百姓在观看,投资一百多万两的照明系统,崇祯都用不起。

    唐琪难得在辽东全家团圆过了个年,崇祯六年正月初二,还在书院拜年的唐琪又收到了满桂发来的军报。

    这是什么毛病?唐某人气得当着众位大儒的面就把茶杯从怒摔到了地下。

    林丹汗,不掐死你,你还没完没了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